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话说得好,“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最近,上海交通大学 2026 年计划招收 5000 名博士的消息,在朋友圈那是炸开了锅。校本部就占 4000 名,再看看哈佛大学 2024 - 2025 学年才招 1366 名博士,上交这规模直接是哈佛的 3 倍还多。这可把网友们吵翻了天,有人说博士要烂大街了,有人担心质量跟不上,还有人觉得这是国家的大动作。这事儿啊,可没那么简单,咱今天就好好唠唠。
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
![]()
一、扩招并非一蹴而就
稳步增长有迹可循:好多人以为上交是突然大幅扩招,其实人家是长期稳步增长的。从 2019 年的 2200 人,到 2022 年突破 3000 人,2024 年计划 3500 人实际却招了 4265 人,2025 年计划 4000 人,到 2026 年才瞄准 5000 人。而且这只是计划数,学校也说了会根据生源质量和学科需求调整,最终还得看教育部给的名额。不光上交,浙大 2026 年博士招生预计也超 5000 人,清华 2025 年就已经达到 4500 人,顶尖高校都在朝着博士 5000 人的规模发展,这可是中国高等教育的大趋势。
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
![]()
二、扩招原因并不简单
国家需求与培养转变:大家可能疑惑,博士教育是精英教育,招这么多不怕质量注水吗?其实核心原因有俩。一是国家战略缺人,现在人工智能、生物医药、高端制造这些领域,都被国外卡脖子,急需博士级别的高端人才。2023 年我国博士毕业生才 8.65 万人,还不到美国的一半,缺口大着呢。二是培养方向变了,别以为博士就只能搞学术。上交现在有学术型和专业学位博士,2024 年还新增了应用心理专业博士点,很多博士是要去产业一线解决实际技术难题的。和哈佛比就知道,哈佛走的是少而精的学术精英路线,咱中国顶尖高校要兼顾学术突破和产业需求,培养模式不一样,单纯比数量没啥意义。
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
![]()
三、扩招后的质量保障
严格把关确保质量:要说大家最关心的,肯定是扩招后质量能不能保证。咱看看上交的实际动作就知道了。报考门槛没降,六级得≥425 分,或者托福≥90 分、雅思≥6.0 分,还得提交科研计划书和副教授推荐信,经过材料初审、综合考核等多轮筛选。培养也不放水,实行导师组制度,避免一个导师带太多学生,中期考核、论文盲审,不合格直接淘汰。从就业也能看出质量,去年上交一个博士宿舍 4 个人,全去了国家实验室、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这些硬核单位,科研成果还拿了不少大奖。学校肯定也怕砸招牌,扩招的前提是科研平台、经费和导师队伍得同步增长。
四、扩招引发的争议思考
内卷与机遇并存:网上对这事儿争议主要集中在两点。有人担心内卷加剧,博士多了,好岗位竞争肯定更激烈。但现在重点领域高端岗位缺口还在扩大,2025 年上交博士就业率预计超 85%,只要有真本事,就不愁没出路。还有人质疑有人想通过读博缓就业,可博士培养周期长、考核严,想混文凭根本熬不下来,多数人还是想做科研、搞技术的。
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
![]()
总的来说,博士扩招可不是学历通胀,而是把精英教育适度普惠给更多有潜力的人,同时对接国家发展需求。上交 5000 博士的招生计划,不是和哈佛比数字的噱头,而是中国科技突围的人才布局。咱们更该关注质量和结构,只要培养出的博士能扎根科研一线、破解产业难题,这样的扩招就值得点赞。对想读博的人来说,这是难得的机遇;对社会来说,给高端人才成长空间,就是给科技突破、产业升级增添底气。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