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1月5日,我带着对军营的向往,离开了杭州,来到了江西泰和县的86287部队,在那里成了一名军人。
那时的部队四周还没有围墙,我们经常看到江西周边放牛的村民,给人一种很荒凉的感觉。
经过一个多月的集训,我被分配到空军后勤的场务连。在那里,我认识了来自吉林蛟河县的朱效群(化名),他和我同一个班。
![]()
朱效群身高大概1.72米左右,高中毕业,和我同岁,人很壮实,在训练中他的各项成绩都名列前茅,大家都觉得他在部队里,将来一定会大有一番作为。
但接下来发生的一件事情,让我改变了对他的看法。我认为他是一个格局太小,性格非常偏激的人。
那是入伍后的第七个月吧,我们在食堂用餐时,一位战士因不慎踩到了他的鞋后跟,这原本是一件小事,结果他却不依不饶,最后还挥拳打在了那个战士的脸上。
结果可以想象,连长和指导员和他进行了沟通,最后对朱效群进行了处理,并通报批评。
为此,朱效群耿耿于怀,人也显得比较消沉,经常在大家面前表达对连长和指导员的不满情绪,他当时声称:他们让我下不了台,我将来也会给他们好看。
当时,大家只是简单地认为他发发牢骚,并没有人真正放在心上。
在1976年2月起,朱效群好像忽然间变了一个人,他一改往日的颓废,做事主动积极,和其他战友们相处得也比较和谐。
殊不知,他的“改变”,只是一个伪装,他的目的是为了赢得大家的信任,为自己将来实施的阴谋做准备。
当时,我们班配备了三把枪,两把步枪,一把冲锋枪,那时对枪支的管理相对比较松懈,这也为将来惨案的发生埋下了伏笔。
当年的7月22日晚上,部队的操场上放电影,由于不太好看,场务连、雷达站、汽车连和通讯队的不少战士,都去气象站的连部三楼看电视,指导员也去了那里。
而那个晚上,朱效群负责值班。七点左右的时候,连长负责查哨,当他走到食堂时,朱效群迅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冲锋枪,对着连长就是一阵扫射,连长当场牺牲。
![]()
作案过后的朱效群,随即手持冲锋枪,快速向气象台跑去,他当时的目标就是想要枪杀指导员。
当他从一楼通往三楼的铁扶梯时,发现在三楼的梯口,站着三个人,三人中,有两个是通讯队的,一个是汽车连的战士,面对手持冲锋枪的朱效群,他们当即就警惕地责问:“你拿着枪干啥?”
谁知话音未落,朱效群就端起冲锋枪,朝着他们扫射。三人当场倒在血泊中。
其他的战友们见状,马上抡起屁股下的凳子,朝着朱效群砸去,顿时,又有多名战士受伤。
也许的心里后怕,也许是子弹快打光了,总之,朱效群看到人多势众的战友们,他当即转身,快速逃向楼外,不大一会,随着几声清脆的枪响,他畏罪自杀了。
随即,指导员当即安排相关人员,将所有的伤者送到了部队医院,由于通讯队和汽车连的三名战士伤势严重,抢救无效,最终也都牺牲了。
而朱效群本人,经过抢救后,人渐渐有了一定的意识,当时部队的领导,想等他清醒之后进行审问,看看他背后是否有人指使或是否掺杂其它的犯罪动机。
但过了几个小时后,朱效群停止了呼吸。
![]()
随后,连部安排我和另外三名战士,在部队后面的小山头上,花了大半天的时间,挖了一个坟坑,然后,一辆老解放牌把朱效群的尸体拉到了山下,我们几个人将他的尸体抬了过来,我留意到,他的尸体当时是用草席捆扎的。
那次惨案发生后,部队的枪支管理上步入了正轨,规定连部的值班人员,只能配备三发子弹。
退伍后,我回到家乡的广播站工作,我发现,人这一辈子浮浮沉沉,总会经历各种各样的事情,在前行的路上,也会有很多因素主宰着我们最后的定局,机遇、贵人,时机,能力,这些都在无形当中决定着我们的命运。
有一点很重要的因素,却是我们常常忽略了的,那就是一个人的格局,而格局却是决定一个人能走多远,能站多高的重要因素。
格局小的人,遇到一点挫折就会自暴自弃,心胸狭隘,打击报复,最后只会让自己的路越走越窄,甚至酿成悲惨的结局,将自己美好的前程彻底断送。而朱效群,就是极为明显的一例。
转眼,这件事过去了四十多年,但想起当年的那一幕,我的心里总有说不出的疼痛,我为连长和牺牲的战友们流泪,也为朱效群惋惜。
![]()
有时我在想,如果朱效群和大家一样,胸怀宽广一点,不那么固步自封,睚眦必报,他也会和我们一样,健健康康地活着,今年也68岁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