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听说‘愉悦园’11月就能逛了,以后下楼走两步就能歇脚、看风景,太方便了!”近日,观山湖区观府壹号小区居民对家门口正在建设的口袋公园充满期待。这座以“春暖观鱼跃·秋高听鹿鸣”为主题的公园,虽仅4600平方米,却承载着居民对“推窗见绿、出门入园”的幸福向往,而它的建设,正是贵阳以生态赋能民生、用公园串联幸福的又一实践。
新园将启:小空间承载大幸福
“愉悦园”位于观山湖区观悦街与金阳北路交叉口东南侧,紧邻观府壹号小区。其选址充分考量公共交通衔接、居民小区出入口便利性及周边学校、商超等人流密集点,将精准填补观山湖区北部口袋公园服务半径空白。目前项目已现雏形,施工正紧锣密鼓推进,除主题景墙外,环形园路、无障碍通道与小区出入口休憩区同步建设,未来这里不仅是散步歇脚的去处,更将成为邻里交流、亲近自然的“绿色驿站”,预计11月中旬正式免费对外开放。
全域织绿:从“见绿”到“享绿”的幸福升级
不止“愉悦园”,贵阳的每一座公园都在书写“生态惠民”的故事。
观山湖区小龙井山中心公园:此前因年久失修设施老化,存在安全隐患,经过一个月精心翻修维护,已于2024年6月12日重新开放。9.4万平方米的园区内绿化率高达95%,林木葱茏如“天然氧吧”,呼吸间满是负离子。居民沿蜿蜒步道登山,既能触摸满目苍翠、感受自然野趣,登顶时还能俯瞰城市繁华,“走在公园里,仿佛烦恼都被绿意过滤掉了”——这句感慨,正成为越来越多市民的共同感受。
白云区马鞍山公园:2023年起,马鞍山公园作为城市公园绿地开放共享试点,6000平方米的林下开放共享绿地成了游人踏青的热门地,每日8:30至17:00向市民开放,大家可搭帐篷、席地而坐、奔跑嬉戏。“以前草坪只能远观,现在能和孩子在草地上打滚,这种‘摸得到’的绿意最实在。”市民李女士的话道出了“共享绿地”带来的幸福感。
南明区憶园:位于花冠路的憶园由原来的一片普通绿化改造成口袋公园后,虽面积不大却“五脏俱全”,植被丰富且四季景致各异——春天繁花似锦,夏日绿树成荫,秋天硕果累累,冬季暗香浮动。园内蜿蜒的休闲步道和别致长廊串联起不同景致,居民漫步其间,在自然变换中收获简单的快乐。
截至目前,贵阳已建成各类城市公园334个,公园绿化活动场地服务半径覆盖率达87.92%,“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格局全面形成,“推窗即见绿意,转角便遇公园”成为市民生活常态。今年年底前,随着5个小型城市公园的建成,全市公园数量将增至339个,生态福祉将覆盖更多角落。
生态为笔:绘就有温度的幸福画卷
贵阳的公园建设,始终以“民生需求”为核心,让生态的“颜值”切实转化为百姓的“幸福指数”。
在规划布局上,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充分利用山地地形和自然水系,让公园形态与城市空间深度融合;在功能设计上,兼顾无障碍通道、休憩座椅、亲子空间等全年龄段需求,通过问卷调查、坝坝会等形式“问需于民”,确保每座公园都“功能全、环境美”;在服务升级上,推动城市公园开展绿地开放共享试点,涵盖云岩区南垭山体公园、观山湖区阅山湖公园等,打破“绿地只可远观”的局限,让“看景”变成“享景”;在文化赋能上,将地域历史文化作为“立园之本”,打造“一园一主题、一园一特色”,让历史记忆与现代生活交相辉映。
同时,贵阳还构建了“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市民参与”的可持续管理模式,确保公园长效运营、充满活力。“公园不仅是种树的地方,更是装着我们幸福感的地方。”家住观山湖区的王大爷每天都会去附近公园散步,他的感受道出了贵阳“以绿惠民”的初心——当生态建设与民生幸福同频共振,每一片绿叶、每一处公园,都成为这座城市温暖的注脚,让幸福在绿意中触手可及。
来源:贵阳生态环境融媒体中心
文丨何莹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