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者共同保障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与合规性,适配《中国药典》《GB 4789》等标准对微生物检测的严苛要求。
一、无菌操作规范:全流程阻断污染风险
无菌操作需覆盖 “设备预处理 - 样品处理 - 检测操作 - 后处理” 全环节,重点控制环境、人员、设备、耗材四大污染源:
1. 操作前:环境与设备无菌准备
- 环境消毒:需在百级洁净台或无菌隔离舱内操作,提前 30 分钟开启紫外消毒(波长 254nm,照射距离≤1.5m),消毒后通风 15 分钟;用 70% 乙醇擦拭洁净台台面、仪器表面(含操作按钮、管路接口),避免环境微生物残留。
![]()
微生物限度检查仪 NAI-XDY-6P
- 设备预处理
- 无菌隔离罩(若有)需紫外消毒 30 分钟,同时开启内置风机形成局部正压,防止外界空气进入;
- 连接管路、滤膜支架等与样品接触部件,需提前经 121℃高压灭菌 20 分钟(或采用一次性无菌组件),冷却后再组装,避免高温灭菌后二次污染。
- 人员准备:穿无菌服、戴无菌手套与口罩,手套需用 70% 乙醇擦拭消毒;操作前避免触碰非无菌区域(如洁净台外物品),若手套破损需立即更换。
2. 操作中:样品与仪器的无菌控制
- 样品处理无菌化
- 固体样品(如药片、粉末)需在无菌研钵中研磨,用无菌稀释液(如 0.9% 无菌生理盐水)稀释,避免研磨过程引入外源微生物;
- 液体样品(如口服液、饮料)需摇匀后直接抽取,取样针头需一次性使用,避免重复穿刺导致污染。
- 仪器操作合规性
- 安装滤膜时,用无菌镊子夹取滤膜(避免手触),确保滤膜完全覆盖支架孔径,无褶皱或偏移,防止样品未过滤直接渗漏;
- 启动负压 / 正压过滤时,需缓慢调节压力(负压≤-0.08MPa,正压≤0.3MPa),避免压力骤升导致滤膜破裂,或样品飞溅污染周边工位;
- 多通道机型操作时,各通道样品需独立加样,避免试剂瓶、移液器交叉使用,防止样品间交叉污染。
- 异常处理:若操作中出现滤膜破裂、样品洒漏,需立即停止该工位检测,更换新的无菌组件,重新取样,不可继续使用污染的设备或样品。
3. 操作后:设备与耗材的无菌收尾
- 耗材处理:一次性滤膜、集菌培养器、取样针头需放入医疗废物专用袋,经灭菌后再丢弃;可重复使用的支架、管路需先浸泡在含氯消毒液(500mg/L)中 30 分钟,再清洗、灭菌,避免残留样品滋生微生物。
- 设备清洁:用 70% 乙醇擦拭仪器表面、管路接口,尤其是样品残留可能接触的区域;无菌隔离罩内需再次紫外消毒 30 分钟,关闭风机前确保内部已无样品残留。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