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经济日报)
转自:经济日报
11月2日,首届中国(国际)机器人辩论大赛复赛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北京亦庄)举行。 该赛事成为北京亦庄建设全国具身智能产业创新高地的又一落子。
![]()
首届中国(国际)机器人辩论大赛复赛现场。 韩秉志摄
“大家好,我是正方机器人辩手‘思睿’……”正、反方辩席上,机器人辩手与人类辩手展开交叉攻防。本赛段辩题聚焦技术伦理、气候变化与太空探索等领域。面对人类辩手层层递进的追问甚至“话术陷阱”,机器人凭借语义理解能力“消化”问题,给出逻辑严密的回应。赛场上,人形机器人、仿生机器人等多形态智能体各显其能:有的就辩题展开多层次伦理剖析,有的精准引用数据和案例。
复赛各队交叉进行的人机辩论,不以辩论胜负为标尺,而是从机器人的逻辑性、语言表现力、多模态交互、技能展示和临场应变5个维度进行打分,这是对机器人的大模型训练和硬件设备调试的综合性的考验。
湖北大学带队老师、新闻传播学专业硕士生导师刘瑀钒表示:“最大难点是从‘人机并肩’转为‘人机对辩’,对机器人的独立语音识别、深度思考及快速作答能力要求很高,单独作战也增加了难度。训练中团队强化语料库、辩论语气模仿及手势关节灵活性训练,同时优化了网络设置、调整反应速度,保障辩论的连续与观赏性。”
作为北京市重要的机器人产业集聚区,北京亦庄已汇集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优必选、星海图等300余家机器人生态企业,并举办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等创新赛事,启动具身智能社会实验计划,打造全域人机协同、产研共融的全域实训场。此次通过举办机器人辩论赛,北京亦庄进一步布局机器人“大脑”开发,完善AI语言逻辑、人机协同决策等核心能力,填补了国内机器人“智能思辨”类赛事空白,既能丰富“运动能力+执行能力+认知能力”的机器人赛事全链条,更能以赛促创、以赛聚才,推动AI技术与机器人产业深度融合。
“机器人辩论赛,标志着AI向‘成为人类思考的伙伴的目标’迈出关键一步。”中国技术市场协会人工智能与传播专业委员会理事长赵云泽说。在技术层面,赛事将辩论作为自然语言处理的“试金石”,推动AI突破语义理解与逻辑推理的瓶颈;在产业层面,赛事催生了可落地的智能司法、高级顾问等高端智能应用场景。
本届大赛由中国技术市场协会人工智能与传播专业委员会、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机器人和智能制造产业局主办。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