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记忆
蒋德明
打小记事起,我家就有个常用的词语,叫作回老家。因为,我家的情况与所有的小伙伴都不一样,我爷爷是山东烟台牟平人,我奶奶是四川成都人,他们来到四川广元,领养了南河魏家的女儿,又招了南充蓬安的爸爸入赘,所以家里常常有个词语,叫作回老家。
我今天要说的老家,是我的老家,是我爸爸出生的地方,叫作蓬安。爸爸出生在蓬安县金溪区石门乡,1978年转业到了广元,做了蒋家的上门女婿,然后有了我,有了弟弟。第一次回老家,山高路远,那是1984年的春天,刚刚分田到户,经过长时间的准备,爸爸妈妈,还有4岁的我,踏上了第一次回老家的路程。从广元出发,坐个班车,一路颠簸,我和妈妈都有晕车的毛病,到了傍晚时分,才到苍溪,晚上住一夜,第二天一早,吃了早饭,轮渡过江,又一路南行,下午才到蓬安县城,再转车,到了二爸的家里,第一次看到我的奶奶,天已经很晚了。
![]()
嘉陵江畔的蓬安县金溪镇(广角天地 摄,图源:四川新闻网)
从爸爸转业到广元,再到蒋家做上门女婿,都是我爸爸的亲大哥,我的大伯父,当时在广元家具厂当书记的彭以才长兄如父,一手操办。大伯父大我爸爸17岁,是家里的长子,还有个二爸,守着家里的祖业,以及两个出嫁到本地的姑姑。彭家在当地算是大姓,最近的几辈人按照族谱“克昌维以德,应运有贤人”排列,我是德字辈。老家给我的第一印象是远,坐车要两天一夜才能到。第二是穷,家家户户都有一个红苕窖,用来储存半年的粮食。第三是亲,都是同宗同姓的家人和辗转关联的姻亲,我两个姑姑都嫁给祝家,我大伯父也娶了祝家的女儿。回老家短短数日,来来往往的都是亲人。家家户户转着吃饭,尽管都是朴实的农家菜,没有什么山珍海味,但是那种亲切,那种质朴,是什么珍馐美馔都比不了的。
第二次回蓬安老家,就是14年之后了。我去重庆读大学,爸爸陪我一路,我们先从广元坐车到了南充,又从南充折返到了蓬安老家,去给爷爷奶奶上坟。路上偶遇了爸爸儿时的玩伴,他亲切地叫唤着爸爸的乳名:九娃,然后从兜里掏出皱巴巴的香烟,给爸爸点上,一脸自豪地说着,这是他家老大在广州打工带回来的。
第三次回老家,又间隔了11年,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后的春节,我一个人回老家,去看望我的二爸和我的大姑。我从仪陇新镇坝坐了一辆农村市场常见的摩的,途经环山乡,先到了蓬安的平头乡,再到石梁乡的场镇上。我依稀记得二爸家的老路,结果在场镇上偶遇了赶场的二爸。叔侄见面异常亲切,他唤着我的乳名:明娃,你现在怎么这么胖啊,一脸的慈爱,让我异常感动。二爸召唤着我,先去买了香蜡纸烛炮,这几样祭祀先人的东西。回到二爸家里,杀鸡煮肉,吃完饭又去了临近的幺爷爷家里,给幺爷爷幺婆婆送上礼物。二爸热情地介绍道,这是老三家里的大儿子,他回来看你们啦!
![]()
蓬安石梁乡石门坝村(图源:中国网)
第二天一早,二爸带我去给曾祖和爷爷奶奶上坟,看着飞扬起来的火焰,听着久久不能平息的鞭炮声,我心里很欣慰,我算是长大了。假期的时间很紧迫,紧跟着二爸又带我去了嫁到金溪镇灰包梁村的大姑家,看望了我爸爸的亲大姐。从上次大姑来广元后,我已经有十几年没有见过大姑。最让我感动的是,大姑把我们送到村口,一直站在那里久久不肯离去。也许视线早已模糊,一直望着我远去的背影。后来我问大姑的孙女,她说婆婆说的,她年纪那么大了,能多看一眼就多看一眼。
回成都工作后,随着社会进步,时代发展,我们回老家越来越方便了。以前觉得山高路远,现在通了高速,有了高铁,让老家的距离越来越近。每年清明和春节,是回家的重要时刻,那几天,很多在外地工作的乡亲都会选择回到老家。中国人骨子里最传统的香火,应该就是指在新年和清明祭祀祖宗的香火吧!
蓬安,是爸爸出生和长大的地方,也是我魂牵梦萦的老家。走进蓬安,嘉陵江的碧波便温柔地揽你入怀。这条千年水道蜿蜒如带,两岸青山叠翠,春日菜花泼金,秋日芦雪飞白。江心太阳岛、月亮岛静卧碧波之上,薄雾晨光里,渔舟剪开水面,鸬鹚翩然入水,勾画出“嘉陵江上小洞庭”的诗意长卷。
![]()
蓬安县城全景(图源:《蓬安县乡镇简志》,2020年9月广陵书社出版)
沿江而行,龙角山巍然耸立。登临送目,整座县城与江流曲线尽收眼底,山间古寺隐约,春日桃花灼灼。周子古镇是嘉陵江最后一个码头古镇。千年石阶延伸至水,古榕垂荫,吊脚楼错落有致。2023年清明前,二爸去世了,我爸爸带着我,带着我的儿子,我们祖孙三代回了老家。我们特地去了周子古镇,午后阳光下,打铁铺火花飞溅,老茶馆里茶香氤氲,码头岸边,渔家女子浣衣说笑,让人恍惚穿越时光,看见舟楫往来的繁华旧梦。这次也是我儿子第一次踏上他爸爸的老家。这是一个传承,是香火的传承,也是亲情的传递!
![]()
蓬安龙角山
![]()
蓬安县周子古镇下河街(2010年10月4日蓬州闲士 摄,图源:四川方志图库)
马上就是大姑的80岁生日了,我们又在酝酿回老家!那里有血浓于水的亲情,那里有断不了的香火,那里有忘不了的乡愁!
本文内容系原创
转载请注明:“来源:方志四川”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蒋德明(四川广元人,现任中国社会经济调查研究中心驻成都办事处党组成员、副主任)
配图:方志四川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