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21年齐王建一投降,秦国就把六国全收了,战国七雄的时代算彻底完了。
但这六个国家的“死法”真不一样,有的被一刀捅死走得快,有的被慢慢磨死熬得久,还有的看似体面投降,实则窝囊。
![]()
可要是在网上问“哪国灭得最惨”,不管是投票、知乎高赞还是B站弹幕,答案几乎没差,全指向赵国。
今天就跟大伙儿唠唠,赵国到底惨到啥程度,能让所有人都达成这种共识。
长平:四十万条命
赵国的惨,得从长平之战说起,这事儿简直是往赵国心上捅了最狠的一刀。
公元前260年,韩国有个叫冯亭的上党郡守,干了件“甩锅”的事儿,秦国都快把韩国打下来了,他偏把上党十七座城“白送”给赵国,理由说得挺好听:“赵要是收了,秦国肯定迁怒赵国,韩国就能多活几天。”
![]()
赵孝成王当时也犹豫,知道这是块烫手山芋,可上党那地方太重要了,卡在太行山脉,能挡着秦军东出,犹豫来犹豫去,还是接了。
这一接,就把秦赵两国都逼到了绝路。
两边都把最精锐的兵、最有名的将军、最后一点粮食,全押在了丹河谷地。
仗一打就是三年,赵国一开始派廉颇当将军,老将军知道打不过秦军,就死守不出去,本来也能耗着。
可秦国坏得很,搞了反间计,在赵国散布谣言,说廉颇不敢打,还说秦军最怕赵括。
赵孝成王还真信了,把赵括换上去当将军。
换将这步棋,赵孝成王真是走岔了。
![]()
赵括光会纸上谈兵,一上任就改了廉颇的战术,让全军出击。
这正好中了秦国将军白起的圈套,秦军假装打不过往后退,暗地里派两支奇兵绕到后面,把赵军的粮道全断了,一下子就把赵军团团围住。
接下来的事儿,是中国古代战争里最黑的一幕。
赵军被围了46天,粮食全没了,到最后士兵们互相杀着吃。
赵括没办法,亲自带敢死队突围,结果被乱箭射成了筛子。
剩下的二十万士兵没了主心骨,只能放下武器投降,他们以为投降了能活,哪想到白起一句话,就把这些人全坑杀了,最后只放了240个年纪小的回赵国报信。
![]()
《史记》里写这事儿的时候特冷静,可越冷静越让人觉得瘆得慌:“秦挟诈而尽坑杀之,遗其小者二百四十人归赵。”
现在去山西高平,当地老百姓还把当年打仗的地方叫“杀谷”,村后的小山叫“白起台”。
唐玄宗路过这儿的时候,看到传说中的“头颅山”,吓得不行,专门建了座“骷髅王庙”,还塑了赵括夫妇的像,让他们跪着给那四十万冤魂赔罪。
考古学家在永录村挖尸骨坑的时候,还发现一具骸骨嘴里含着半枚赵国刀币,专家说,那应该是士兵被埋前最后的动作,把“家”含在嘴里,带进黄泉。
本来赵国是靠“胡服骑射”出名的尚武国家,可长平这一战,不光把全国的青壮年杀没了,连精气神都给打没了。
![]()
后来史书里再提赵人,不是说“胆寒”就是说“股战”,听见“秦”字腿都软,你说这惨不惨?
邯郸:城破了不算完
长平之后赵国没立刻亡国,靠信陵君带的魏楚联军,还把秦军打退过一次,又撑了38年。
可到了公元前222年,王贲和李信还是带着秦军破了邯郸城。
这一次,赵国惨的不是死了多少人,是连“自己是谁”都被人强行抹掉了。
秦军进了邯郸城,没想着安抚老百姓,第一件事就是“焚图籍、灭谱牒、夷宗庙”。
![]()
赵国王室的男人全被砍了头,女人被拉去当奴隶;家里藏的《赵书》《赵诰》,还有各家族的族谱、国家的法律文书,全被堆到丛台下面,一把火烧了三天三夜。
你想啊,一个国家要是连自己的历史、自己的祖宗都记不住,跟被“格式化”了有啥区别?
别的国家亡了,好歹还留点儿“念想”:韩国虽然没了,还有《韩诗外传》的残卷传下来;楚国的郭店楚简里,还藏着当年的思想文献;燕国宗室被屠了,可“荆轲刺秦”的故事老百姓一直传着,那是燕人的最后一点荣耀。
就赵国,官方的东西一点儿没剩。
![]()
后来司马迁写《史记・赵世家》的时候,愁得不行,只能靠秦国史官记的零星几句话凑数。
他还专门去赵地走访,结果问了一圈,“无一人能道其先世”,没人说得清自家祖宗是干啥的。
如此看来,秦国这哪是灭国啊,是连赵国的“回忆权”都给夺了,这比杀几个人更诛心,等于在文明层面把赵国“再埋一次”。
代地:烧的是赵国的骨气
邯郸破了之后,赵国还有点儿火苗没灭,赵公子嘉跑到了代郡,就是现在河北蔚县那一带,自己当了代王,还拉着燕国的残兵,想在易水和桑干河之间接着抗秦。
![]()
可那地方太偏了,又冷又穷,粮草全靠鲜卑部族接济;手下的士兵大多是长平之战的遗孤,爹和哥被秦国坑杀了,妈被秦国掳走了,就剩他们自己,可还是抱着“赵”这个字不撒手。
能打的将军也没几个,就代相赵恢和将军武阳,满打满算就三万兵,硬跟秦军耗了一年。
公元前222年冬天,王贲带了十万边骑从雁门出来,分两路夹击代城。
赵嘉知道打不过,可他没投降。
城破的时候,他拿着剑进了赵氏宗庙,先杀了妻子,怕她被秦军俘虏受辱,然后自己抹了脖子,临死前还把血抹在“赵”字旗上,扔到火里。
![]()
那火着了三天都没灭,易水的水都像被染红了,赵国的祭祀从此彻底断了。
对比其他国家的君主,赵嘉这股劲儿真让人佩服。
齐王建举全国投降,想换个安稳日子,最后还是被流放饿死;楚王负刍被俘了,好歹还保住了宗庙,没被灭族;燕王喜逃到辽东,最后被俘也没遭太大罪。
就赵嘉,明知道打不赢,还非要扛到最后一刻,连自己的命都不要,就为了保赵国最后一点尊严。
为啥网友都觉得赵国最惨?不是因为它丢了土地、死了人,是它从人口到文化,再到最后的尊严,全被撕得稀碎。
![]()
可就算这样,赵国也没像其他国家那样苟活,四十万士兵明知粮尽还拿起长矛,赵嘉明知必败还拔剑自刎,这份“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血性,才是赵国最让人疼的地方。
赵国是亡了,但“赵”字里藏的骨气没亡,就像有人说的:“赵氏虽亡,赵魂不灭;长平虽败,血性长存。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