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闪电新闻11月8日讯 11月7日,临沂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全市社会组织规范化建设行动。记者在会上了解到,通过精准引导,临沂市社会组织已成为助力乡村振兴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产业赋能,激活特色产业“新引擎”。引导产业类社会组织聚焦地方特色,通过技术支持、资源整合、市场规范等方式,赋能“郯城银杏”“苍山蔬菜”“费县蜜薯”“莒南花生”“蒙阴蜜桃”“临沭地瓜”“孙祖小米”等本土特色品牌的培育与升级。推动电商类社会组织搭建产销对接桥梁,开展助农直播340余场,实现销售额9000余万元。鼓励莒南县木梳行业协会塑造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高榆木梳”品牌,申请国家地理信息标志,打造“山东手造”新名片,解决3000余村民就业问题,村集体年收入增加20余万元。动员旅游类社会组织深度参与乡村旅游,参与打造“初心不改”“沂蒙风情”等5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协助27处“沂蒙乡愁”旅游民宿建设,激活乡村文旅经济。
人才培育,锻造乡村振兴“生力军”。30余家农科类社会团体发挥“信息排头兵”“科技培训员”作用,深入生产一线推广先进技术,传播先进理念,开展渔业养殖、兔业养殖、果品种植等各类技术培训90余场次,解决生产难题,促进产业增收700余万元。50余所职业学校和培训机构,围绕建筑、快递、电工、家政服务、养老护理等技能,培训农民工8万余人,提升农民工技术水平和就业创业能力。
文化铸魂,焕发乡风文明“新气象”。70余家社会组织持续开展文化下乡活动,助力镇村文化站建设,组织、参与“写春联送祝福”“戏曲进校园”“拍摄全家福”“文化大集”“一村一年一场戏”惠民演出、阅读推广等活动220余场,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60余家镇街商会以“党建引领、同心共富”模式推动村企融合,打造本地特色品牌,举办文体活动1700余场,吸引游客上百万人次。
生态守护,擦亮美丽乡村“新底色”。引导环保志愿类社会组织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广泛宣传环境保护政策知识,全面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临沂市渔业协会大力推广生态环保的“陆基圆形池”养殖模式,全市建池2800余个,在实现农民增收、渔业增效的经济效益的同时,实现生态增绿的环保效益。20余支志愿服务队广泛开展河湖保护、人居环境整治等活动90余次,有效提升了村民环保意识,为建设美丽宜居乡村贡献了力量。
治理增效,构建共建共治“新格局”。引导社区社会组织充分发挥“神经末梢”传导功能,助力提升乡村社会治理水平。全市2万余家农村社区社会组织立足实际,广泛开展健康义诊、文体娱乐、消防安全、反诈宣传、矛盾化解等志愿服务活动1.35万余次,有效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推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新格局。
闪电新闻记者 李春晓 临沂报道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