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在政策拉锯、科研重组与安全事件交织的背景下,美国高等教育正在步入一个“震荡与重构并行”的新周期。高校与联邦政府之间的权力博弈从政治协定延伸至科研拨款、数据安全与移民制度;而公众信任危机与财政压力,则迫使大学重新审视“教育的回报”与“学术的独立”。今日舆论的三大关键词是:协定、重组、安全。
![]()
1|“高校协定”进展放缓:对哥大施压见效,但哈佛、弗吉尼亚、UCLA仍陷博弈【Inside Higher Ed】
Inside Higher Ed 报道称,特朗普政府推动的“Compact for Academic Excellence”在与多所名校谈判时出现降温迹象。哥伦比亚大学已部分接受协定条款,包括联邦资助与国际生比例挂钩,但哈佛大学、弗吉尼亚大学和UCLA等学校仍坚决抵制。
这一协定要求高校承诺降低学费增幅、维持本土学生录取比例、限制国际招生,并接受联邦对研究资金的直接监管。校方代表形容该方案是“以资助换自主”的政治交换。分析指出,随着和解谈判受阻,白宫或转向行政手段施压,未来三个月可能见证“政策冻结”与“象征性让步”的双轨并行。
![]()
图源: Inside Higher Ed
2|教育部被“弱化但未消亡”:专家称其职能正被“碎片化重组”【Inside Higher Ed】
在教育部部长 Linda McMahon 上任后,联邦教育部虽被削减预算与权力,但Inside Higher Ed最新报道指出,“教育治理体系并未真正消亡”。
专家表示,教育部的核心职能——包括高教资助、学生贷款监管、科研拨款分配与学校合规审查——被分散至多个新机构之中,如财政部、白宫科学技术政策办公室(OSTP)及教育创新署(EIA)。
这一“碎片化”模式让高校面对的监管更复杂:表面上少了一个监管者,实则多了数个权力分散的行政节点。分析人士认为,美国正从“教育部门治理”转向“财政驱动治理”,这将改变高等教育的运作逻辑,也使留学生政策、奖学金体系与科研资金面临更高的不确定性。
![]()
图源: Inside Higher Ed
3|科研拨款新方案引发震荡:研究型大学或迎“资金去精英化”时代【Inside Higher Ed】
特朗普政府拟推出新的科研资金分配体系,计划削减对顶尖研究型大学(如哈佛、MIT、斯坦福)的直接拨款比例,将部分经费转向中西部地区与技术学院,以缩小“学术资源不平等”。
Inside Higher Ed 指出,这一政策可能削弱美国长期以来以精英科研机构为核心的创新生态。高校担忧博士生资助、跨国研究合作和实验室经费将受到冲击。
多所常春藤盟校已向国会教育委员会提交异议文件,认为该方案“以地理政治替代学术质量”,或导致“学术内耗”。学者普遍预期,未来研究资金将呈“去中心化”分布,但创新成果或出现断层。
![]()
图源: Inside Higher Ed
4|宾大校友数据系统遭黑客入侵:涉及捐赠记录与联系方式,FBI 已介入调查【Reuters】
宾夕法尼亚大学(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3日披露,其校友关系系统遭受“复杂型外部攻击”,疑似黑客通过未加密接口窃取了部分校友信息。
受影响数据包括捐赠记录、校友联系方式与部分内部通信。校方已主动报警并请求FBI介入调查。
专家指出,随着高校数字化加速,学术系统、校友数据库与招生后台日益成为黑客目标。事件再次暴露美国高校在数据安全上的脆弱环节,也让“校园网络安全”成为未来高教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
图源:Reuters
5|USCIS 启用新选民核验系统:社保号后四位可用于资格验证【USCIS】
美国公民及移民服务局(USCIS)宣布正式升级选民资格核验系统(SAVE Program),允许各州选务机构使用申请人社保号(SSN)的后四位进行身份验证。
此举旨在提升核验效率并防止重复注册,同时扩展数据比对覆盖至合法永久居民与部分非移民签证持有者。
对大学而言,这意味着校园公民教育、国际生选民培训与“留学生助投票”项目需全面更新流程。教育组织提醒,涉及非公民或双重身份学生的投票辅导活动,应避免触及违规选务行为。
![]()
6|观点:拒签协定不够——美国公众对大学“太贵、不值”的印象持续升温【Inside Higher Ed】
Inside Higher Ed 评论专栏指出,尽管高校集体抵制政治协定,但公众对“高价低回报”大学的不满正持续发酵。
作者认为,美国大学长期依赖“声誉溢价”而非实际产出,如今面临“信任赤字”。过去十年学费增长超通胀率两倍,而毕业生平均负债高达3.7万美元。
在这种背景下,仅仅拒签协定、捍卫学术自由远远不够。高校必须重建“教育回报率”(ROI)的社会认知,重新平衡学术理想与经济现实。
![]()
图源: Inside Higher Ed
7|USCIS 拟扩大生物识别采集范围:留学生与访问学者将受影响【Biometric Update】
据 Biometric Update 报道,美国公民及移民服务局(USCIS)计划复活并扩展此前搁置的《生物识别信息采集计划》(Biometric Expansion Rule)。
新规将涵盖签证申请、身份转换、移民福利审理、边检与签发等全流程,甚至包括OPT和H-1B申请。
专家指出,这意味着留学生、学者在美期间的指纹、人脸识别、声纹等数据将被更频繁采集。此举虽被称为“提升国家安全”,但也引发隐私担忧。多所高校国际办公室已提醒学生检查SEVIS状态更新,以防资料延迟导致身份卡顿。
![]()
图源:Biometric Update
8|国际生下滑冲击高校财政:多所大学冻结招聘、削减预算【Reuters】
路透报道称,美国国际学生数量下降已带来明显财政连锁反应。以芝加哥的 DePaul University 为例,该校近期宣布冻结招聘并削减非核心部门预算,理由是“国际生学费收入骤减”。
分析指出,国际学生长期承担高校学费收入的10%至30%,是维持科研、奖学金与基础设施的重要支撑。在生源下滑、汇率波动与签证收紧的叠加下,多所高校正面临财务“慢性紧缩”。专家警告,若趋势持续,将进一步削弱美国高校的全球竞争力。
![]()
图源:Reuters
9|AP 调查:高校努力证明学位“值不值”——ROI 成新招生口号【Associated Press】
美联社(AP)报道,美国多所高校正尝试以“数据驱动回报率”(ROI)来重建社会信任。在招生危机与公众质疑下,部分大学主动公开毕业五年后平均收入、就业匹配度与学费回收周期,甚至将“薪资预期”写入招生简章。
教育经济学家认为,这一趋势反映出高等教育正被迫进入“市场透明化”阶段——学位价值必须用实证数据支撑。然而,批评者担忧这种“功利化教育”将进一步挤压文科、人文学科的发展空间。
![]()
图源:Associated Press
10|政策纵览:“和解—诉讼—限额”多线并行,高校应对各异【Inside Higher Ed】
Inside Higher Ed 汇总显示,当前高校面对的政策环境呈现“三线作战”格局:
一是与政府协定的“和解机制”,二是诉讼纠纷(涉及录取、科研资金、DEI政策),三是国际生与博士招生“限额”试点。
部分大学选择妥协换稳定,如哥大、布朗;另一些则坚持诉讼反制,如哈佛、UCLA。专家指出,未来几个月可能出现“选择性合规”与“法律游击战”并存局面。
![]()
图源: Inside Higher Ed
11|多校预算危机蔓延:校长备忘录流出,揭示削减细节【Reuters】
路透视频报道,多所大学的校长近期向教职员工发布内部备忘录,宣布预算冻结与岗位削减计划。视频显示,多数学校将削减集中在行政岗位与非教学部门,强调“优先保护科研与教学核心”。教育分析人士指出,这波紧缩背后是国际生锐减与联邦资助缩减的双重压力——留学生数量已成为高校财务健康的晴雨表。
![]()
图源:Reuters
12|哈佛医学院爆炸事件:警方确认蓄意引爆,FBI 介入调查【Harvard Medical School / Boston Globe】
当地时间11月3日凌晨,哈佛医学院(Harvard Medical School)Goldenson 科学大楼四层发生爆炸,现场无人员伤亡。
波士顿警方初步调查认定为“蓄意引爆”,FBI 已正式介入案件。校方于当日下午重新开放大楼,并宣布启动全校安全评估程序。
此事件虽未造成损失,但引发舆论对校园安保体系、科研实验防护机制的广泛讨论。专家指出,近年高校频繁遭遇实验室安全事故与网络威胁,哈佛事件可能促使全国范围内的高校重新审视科研场所的防控标准。
![]()
图源:网络
13|UCLA 获 NIH 资助启动外科医生科研培训项目:科研韧性成象征【UCLA Newsroom / NIH Grants】
UCLA Health 宣布获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T32专项资助,启动“外科医师-科学家基础癌症研究培训计划”(Surgical Scientist Training in Basic Cancer Research)。
该计划旨在培养能同时胜任临床与基础研究的外科医生,强调跨学科创新与科研能力建设。在联邦资助收紧的大背景下,UCLA 依旧获得资助被业内视为“科研韧性”的体现。项目负责人指出:“科研资金的变化不会削弱我们的人才培养使命,反而倒逼我们更具创新精神。”
![]()
图源:网络
![]()
![]()
多说一句:
微信更新了推送机制,很多小伙伴反馈收不到更新,这里建议大家将我们的公众号加一个星标★,以免错过推送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