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静谧的时光被一位年轻微友的问候消息轻轻打破。一来一往的闲聊间,话题不经意落在了“习惯”二字上——这个看似寻常的词,细想之下,却藏着牵动人生的无尽奥秘。
百度对“习惯”的阐释是:“长时期养成的不易改变的行为、倾向、生活方式、社会风尚”。人生漫漫,我们在内外因的交织影响下,渐渐沉淀出独属于自己的习惯。它像夜空中的星子,或明或暗地指引着人生方向;又似生命长河里的暗流,悄无声息地渗透进人们生活的每一处褶皱。
荀子曾言:“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生活里那些细碎的习惯,看似轻如鸿毛,实则蕴藏千钧之力。好的习惯能推着人步步向上,坏的习惯却可能悄悄把人拖坠入谷底。有人说,人生路上,一个挚友、一件琐事、一句良言,都可能改写命运轨迹。这话道出了一个朴素的道理:真正影响人生的,正是那些日积月累的习惯。我们的人生,本就是无数习惯叠加而成的总和。
近些年和朋友相聚,话题总绕不开子女的教育与学习。在我看来,孩子们的智商虽有差异,却绝非天差地别,真正拉开差距的,是后天养成的习惯,以及由习惯催生的努力程度。小学、初中、高中这三个成长关键期,学习侧重点各有不同,但贯穿始终的核心,从来都是是否养成了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在习惯的基础上,摸索并掌握了自已的学习方法,而这一方法也可称之为一种习惯。
![]()
莘莘学子如同在同一起跑线出发的长途旅人,一同踏上“十年寒窗”的征程。可随着时光推移,他们渐渐走向不同的岔路,差距越来越明显。这其中的关键,便在“习惯”二字。孩童时期若没能养成热爱学习、懂得学习、主动学习的习惯,进而让习惯成为自然,要想在学业上取得优异成绩,我认为是空中楼阁。
习惯的力量,就藏在每个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里。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是门“润物细无声”的艺术。要顺着孩子不同阶段的个性特点,慢慢引导、悄悄激发,让求知的兴趣变成爱好,再让爱好沉淀为习惯,久之让习惯成为自然,成为一种力量。
小学阶段,孩子们的成绩差异尚不显著,但那些带着广泛兴趣、主动摸索学习的孩子,早已悄悄崭露头角。等步入初中,文化课骤然变成一座座小山。科目增多、内容变难,科目与章节的逻辑性、关联性增强,有些孩子开始一点点力不从心。遇到听不懂的知识点就轻易放弃,如同赶路时绕过小坑,日积月累,小坑汇成沟壑,不懂的知识越积越多,最终被学业重担压得喘不过气。而有良好习惯的孩子截然不同,他们带着韧劲迎难而上,把难题一个个拆解,还在这个过程中摸索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渐渐养成“方法习惯”,也练就了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毅力勇气与习惯,学习之路走得越来越轻快。有人擅长细化理解,有人能将知识融会贯通,有人靠巧妙思维让学习事半功倍,这些都是习惯赋予的底气。到了高中,孩子们在初中的“方法习惯”基础上,跟着紧张的课业节奏打磨分析、思维、综合能力,在知识的殿堂里稳步探索,最终迎着高考的考验,收获属于自己的成功,迈入理想的大学。
学习如此,做人做事亦是如此。我们评价优秀的人时,总会提到他们身上的种种习惯——这些习惯早已融入他们的生活、学习与工作,成了刻在骨子里的特质。
![]()
我常和同事说:“优秀是一种习惯。”真正优秀的人,做每一件事,哪怕是微不足道的小事,都觉得是理所当然,从不需要靠他人的认可来支撑。就像一则报道里有位老人,无论风霜雨雪,十年如一日清扫着无人打理的天桥,在旁人眼里他是“榜样”,在他自己看来,不过是每天该做的事。还有我曾在机关共事的一位年轻同事,从部队转业后,把军营里的优良作风变成了习惯:每天早早到单位打扫楼道,哪怕有同事误解他“想在领导面前表现”,他也不为所动,默默坚持。工作中他更是以严谨负责的习惯要求自己,事事认真,力争做到完美做到极致。后来他被提拔调走。每每与他聊起这些事,他淡然一笑:“这只是我的习惯而已。”在他眼里,优秀从不是刻意为之,而是融入日常的生活态度。
习惯有好坏之分,就像生命之树上的果实,有酸有甜有苦有涩。好习惯是打开成功之门的金钥匙,能引领我们不断向上攀登;坏习惯则像一把锋利的剑,会悄悄斩断前行的道路。生活中总有些人,把“好吃懒做”当常态,事事依赖他人;工作中耍奸溜滑、投机取巧,最终遭人嫌弃,一事无成,一生留下的是满满的遗憾。
古人云:“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从小养成的好习惯,会像天性一样刻在骨子里,迸发出惊人的力量。但好习惯从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我们用心浇灌,更需要以坚定的毅力去守护。唯有如此,优良的习惯才能在生命的花园里绽放,让芬芳洒满人生的每一段旅程。
作者简介:刘建军,退休干部,爱好广泛,喜摄影、书法、运动、旅游,偶写一些小小文章以丰富生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