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延安苹果主产区,一场围绕“冰雹果”的创新实践,正悄然改变着当地果农“看天吃饭”的困境。延安小小的果实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通过价格杠杆、渠道赋能和产业投资相结合的商业模式,不仅化解了冰雹灾害带给农户的直接经济损失,更探索出一条提升农业产业韧性的新路径。
价格杠杆:让“伤心果”变成“安心钱”
每年丰收之际,突发的冰雹天气是悬在苹果种植户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冰雹过后,成片的苹果表皮留下疤痕,虽不影响内在风味和营养,却因外观不佳而被划为次果,收购价极低,甚至无人问津,成为果农的“伤心果”。
![]()
然而,在该公司的收购点,情况截然不同。在延安小小的果实的收购合同上,记者清晰地看到,“冰雹果”的收购价格显著高于市场上同类冰雹果的价格。这意味着,即使遭遇冰雹灾害,果农也能获得相对稳定的收入,减少损失。更令人感动的是,他们还针对高龄果农进行了二次补贴。这不仅是对果农辛勤劳动的肯定,更是对他们的关爱和支持。对于这些辛勤耕耘一生的老人们来说,这无疑是雪中送炭,让他们感受到了来自企业的温暖。
![]()
“以前这(冰雹果)没人要,现在这个公司来了,价格还好,心里踏实多了。”果农冯师傅向记者展示手上刚拿的货款,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这种“溢价收购”的直接商业行为,让果农的辛勤劳动得到了应有的尊重和即时回报。
据了解,延安小小的果实截至目前为止,已收购冰雹果1000多吨,切实帮助果农增加了收益,保障了他们的生活。
![]()
渠道赋能:打通从“滞销”到“畅销”的通路
高价收购只是第一步,如何让这些“问题果”产生真正的市场价值,是该模式能否持续的关键。过去,冰雹果因缺乏专门的加工和销售渠道,大量被浪费。这家公司则扮演了“解决方案提供者”的角色。他们不仅是买家,更是冰雹果的“价值转化器”。在冰雹果的集散点,记者看到,一辆辆货车正有序地等待装货,农户们与工作人员一同将一筐筐冰雹果搬运上车,一派繁忙景象。
![]()
“自从和你们合作,我们这‘问题果’再也不愁卖了,大家干劲都足了。”当地一家果农合作社的负责人介绍道。据了解,这些收购来的冰雹果被运往加工车间后,将被制成苹果脆片、果汁等高附加值产品。
从田间到货架,通过自身强大的产品研发和市场渠道能力,该公司为冰雹果打开了全新的市场大门,将农户的“存量风险”成功转化为了“增量收益”。
投资未来:从“被动应对”到“主动防御”
除了“溢价收购”和“二次补贴”,延安小小的果实还积极参与到延安苹果产业的整体发展中。今年5月,延安小小的果实为部分受灾果园补贴费用,用以搭建防雹网,这些坚固的现代化农业设施,如同一顶顶巨大的保护伞,为苹果的生长筑起了一道物理屏障。
![]()
“去年雹灾损失了好几万,今年装了这个,虽然也有雹子,但保住了6—8成的收成,算下来还是赚了。”一位正在自家果园里查看情况的农户给记者算了一笔经济账。对他而言,这并非简单的捐赠,而是一笔划算的投资。
“我们视农户为产业链上最重要的合作伙伴。保障他们的收成稳定,就是保障我们自身原料的品质和供应稳定。这笔投入,对我们和农户来说是双赢。”该公司供应链负责人左林平表示,这种基础设施投入并非一次性的公益行为,而是保障供应链长期稳定和产品品质的战略投资。
![]()
从溢价收购的即时激励,到渠道赋能的价值变现,再到基础设施的长期投资,这一系列组合拳展现了一种新型的农商关系。它超越了单纯的买卖或帮扶,通过商业逻辑将农户与企业紧密联结成一个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产业生态,实现了从田间到市场的真正双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