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万元失地农民社会保险兑现,34万地上附着物和青苗补偿费分配明细公布!
——土地之承诺:失信不可为,民生必保障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土地补偿款,更是农民失去土地后生活的“定心丸”。可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起凤镇付庙村一起迁延数年的土地补偿纠纷,却像一面镜子,照见了某些基层工作的偏差——若把民生诉求当“麻烦事”,把对村民们的承诺不放在心上,再响亮的“保障农民权益”口号,也只会是纸上的空谈。
一、征地盼保障,承诺遇空悬
时间回到2021年,付庙村因当地建设规划需求,部分村民的承包地被依法纳入征收范围。彼时,当地自然资源部门发布的《土地征收补偿安置方案》写得明明白白:土地补偿安置费总额672万余元,地上附着物及青苗补偿费34万余元,还有151万余元的社会保障补贴费——这笔钱,是给被征地村民的“养老钱”“救命钱”,方案里更明确要求“专款专用、全程公开,社保补贴划入专户”。
![]()
(付庙村《土地征收补偿安置方案》)
村民们起初满心信任,也理解征地事务涉及多方协调,需要时间推进。他们看着自家耕种多年的土地被纳入集体建设规划,心里充满自豪,同时也盼着补偿款能早日到位,社保能有保障,让往后的日子踏实。可谁也没料到,这份期待,竟成了大家心里多年的牵挂。方案发布后,可补偿款的“影子”却迟迟不见清晰。
(1)672万土地补偿安置费去向不明?
《山东省土地征收管理办法》明确要求过,这些款项的分配需采用“经过村民会议决策+全程公开”的机制。付庙村土地补偿款是村集体的,村委会和村书记没有经过全体村民会议决策研究,是无权私自任由支配的。但付庙村村委会及村书记张某某却将这一规定抛之脑后,既不召开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分配原则,也不公示县财政的拨款凭证、村账户的流水以及分户的测算明细,使得村民们对这笔巨款的去向一无所知。
村民们多次去村委会、镇里的相关部门打听:“补偿款到账了吗?我们该得多少?”得到的多是“还在协调”“再等等”的口头回复,其中村书记张某某索性直接回复说:“花了,反正没有拿到我们家里去!”村民们想要一份书面说明,看看款项流转明细、个人应得份额,却始终求而不得,村书记张某某说了,“没有!”
(2)34万地上附着物及青苗补偿费疑分配不均?
附着物及青苗补偿款按理本应直接发放给受损的农户。但付庙村村委会及村书记张某某却从未公示过补偿对象名单和补偿标准,村民们纷纷质疑这笔款项完全任由村书记和村委会自由支配,分配极其不公,一村民举报说:“同样是地上附着物,但村书记张某某的亲戚所获得的补偿款明显比其他村民多。补偿费怎么能任由想给谁多少就给多少呢?这样毫无章法可言。”这种区别对待的做法让村民们难以接受。
更让村民们疑惑的是:上面部门到底拨付了地上附着物及青苗补偿款?实际补给村民的又有多少?是否全部补偿到位?我们对此一无所知,村委会及村书记张某某也从未向村民说明。这种“暗箱操作” 的做法,长此以往,只会引发不良风气,使村民们对基层组织的信任度大打折扣。
(3)151万社会保障补贴费成“空头支票”?
更让村里面上了年纪的村民揪心的,是那151万余元社保补贴——“年纪大了,没了土地就没了依靠,想着社保能兜底,可是去县里社保中心查,连参保记录都没有”,一位老人攥着身份证,语气里满是焦虑。
按《社会保险法》规定,这笔151万社会保障补贴费应划入专用账户,用于提升村民们的养老金标准、补缴医保差额等。但付庙村村民代表在2024年、2025年两次到县社保中心核查,得到的结果都是该笔资金没有进入本村被征地农民的社保专户。目前这些村民大多一辈子以土地为生,失去土地后,本指望这笔社保补偿能让晚年生活有所保障,可现在连基本的生活都难以维持,部分老人不得不依靠子女接济度日。
这种对民生政策的“选择性执行”,让国家“保障被征地农民原有生活水平不降低”的承诺变成了一张“空头支票”,也暴露出基层在落实民生保障政策时的拖延弊病。
《土地征收补偿安置方案》中 “专款专用”“全程公开” 的表述,本是为了让补偿款 “晒在阳光下”,让村民吃下 “定心丸”。可当补偿款去向成谜、社保记录空白,当村民的询问只换来 “再等等” 的口头回应,不仅让村民的期待落了空,更降低了村民们的信赖感 —— 毕竟,面对村民们对集体规划建设的支持,及时兑现补偿款承诺,才是对这份支持最好的回应。
二、维权路漫漫,推诿冷民心
为了弄清这笔“保命钱”的去向,为了查明白自己的社保到底有没有着落,村民们踏上了漫长的反映之路。 村民张先生,便是其中一人。2023年底,他整理好所有证明材料,分三次给不同层级的信访部门寄去材料,一笔一画写下自己的疑问:“补偿款什么时候能够公示?社保补贴去哪了?”可一个多月过去,别说调查反馈,连材料“收到了”的确认都没有。
2024年3月,村民张先生专程跑到市里相关部门。工作人员查了系统说:“材料收到了,正在流转,会有人联系你核实。”可这“联系”,张先生等了又等,终究是一场空——再打电话问,得到的只有“已转下级部门”的答复。后来他又去市里相关部门,才知道材料早就转去了县里。可当他来到县里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只是在笔记本上记了几笔,就说“案子多,忙不过来,你先回”。 此后的日子里,张先生不知跑了多少趟、打了多少电话。
2024年6月,县里相关工作人员终于约村民张先生谈话,却没出示任何调查依据,只是笼统地含糊说“部分补偿款用在村里修路、装路灯了,社保钱也交了”。张先生当场提出疑问:“修路的合同、发票能看看吗?我们查不到社保记录怎么说?”工作人员却以“原件存档不便调”“内部资料不公开”搪塞,之后便没了下文。电话再打,无人接听;上门再问,避而不见。
农村基层工作确实繁杂,但 “忙” 不能成为敷衍民生诉求的借口:村民要的不是 “材料已流转” 的程序性答复,而是 “钱去哪了” 的实质性答案;要的不是 “再等等” 的无限拖延,而是 “怎么解决” 的具体计划。
最后,付庙村村民们把希望寄托在上级巡视组身上。村民们整理了详细材料反映情况,可材料还是被层层转交,最后转回到县里、镇里两级相关部门。对此,有村民无奈地说:“我们不是要故意折腾,就是想求个明白,怎么就这么难?”
这几年来,村民们的日子过得非常艰难:有的老人因为查不到社保记录,夜里翻来覆去睡不着;有的家庭等着补偿款交孩子学费,只能四处借债。昔日安安稳稳的乡村生活,因为这笔迟迟不到位的补偿款,添了太多焦虑。
三、诉求三桩实,公道盼昭彰
在多次苦盼补偿款无果后,付庙村村民倾诉的以下三条诉求愈发清晰,每一条都贴着“民生”的温度,每一条都站着“法律”的理:
1.盼补偿明细公开、款项兑现:村民们只求能看到公示672万元土地补偿安置费的银行流水、分配名单,知道每一笔钱的资金去向;只求该得的34万地上附着物及青苗补偿费能尽快拿到手,出示具体分配名细表复印件。这笔钱,是村民们给孩子交学费的“读书钱”,是给老人买药的“救命钱”,容不得再拖。
2.盼社保补贴落实、权益有依靠:老年村民们只想在社保中心查到自己的参保记录,拿到缴费凭证——他们怕老来无依,怕没了土地再没了养老保障,这份安心,比什么都重要。
3.盼流程规范、追责失职拖延人员:村民们希望上级部门清查涉案村委会成员,对那些失职渎职行为相关人员问责,如果查实有侵占、挪用资金行为的,请求依法处理。
如今,付庙村300多户800余村民联名签名,把整理完的所有证明材料交到了市里相关部门,“只要还没落实补偿款,我们就会一直反映”,一位村民代表的话很朴实,却透着一股韧劲,“土地是我们的根,欠我们的补偿,总得有个着落”。
![]()
(节选付庙村村民联名签名,图片由张先生提供)
![]()
(节选付庙村村民联名签名,图片由张先生提供)
![]()
(节选付庙村村民联名签名,图片由张先生提供)
“民为邦本”,优化农村民生、保障农民权益,对村民的承诺,从来不是喊口号,要靠实打实的行动——把土地补偿款和地上附着物及青苗补偿费的明细晒出来,把社保的漏洞补起来,才能让村民的心踏实下来。
我们期待上级相关部门能正视这起久拖未决的纠纷,尽早督办推进,让付庙村村民早日拿到该得的补偿,查到该有的社保记录。相信在所有奋斗者们的共同努力下,这起土地补偿纠纷,最后一定能获得圆满解决——因为农民的期盼,不容辜负;为民生的保障,一直挂在心中。
事件后续进展,媒体将持续关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