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心欢喜去提新车,却在车辆前备箱里发现一张与自己车架号完全一致的维修单,维修日期正是7月14日提车当天——这是小米SUV车型YU7首批车主王先生(化名)的真实遭遇。在支付近36万元、苦等数小时后,他疑心自己提到了一辆“维修过的新车”。津云新闻记者联系到了王先生,他向记者讲述了提车当天的情况。
提车当天意外发现维修单
王先生是“小米YU7”的首批订车用户。据他回忆,2025年6月26日,小米首款SUV车型“小米YU7”正式发布,发布会当晚22时开放定金支付,王先生在22时01分便支付了2万元车辆定金。“当时特别期待这款车,也很认可小米这个品牌,所以第一时间下了单。”
![]()
王先生的购车记录
7月13日,王先生接到小米工作人员通知,称次日可到店提车。7月14日早上,交付群内工作人员进一步确认“车已到店,可随时提车”。由于急于提车,王先生于当天中午1点左右在小米汽车App中结清了337400元尾款,并完成了发票开具与保险投保手续。“从法律意义上讲,发票和保险办妥后,车辆产权就应属于我。”王先生强调。
王先生告诉记者,他原定于7月14日下午3点到北京亦庄的小米汽车北京超级工厂交付中心提车,但到达后却被告知“车辆正在系统升级,需等待约40分钟”。然而直到下午5点,王先生仍未能提车,只得在交付群中催促。
![]()
王先生在交付群中催促
聊天记录显示,工作人员解释称“车机在升级,需升级完毕并检查完成后才能交付”,并提到“今天下午的车辆均需进行交付前升级”。
王先生称,傍晚6点左右,现场工作人员通知他可以提车,但对方带他来到交付大厅后,却怎么也找不到他订购的车辆。“工作人员又去打电话确认,可电话那边也说不清楚。”直到晚上7点,王先生在交付中心等待了4个小时后,才见到自己的车。“当时店里已接近下班时间,我检查了车辆外观没有问题,就把车开走了。”
回家后,王先生吃过晚饭便前去查看车辆功能,却有意外发现。“我让‘小爱同学’打开前备箱,结果发现前备箱里有一张单子,本以为是出厂的检测单,仔细一看是张维修单,车架号和我的车完全匹配。”
![]()
王先生在车内发现的维修单
![]()
王先生的汽车合格证
王先生提供的维修单照片显示,维修日期正是7月14日他提车当天,内容包含“拆前机舱左右前部饰板”、“更换总成”等多个问题缺陷的维修,单据上有维修人员的签字及盖章。
王先生对此表示不解,“车辆合格证显示生产日期是7月11日,7月14日早上通知车已到店,为何当天还会进行维修?”
为弄清情况,他立即将维修单和车架号等信息发至交付群中。截图显示,王先生询问“买的不是新车吗?为何今天在修?”小米汽车工作人员随即回复,“会立刻向领导确认情况。”
![]()
王先生发现维修单后发至交付群中询问
据王先生透露,事后工作人员曾提出“积分补偿”,7月底又提出“小比例现金补偿”,但均被他拒绝。8月双方仅沟通一次,9月份工作人员称将协调领导与他沟通,后又以领导出差为由推迟。
“我无法接受的是,他们始终没有给我一个合理解释。这辆车在交给我之前到底有没有维修?为什么维修?维修单真伪可以做笔迹鉴定,车辆是否更换过前杠也可以检测。”王先生说,“这些问题没搞清楚,谈补偿不是正常解决思路。”
王先生强调,其诉求并非仅为赔偿,更希望品牌方能正视问题、公开事实,并反思内部管理流程。“北京亦庄交付中心是总部工厂直属,一辆车能从交付流程转入工厂维修,涉及多个环节的授权与操作,这不是个人行为能完成的。”王先生指出,这不仅关乎单次交付的诚信,更反映出供应链、交付与售后体系存在的潜在漏洞。
“如有问题应提前告知,让消费者有权选择接受补偿或更换车辆,而非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接收维修过的‘新车’。”王先生称,“消费者选择一个品牌,是基于对品牌的喜爱与认可。但小米在整个事件中的解决态度和对消费者的尊重,我认为是有所欠缺的。”王先生说。
采访期间,记者多次致电小米汽车客服了解情况并试图联系小米汽车北京超级工厂交付中心,但截至发稿,记者未收到回复。记者又拨打了该门店的公开销售电话,截至发稿未联系到相关负责人。
10月31日凌晨,王先生向记者确认,他已与小米汽车达成“基本和解”。但具体和解方式,王先生并未透露。
律师:若维修单属实,王先生有权要求三倍赔偿
北京中同律师事务所郝喜红律师告诉津云新闻记者,如果维修单属实,小米汽车交付中心在这一过程中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信原则,秉持诚实,恪守承诺”的规定,小米汽车交付中心未如实告知车辆维修情况,违反了诚信原则和合同义务。
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八条规定,消费者享有知情权,有权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小米汽车交付中心在交付车辆时,未告知王先生车辆曾进行维修的事实,侵犯了王先生的知情权。根据该法第五十五条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若小米汽车交付中心故意隐瞒维修事实,可构成欺诈,王先生有权要求三倍赔偿。
郝律师认为,王先生可以尝试与小米汽车交付中心或其上级部门进行沟通,要求其对车辆维修情况作出合理解释,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如退换车辆、给予相应补偿等。若协商不成,王先生可以向当地的消费者协会进行投诉,请求消协介入调解,维护其合法权益。如果通过协商和调解无法解决问题,王先生可以根据与小米汽车交付中心签订的购买协议中的仲裁条款,向约定的仲裁机构申请仲裁。若没有仲裁条款,可以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小米汽车交付中心或者购车合同上盖章主体(即合同相对方)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来源:今晚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