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歼-20弹射救生罕见画面首度公开!这是该机型相关试验画面首次亮相,画面中一体式舱盖上的爆破索先将舱盖炸开,然后救生座椅火箭助飞,快速离开机体,全过程令人震撼,背后是我国航空救生技术数十年积累与突破,更体现了中国航空工业对飞行员生命安全的高度重视。
![]()
歼-20问世后,公众目光多聚焦于这款五代机本身,至多会联想到其配套的WS-15发动机,其他方面鲜少被关注。
以弹射座椅为例,我国自主研发的五代机,不可能依赖欧美或俄罗斯的技术。五代机系统必须完全自主掌控,所有子系统均需实现国产化,如此才能避免在关键时刻受制于人。
![]()
作为战斗机飞行员的“生命防线”,歼-20的救生系统的核心是:国产第四代火箭弹射座椅和清除弹射通道系统。珠海航展上曾经展出过一款先进概念弹射座椅,今年的长春航展上也展出过,据猜测应该就是歼-20的弹射座椅。
歼-20隐身战斗机搭载的国产第四代火箭弹射座椅,是中航工业航宇公司的关键研发成果。珠海航展期间,航宇总工程师钟华介绍,歼-20S弹射座椅技术国际领先,具备自动感知与姿态调整功能,采用推力矢量可控技术,能依飞行员体重精准调节弹射力度,确保救生伞适时开启。针对歼-20S前后座舱盖弧面差异,研发中需攻克座椅安装距离适配及自动识别难题。经多年研发,已实现前后座椅及双座与单座座椅的同构型设计,大幅降低综合保障成本。弹射时,后椅先弹出,约0.4秒后前椅再弹射。
![]()
即便处于数十米倒飞或高速飞行等复杂场景,这款座椅仍能精准调控离机程序与姿态,保障飞行员安全。高速弹射时,系统微调火箭推力与稳定伞,控制人椅组合体的俯仰和偏航,维持飞行稳定,完全契合歼-20战机在极端姿态下的救生需求,让飞行员执行任务更安心。
![]()
相较于备受关注的弹射座椅,清除弹射通道系统的技术细节虽少被谈及,却同样至关重要,二者堪称救生流程中的绝佳组合。弹射通道清除系统是弹射座椅的关键部件,确保弹射前通道无阻。
1.抛盖系统借助机械或液压装置快速抛离驾驶舱盖,有翻盖式或爆破式舱门破碎机等方式,能在极短时间内分离舱盖,保障弹射速度与安全。例如,歼-20座舱盖前端的白色管状结构,是火箭抛盖装置,采用小型固体火箭发动机,此为成熟技术,美制F-22等先进战机也有采用。
2.微型爆破系统利用微爆索等装置,精准控制爆破能量,破碎可能阻碍弹射的结构。该系统需严格校准,确保爆破力度合适。如歼-20“座舱盖顶部条状物”,是微型导爆索,由金属药型罩与内核炸药构成,蛇形布局于舱盖内侧。弹射启动时,微爆索定向爆破,使舱盖透明件快速破裂,瞬间清除障碍,为座椅弹出创造条件。这种设计能缩短弹射反应时间,为飞行员争取更多生机,已成为现代战机标配。
3.若舱盖无法完全抛离,穿盖弹射系统的穿刺装置可直接穿透舱盖,带飞行员出舱。该装置采用高强度材料和特殊设计,能承受巨大压力,同时减轻对飞行员的冲击。
这些系统协同运作,确保紧急情况下迅速、可靠地清除弹射通道,为飞行员安全逃生提供坚实保障。
![]()
这套系统必须经历极为严苛的火箭撬滑轨试验,全面模拟各类飞行状态进行测试,几十次的全流程试验每一次都要达到100%的合格标准,毕竟飞行员可是国家的宝贵财富,容不得半点马虎。从早期依赖进口设备,到如今自主研发技术领先全球,我国航空工业一路披荆斩棘,攻克了无数技术难关。此次相关画面的公开,不仅全方位展示了歼-20战斗机的完整防护能力,更彰显了我国在航空救生领域已经从曾经的追赶者,成功转变为现在的领跑者!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