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张亢 薛小东
10月29日,秋阳朗照。泰安岱岳区大汶口镇的田埂上,阳光把玉米茬晒得泛白。山东中信大隆种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郗仲来站在自家烘干塔旁,语气里带着几分庆幸:“幸亏去年建了这台设备,保住了自家粮食,还能帮乡亲们救点粮,这钱花得值。”
![]()
![]()
郗仲来的话里,藏着他和“鲁担惠农贷”的缘分。时间倒回2021年,那时的他已经在种子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看着农业规模化发展的趋势,他下定决心转型,在岱岳区大汶口镇承包下2000多亩地,从“卖种子”变成了“种粮食”。可真到实际运营,资金问题很快成了“拦路虎”:租地要花钱、买农资要花钱、请工人要花钱,一年下来,各项开支不是小数,让他不得不精打细算每一笔花销。
![]()
转眼到了2024年,地里的庄稼长势正好,可后续的投入却没了着落。就在郗仲来对着账本发愁时,他听说了“鲁担惠农贷”,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找到了山东农担泰安管理中心。让他感觉省心的是,“鲁担惠农贷”无需抵押物,申请仅需“有土地、有经营”。更意外的是,农担的工作人员没有只看材料,而是直接跑到他的地里实地考察,不仅详细了解他的种植规模、经营情况,还根据他的实际情况给出了建议:“你这种植面积不小,泰安秋天雨水多,粮食收下来没地方烘干很麻烦,不如趁着有资金支持,上一套烘干设备。”
![]()
更让郗仲来省心的是,“鲁担惠农贷”的政策实实在在帮他减轻了负担。按照泰安当地“鲁担惠农贷”政策,种粮大户可享受政府50%的担保费补贴和1%的贷款贴息,不用承担全额成本。政府会补贴担保费和利息,这意味着他拿到贷款后,不用承担全额的担保成本和利息支出,资金压力一下子小了很多。“当时就觉得这政策是真为咱种粮人着想,不用咱多花冤枉钱。”没过多久,210万元贷款就顺利到账,郗仲来第一时间就按照农担的建议,着手建设烘干塔,同时还盘算着升级播种设备——毕竟种粮要想产量高、品质好,先进的农机设备少不了。
今年秋天,泰安的连阴雨来得猝不及防,周边不少种粮户看着地里的粮食收上来却没法晾晒,急得团团转,有的玉米甚至开始发霉。而郗仲来的烘干塔此时派上了大用场,这台日烘干湿粮120吨的设备,24小时不停运转,不仅把自家2000多亩地的粮食烘干收储妥当,还帮着周边农户处理湿粮。“那段时间,每天都有农户拉着湿粮来,烘干塔就没停过。”郗仲来说,后来各级领导还有各地的农业从业人员,都专门来他这儿调研学习,想看看这烘干塔到底是怎么在雨天里“保粮食”的。
![]()
除了烘干塔,郗仲来用贷款买的进口播种机,也成了地里的“香饽饽”。“这机器厉害得很,前边能搅动土壤,接着压实,然后播种,播完再压实,好几道工序一次性完成。”郗仲来介绍,以前用老机器,种子有的播深了不出苗,有的浅了被鸟啄,现在根本不用担心这些问题。更实在的是,这台播种机还能省种子。郗仲来给记者算了笔账:以前每亩地得用多少种子全靠经验,有时候播多了浪费,播少了又怕缺苗。现在用这台机器,每亩地能省五六斤种子。“我这2000多亩地,一年下来就能省一万多斤种子,这可不是小数目。而且出苗率也有保障。”
![]()
从种子行业转型种粮大户,从资金短缺到“鲁担惠农贷”的支持,建起烘干塔、换上新播种机,郗仲来的经历,正是“鲁担惠农贷”助力泰安农户发展的真实写照。对于种粮人来说,资金就像地里的“活水”,有了资金,才能引进先进设备、扩大种植规模、应对突发情况。而“鲁担惠农贷”通过政府补贴担保费、利息的方式,把这笔“活水”精准送到有需要的农户手里,不仅缓解了农户的资金压力,更让像郗仲来这样的种粮人有了发展的底气和信心。
![]()
秋日的汶阳田刚翻耕过,一股清鲜的泥土香,裹着田垄的生机扑面而来。郗仲来望着自家的田地,眼神里满是期待:“有了农担贷的支持,今年我还计划新上每天烘干300吨的烘干塔,服务辐射周边2万余亩土地,把种植管理做得更精细,让地里的收成再上一个台阶。”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客户端欢迎各界投稿,提供线索,包括文字、照片、短视频。泰安新闻素材请联系齐鲁晚报泰安融媒中心,热线电话:0538-6982110。)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