11月1日至3日
第十九届“挑战杯”
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举行
我校共斩获国家级奖项 111 项
其中特等奖 26 项
首次实现校本部和深圳校区
同时捧得两座“优胜杯”!
主体赛:我校学子共斩获特等奖2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特等奖总数并列全国第八。
“揭榜挂帅”擂台赛:我校学子共斩获擂主7项、特等奖12项、一等奖21项、二等奖18项、三等奖18项、优胜奖4项。获奖总数位列全国第一,擂主数量位列全国第三。
“人工智能+”专项赛:我校学子共斩获特等奖5项,其中2项为挑战之星(特等奖第一、全国仅8项)。
![]()
![]()
![]()
![]()
![]()
![]()
获奖团队风采
主体赛部分获奖团队
作品名称:极温智测——极高温超灵敏神经末梢式温度传感材料
所获奖项:特等奖
所在单位:航天学院
指导教师:杨强、李金平、高博
团队成员:郭政佑、满昊然、赵泾云、于末、师湫航、王玉杰、宋思琪、潘鑫
![]()
作品名称:视链智索——基于自监督语义哈希的高效视频指纹检索技术研究
所获奖项:特等奖
所在单位:深圳校区
指导教师:陈斌、王鸿鹏、段子豪
团队成员:黎俊、连牛、杜飞仪、侯姝鸿、朱光道、余泓垚、孔嘉伟、骆天赐
![]()
作品名称:波寂长空——石墨烯基飞行器吸波技术研发
所获奖项:一等奖
所在单位: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指导教师:俞洋、王琮、金泓达
团队成员:孙浩然、宋勃翰、王雪如、丛萌、刘心远、彭照、郭丽娜、穆思彤
![]()
作品名称:天工巧手——高动态肌腱驱动仿人灵巧手及具身智控
所获奖项:一等奖
所在单位:深圳校区
指导教师:袁晗、张钰
团队成员:张翔焜、吴境铭、黄梓源、江杰丰、荣冬阳、柯任泉、黄绩扬、邱迪
![]()
作品名称:智驭轮衡——“具身智能”全地形轮腿平衡巡逻机器人
所获奖项:一等奖
所在单位:深圳校区
指导教师:戴坤添、薛睿、雷乔治
团队成员:李昊霖、史昱彬、钱禹辛、卞嘉烨、张学智、肖扬誉、郭京翔、常越
![]()
作品名称:高活性CO2催化还原体系——甲酸合成催化剂及工业级反应装置与污水处理系统偶联开发
所获奖项:二等奖
所在单位:环境学院
指导教师:李达、吴晶、冯玉杰
团队成员:谢汜玮、田硕桢、董子阳
![]()
作品名称:隐讯自如——多功能电调控选频滤波防护整流罩
所获奖项:二等奖
所在单位:威海校区
指导教师:吕冬冬、黄小萧、周光凯
团队成员:赵蕊、伦安奇、赵晨尧、王然、王阳坤、陈弈涵、赵梓涵
![]()
“揭榜挂帅”专项赛擂主
作品名称:基于超静音等离子无人机的城市货运比赛方案
所获奖项:擂主
所在单位:航天学院
指导教师:霍明英、范子琛、齐骥
团队成员:李鹤立、唱响、黄于浩、岳佳琦、刘玉泽、王慧滔、郑志健、夏泽纬、于泽、赵博程
![]()
作品名称:基于人工智能的高效田间测土配方智能装备与系统平台
所获奖项:擂主
所在单位: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指导教师:尹振东、赵延龙、李大森
团队成员:徐占胜、李继卿、杜元博、基字轩、李宗俊、张洪骏、陈明磊、吴邦政、卢苇、程立伟
![]()
作品名称:基于软件无线电的无人机一体化感知与反制系统
所获奖项:擂主
所在单位: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指导教师:吴龙文、刘金龙、赵雅琴
团队成员:刘俞辰、曹阳、卞俊杰、张真源、吴昊、谢丹、丁沁宇、张文新、刚正、尹戈尔
![]()
作品名称:叠晶创芯——等离子体活化异质键合技术与设备研究
所获奖项:擂主
所在单位: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指导教师:王晨曦
团队成员:刘林杰、原小慧、许史娇、于贵宁、周相宇
![]()
作品名称:永磁智驱·能效领航——电厂磨煤机节能改造用永磁电机关键技术开发
所获奖项:擂主
所在单位: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学院
指导教师:张成明、王明义
团队成员:李佳欣、车俊、俞昊天、代佳鑫、朱子昊、康凯、叶佳兴、高嘉壮
![]()
作品名称:螭吻新衣
所获奖项:擂主
所在单位:威海校区
指导教师:杨娜、贾永凯、刘芬
团队成员:刘钰阳、左智文、陈博伟、韦睿、袁绍阳、苏子朋、李永腾、李舒新、耿子涵、赵鹏
![]()
作品名称:HITSZ-白泽天枢:战略级深度均衡决策系统
所获奖项:擂主
所在单位:深圳校区
指导教师:谢佳、张加佳、房敏
团队成员:吴锦涛、章佳乾、吴子璇、蔡世荣、杜雄荀、邱晨、李逸凡
![]()
“人工智能+”专项赛特等奖团队
作品名称:端侧可部署的双臂操作算法设计
所获奖项:挑战之星
所在单位:航天学院
指导教师:叶超、林伟阳
团队成员:王泽飞、郝越、陈鹏博、武博涵
![]()
作品名称:行百里者绊脚石
所获奖项:挑战之星
所在单位:计算学部
指导教师:车万翔、张伟男、朱庆福
团队成员:王雪松、王寄哲、冯怀绪、段传喜、韩子玙、酆铄、郑书航、方恒杰、乔思远、董轩
![]()
作品名称:婴语新声——基于多模态大模型的婴幼儿行为语义解析及监护系统
所获奖项:特等奖
所在单位: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未来技术学院
指导教师:刘金龙、李鸿志、刘泽贤
团队成员:王琪、宋勃翰、郭伊宁、王泽苒、艾丽斯、王祉越、丛萌、崔新奇、黎俊、欧阳子辰
![]()
作品名称:人形机器人具身智能的长时序任务规划
所获奖项:特等奖
所在单位:深圳校区
指导教师:李衍杰
团队成员:朱颖聪、欧禹希、吴也涵、朱伟文
![]()
作品名称:人形机器人具身智能的长时序任务规划
所获奖项:特等奖
所在单位:深圳校区
指导教师:楼云江、熊小刚、张钰
团队成员:姜海涛、詹咏庭、桑明、任启航、周嘉宇、程翔宇、严兆宏、冯一凡、高文俊、吴阳博
![]()
本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中国社会科学院、全国学联和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共吸引来自全国2700多所高校的40余万件作品、300多万名学生参赛。
启动“挑战杯”系列竞赛备赛以来,学校党委高度重视,将赛事作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坚持以赛育人、以赛促学、以赛促教。成立工作专班,多次召开会议研究推进工作,全覆盖深入各学院(学部)宣贯相关政策,充分开展项目挖掘,全面发动师生积极参赛;精心组织开展校、院两级“祖光杯”创意创新创业大赛暨“挑战杯”校内赛,遴选高水平队伍参赛,挖掘重点项目;依托赛事经验分享、创新创业成果展、先进事迹报告会、“挑战青年说”系列栏目、科研实践和职涯实践等,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动能;邀请校内外专家精准指导,挖掘项目亮点,主动对接企业技术需求,及时根据反馈优化方案,不断打磨完善作品,加速科研成果转化与应用,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为行业注入源源不断的创新活力。
![]()
![]()
![]()
![]()
深入学院(学部)宣讲
![]()
![]()
“祖光杯”创意创新创业大赛现场
![]()
![]()
![]()
![]()
“祖光杯”科技文化节
青春正当时,科创不设限!
实验室里的头脑风暴、赛场上的自信答辩
是青春与科技创新碰撞的火花
是“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淬炼
这份成绩是新起点
面向未来,哈工大学子将始终
赓续航天第一校“尖兵”使命
以国家需求为导向
让创新星火成燎原之势
在科技强国路上书写新篇
创新不息,挑战永续!
硬核担当,舍我其谁!
![]()
文字丨张又元 校团委
图片丨校团委
排版丨张又元
责任编辑丨阚思邈
审核丨宋玲 李守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