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天:尧庙寻根,触摸华夏初光尧庙的 “古柏对话”华门的 “登高望远”临汾夜市的 “面食奇遇”第二天:壶口观瀑,感受黄河壮阔壶口瀑布的 “涛声震撼”克难坡的 “窑洞探秘”第三天:大槐树寻根,聆听移民故事洪洞大槐树的 “认亲游戏”广胜寺的 “飞虹塔赏景”带朵朵游临汾的 “实用小攻略”
出发前一晚,五岁的朵朵抱着《中华上下五千年》绘本翻到尧帝的故事,小手指着书页问:“妈妈,尧帝是不是真的在临汾住过呀?我们能找到他的家吗?” 看着她眼里的期待,我笑着打包好行李 —— 这场临汾之旅,就从寻找 “华夏祖先的痕迹” 开始。三天里,我们没赶紧凑的打卡节奏,却在尧庙的古柏下、壶口瀑布的涛声里、大槐树的树荫间,攒下了一肚子属于朵朵的 “临汾小故事”。
从大同自驾到临汾,车程约四个小时。刚进尧庙景区,朵朵就被门口那棵枝繁叶茂的古柏吸引,挣脱我的手跑过去,抱着树干仰着头看:“妈妈,这棵树的树枝好多呀,是不是比幼儿园的大树爷爷还老?” 我掏出提前查好的资料,蹲在她身边说:“这是尧庙的‘柏抱槐’,已经有两千多年历史啦,里面还长着一棵小槐树呢。” 她凑到树缝前仔细看,突然拍手:“我看到啦!小槐树在里面躲猫猫呢!”
跟着讲解员走到尧殿,朵朵盯着殿内尧帝的塑像看了好久,小声问:“阿姨,尧帝是不是以前帮大家做了很多好事呀?” 讲解员笑着点头,给她讲尧帝 “凿井取水”“制定历法” 的故事。听到 “尧帝让大家一起种庄稼” 时,她突然说:“那尧帝是不是像幼儿园老师一样,会照顾好多小朋友呀?” 一句话逗得周围人都笑了,讲解员还特意给她递了张尧帝故事的卡通卡片,她宝贝地放进小书包里。
在 “天下第一井” 旁,朵朵非要试着提水桶,踮着脚拽着绳子,脸憋得通红也没提起来,却不服气地说:“等我长大,肯定能把水提上来!” 最后还是我帮她一起提了半桶水,她捧着水瓢往井边的小树苗浇,嘴里念叨:“小树苗快长大,像尧庙的古柏一样高。”
下午去华门,刚看到这座 “天下第一门”,朵朵就张大了嘴巴:“妈妈,这个门好高呀,比我们住的楼还高!” 跟着台阶往上爬,她一开始还蹦蹦跳跳,爬到一半就扶着栏杆喘气:“妈妈,台阶怎么这么多呀,我的腿有点酸了。” 我指着远处的临汾城说:“加油呀,到顶就能看到好多房子啦!” 她咬着牙继续爬,到顶层时立刻跑到窗边,指着远处的街道喊:“我看到汽车啦!像小蚂蚁一样小!”
在华门的 “中华根脉” 展厅,朵朵被墙上的姓氏图腾吸引,拉着我找自己的 “李” 姓图腾:“妈妈,哪个是我们家的姓呀?” 找到后,她还特意让我帮她拍照,说要发给爸爸看:“爸爸,我在华门找到我们家的‘标志’啦!” 离开前,她在华门门口的文创店买了个迷你华门模型,小心翼翼地抱在怀里,说要放在书桌上当装饰。
晚饭在临汾夜市解决,刚走到摊位前,朵朵就被 “牛肉丸子面” 的香味勾住了脚,拉着我非要尝一尝。面刚端上来,她就用勺子挖了一口,辣得直吐舌头,却又舍不得放下,赶紧喝了口旁边的醪糟汤:“妈妈,这个面好辣,但是好好吃,像在嘴巴里放小烟花!” 路过一家 “曲沃腊牛肉” 摊,她看着红色的牛肉问:“这个肉是甜的吗?” 摊主切了一小块给她尝,她嚼了嚼说:“有点咸,但是好香,比家里的酱牛肉好吃!”
最让她着迷的是 “襄汾油酥饼”,刚出炉的饼子金黄酥脆,她拿着饼子小口咬,碎屑掉了一身也不在意,还跟我说:“妈妈,这个饼子好脆,咬一口会掉渣,像吃小饼干一样!” 饭后她捧着半杯 “浮山烧麦”,边走边吃,连说 “临汾的好吃的真多,我的小肚子都要装不下啦”。
![]()
早上从临汾市区出发去壶口瀑布,车程约一个半小时。还没到景区,就听到远处传来轰隆隆的声音,朵朵趴在车窗上问:“妈妈,是什么声音呀?像打雷一样。” 到了观景台,看到黄河水奔腾着冲下悬崖,她突然捂住耳朵,却又忍不住从指缝里看:“妈妈,水好凶呀!比上次去海边的浪还大!”
我们沿着步道走到近水区,水花溅在脸上凉凉的,朵朵却一点也不躲,反而伸手去接:“妈妈,黄河水是黄色的,像加了颜料一样!” 看到有游客在拍 “彩虹飞渡”,她也凑过去等,当阳光照在水雾上,一道小彩虹出现时,她兴奋地跳起来:“我看到彩虹啦!彩虹在瀑布旁边!” 还非要让我帮她和彩虹合影,站在那里一动不动,生怕彩虹跑了。
在 “黄河大合唱” 雕塑前,正好遇到景区的志愿者在唱《黄河大合唱》,朵朵跟着节奏拍手,还学着志愿者的样子挥舞小手,虽然跑调,却唱得格外认真。离开时,她还回头看了一眼瀑布,小声说:“黄河水真厉害,我以后还要来看它。”
下午去克难坡,刚看到那些依山而建的窑洞,朵朵就好奇地问:“妈妈,这些房子怎么是在山里挖出来的呀?会不会漏雨呀?” 走进一间保存完好的窑洞,她摸着墙壁说:“墙壁凉凉的,比家里的墙硬好多。” 讲解员给她讲以前人们在窑洞里生活的故事,她指着窑洞的小窗户问:“以前的小朋友在窑洞里能看到外面的小鸟吗?”
在 “阎锡山故居” 的小院里,朵朵看到院子里的石磨,非要试着推一推,两只手抓着磨杆使劲推,磨盘却纹丝不动,她皱着眉头说:“这个磨盘好重呀,以前的人怎么推得动呢?” 最后还是讲解员叔叔帮她一起推,磨盘转起来时,她笑得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缝:“原来推磨要两个人一起用力呀!”
离开前,她在窑洞旁的小路上捡了几片枫叶,说要夹在尧帝卡片里:“这样我的卡片就有临汾的味道啦!”
![]()
早上出发去洪洞大槐树景区,车程约一小时。刚进景区,朵朵就被门口 “根” 字雕塑吸引,拉着我过去摸:“妈妈,这个字好大呀,是不是代表我们都是从这里来的呀?” 我点点头,给她讲 “大槐树移民” 的故事:“以前好多人从这里出发,去了全国各地,所以大家都把这里当‘老家’。” 她似懂非懂地点头,指着树上的红绸带问:“这些带子是大家留下的记号吗?”
在 “移民浮雕” 前,讲解员给她讲浮雕上的故事,她指着浮雕里的小朋友问:“这个小朋友是不是也跟爸爸妈妈一起走呀?他会不会想大槐树呀?” 听到 “很多人走的时候会带一把大槐树的土”,她突然说:“那我们也带一点土吧,这样就能把临汾的‘老家’带回家啦!” 最后景区工作人员给了她一小袋封装好的槐土,她宝贝地放进书包,说要放在家里的花盆里。
在 “祭祖堂”,朵朵看到好多姓氏牌位,拉着我找 “李” 姓,找到后还学着大人的样子,对着牌位鞠了一躬,小声说:“我是朵朵,我来看你啦。” 旁边的游客看到了,还夸她懂礼貌,她不好意思地躲到我身后,却偷偷露出笑脸。
下午去广胜寺,刚看到飞虹塔,朵朵就拍手:“妈妈,这个塔好漂亮呀,上面有好多颜色!” 跟着台阶往上爬,她一边爬一边数:“1、2、3…… 妈妈,我们爬了多少级台阶啦?” 到了塔下,她盯着塔上的琉璃瓦看,问:“这些瓦为什么是彩色的呀?会不会掉下来呀?” 讲解员告诉她 “这些是琉璃瓦,很结实,已经有几百年历史了”,她才放心地摸了摸塔基的石头。
在广胜寺的 “水神庙”,她看到殿内的壁画,指着壁画里的小朋友说:“妈妈,这个小朋友在玩水,是不是跟我上次在壶口瀑布一样开心呀?” 听到壁画讲的是 “祈雨” 的故事,她突然说:“那我们以后要节约用水,这样就不用祈雨啦!” 一句话让讲解员都忍不住夸她:“小朋友说得真对!”
离开时,她在广胜寺门口买了个飞虹塔形状的小灯笼,提在手里蹦蹦跳跳:“这个灯笼跟飞虹塔一样漂亮,晚上点亮肯定很好看!”
![]()
1. 住宿:我们选了临汾市区的全季酒店,离尧庙和华门都很近,打车十分钟就能到。酒店有儿童洗漱用品,还送了朵朵小玩偶,她晚上睡觉都抱着。
1. 美食:除了夜市的牛肉丸子面、油酥饼,一定要试试临汾的 “太后御膳泡泡糕”,外皮酥脆,里面是甜豆沙,朵朵一次能吃两个;还有 “洪洞蒸饭”,糯米裹着红枣,甜而不腻,她很喜欢。
1. 贴心提示:壶口瀑布的风很大,一定要给孩子戴件厚外套,避免着凉;大槐树景区和广胜寺需要走很多路,给孩子穿舒适的运动鞋;尧庙和华门的紫外线较强,记得戴防晒霜和帽子;景区内的文创店有很多适合孩子的小礼物,比如尧帝故事卡片、飞虹塔模型,性价比很高。
返程的路上,朵朵抱着她的华门模型、槐土和小灯笼,靠在我身边睡着了,嘴角还带着笑。这场临汾之旅,没有赶时间的匆忙,却让朵朵在触摸古柏、聆听涛声、寻找姓氏的过程中,悄悄埋下了 “华夏根脉” 的小种子。临汾的故事,从来不是书本里的文字,而是朵朵抱着古柏时的好奇,是看到彩虹时的欢呼,是捧着槐土时的认真 —— 这些小小的瞬间,比任何照片都更能记住这座城的温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