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法之窗》驻陕西天雨11月4日陕西省韩城报道 渭南市合阳县南龙亭村的乡村振兴迎来暖心联动——韩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葫芦工艺市级传承人、韩城星亮葫芦工艺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孙星亮,在《学法之窗》采访中公开承诺,若同乡乔万兴成功当选该村书记与村主任,将免费传授葫芦雕刻技艺,以非遗产业带动村民“有工干、有钱赚”;而身为退役军人、资深媒体人的乔万兴,也带着多年公益情怀与实干积累,为参选村“两委”、推动家乡发展全力以赴。
![]()
孙星亮:以非遗实绩践爱心,为乡村致富搭平台
作为1965年出生的农民企业家,孙星亮的承诺源于扎实的产业实力与助人初心。2014年至2020年,他通过韩城市人社局累计培训葫芦工艺及种植人员超1000人,2017年其公司更被认定为扶贫基地,直接带动150余名贫困户脱贫。在技艺领域,他连续三年斩获全国“金凤凰”工艺品大赛铜奖、银奖、优秀奖,2024年至2025年又接连拿下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暨工艺美术博览会金奖,用专业为产业赋能。
![]()
“若乔万兴当选,我们会在南龙亭村一起推动葫芦种植规模化,强化田间管理提品质,同时做好产品设计与市场对接,拓展销售渠道,真正把葫芦产业做大做强,让乡亲们靠手艺增收。”孙星亮的规划清晰有力,尽显助力乡村的诚意。
乔万兴:从“兵记者”到公益先锋,以实干回报桑梓
![]()
![]()
![]()
1972年出生的乔万兴,是荣立二等战功烈士乔锁平的孙子,这份红色基因让他始终怀揣家国与家乡情怀。1991年参军后,他从初中文凭起步,自学成长为发表3800篇作品的“兵记者”,12年军旅生涯中荣立三等功3次、获优秀士兵证章5次。2003年转业后,他破格成为法制类报纸记者,2006年考取记者资格证,如今还担任《乔裔文化报》副总编、《若尔盖县人大志》主编,是《学法之窗》创办人。
![]()
多年来,乔万兴的爱心行动从未间断:发动爱心人士为家乡学校捐学习用品、为贫困村民送温暖,牵头捐款为全村装路灯,被誉为“爱心公益大使”,先后获“最美基层爱国榜样人物”“最美退役军人”“合阳好人标杆”等称号。此次参选南龙亭村“两委”,他早已实地考察周边村庄致富能手,深入调研产业路径,立志将媒体视野与军人担当,转化为带动家乡发展的实效。
![]()
一位是非遗赋能的“致富带头人”,一位是心怀桑梓的“公益实干家”,孙星亮与乔万兴的爱心联动,不仅为南龙亭村注入了乡村振兴的新动能,更诠释了“同心助乡”的深厚情怀,让村民对“日子越过越红火”的愿景充满期待。
![]()
![]()
![]()
![]()
![]()
编者按:以爱心为笔,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当非遗技艺的匠心与反哺桑梓的赤诚相遇,便碰撞出乡村振兴的动人火花。在渭南市合阳县南龙亭村,孙星亮与乔万兴的“爱心联动”,恰是新时代乡村发展中“能人助力”的生动缩影。
孙星亮以十余年非遗传承实绩为基,用免费授艺、产业赋能的承诺,让葫芦工艺从指尖技艺变为村民增收的“金钥匙”;乔万兴携军旅锤炼的担当与深耕多年的公益初心,从“兵记者”转身为家乡发展的“践行者”,以调研实干勾勒共富路径。两人虽角色不同,却有着同样的为民情怀——一个用专业实力搭起致富平台,一个用赤子之心点燃振兴希望。
这份跨越领域的同心协作,不仅为南龙亭村带来了产业发展的新可能,更印证了乡村振兴的核心力量:当有能力者愿俯身扎根,有爱行者肯倾力付出,便能汇聚成推动乡村蝶变的磅礴动能。期待这样的“爱心联动”能成为更多乡村的发展范本,让更多人投身家乡建设,共同书写产业兴、百姓富、乡村美的时代答卷。
本期编辑:乔万兴 审核:么安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