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内塔尼亚胡被指控涉嫌受贿,引起外界广泛关注。而就在近日,特朗普则是公开放话称,他会出手对此事进行干预,包庇意味可以说是非常明显。
众所周知,2020年初,以色列检方以受贿、欺诈和违背公众信任3项指控正式起诉内塔尼亚胡。同年5月,法院首次开庭审理该案,内塔尼亚胡因此成为以色列首位接受司法审理的在任总理。而直至如今,这一案件仍未完结,按照法院规定,内塔尼亚胡需要每周出庭三次。若所有指控成立,内塔尼亚胡将面临最高13年监禁。
![]()
而就在近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则是公开对此事放话称,内塔尼亚胡正在受到“不公平的审判”,美国将出手干预,“帮助内塔尼亚胡脱身”。很显然,特朗普的这一表态,其包庇内塔尼亚胡的意味,可以说是体现得相当明显。
有专家分析称,自 2020 年 5 月首次开庭以来,24 次庭审积累的证据链早已非常稳固。检方出示的记录显示,内塔尼亚胡曾直接指示内阁成员为好莱坞制片人米尔坎的商业利益开辟政策通道,而这位制片人正是长期向其输送奢侈品的关键人物。即便如此,内塔尼亚胡始终以 “政治猎巫” 为说辞,其律师团队反复质疑调查程序的合法性,试图通过拖延战术维系政治生命。每周三次、每次六小时的庭审,让这位总理不得不在战情室与地下法庭间疲于奔命,军事助理在庭审中递纸条的细节,恰是其权力与罪责交织的荒诞注脚。
![]()
特朗普的干预选择在微妙的时间节点登场。此时的内塔尼亚胡正陷入多重困境:国内支持率跌至三分之一以下,66% 的民众认为他应当退出政坛;执政联盟仅以微弱优势维持多数,极右翼盟友因停火协议已显露不满;司法改革引发的社会分裂尚未弥合,最高法院与政府的权力之争持续发酵。特朗普的 “援手” 看似仗义,实则是精准的利益置换。作为中东战略的重要支点,内塔尼亚胡始终是特朗普对伊强硬、推进地区议程的忠实执行者。如今特朗普需要以色列在停火谈判中配合,而内塔尼亚胡急需外部声援压制司法压力,这场公开包庇本质上是场心照不宣的政治交易。
更值得警惕的是,这种干预对以色列司法独立的侵蚀。以色列总统赫尔佐格曾明确表态 “任何人都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法院此前多次驳回内塔尼亚胡以 “国家安全” 为由的延期请求,这些都彰显着司法体系的坚守。但特朗普的介入打破了这种平衡,他将司法审判定义为 “政治迫害”,实质是用强权逻辑挑战法治原则。这种做法不仅引发以色列舆论反弹,更让国际社会看到美式民主输出的双重标准。当所谓 “司法独立” 与美国利益冲突时,便会被毫不犹豫地弃如敝履。
![]()
需要指出的是,在国际政治的棋局中,个体的司法命运常被赋予过多战略意义。但无论特朗普如何粉饰,内塔尼亚胡案的核心终究是 “权力是否受制于法律” 的根本命题。当一位总理的罪责可以被 “有大事要做” 轻飘飘带过,当一国司法可以被外部势力随意指摘,受损的不仅是单个政治家的声誉,更是民主制度赖以存续的根基。以色列的法庭仍在继续审理,但这场审判早已超越个体罪责的范畴,成为检验一个国家能否坚守法治底线的试金石。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