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小时内,美方接连发出两道威胁。与此同时,加拿大也趁势出手,要和菲律宾再“搞事情”,面对这种情况,解放军正坐镇南海。那么,美国为何要再度挑衅?加拿大此时与菲律宾勾连,又有什么目的?
当地时间11月2日,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在接受福克斯新闻采访时表示,如果中国不履行暂停稀土出口限制的承诺,美国将“随时提高关税”,甚至不排除“用到极限”。贝森特称,中国掌控了稀土市场,但“有时并不可靠”。他强调,美国不会与中国脱钩,但必须“降低风险”。
![]()
不难看出,这番话实际上是重复了特朗普政府的旧逻辑:在希望合作的同时,保留对华施压的手段。此外,美国此时强调“稀土脱钩”,一方面是回应国内鹰派要求,另一方面也是在对冲特朗普政府让步后的政治压力。毕竟在釜山会晤上,美国已经承诺将对中国商品关税平均下调10%,并同意暂停部分出口管制。外界普遍认为,这是中美贸易战阶段性停火的标志。但贝森特的警告显示,美方仍想通过口头威胁维持主动权。
相比之下,第二道威胁则更为敏感。当地时间10月31日,特朗普在接受采访时,被问及“是否会在台海冲突时出兵”,他拒绝明确回答,只说“中国知道后果”。这是一次典型的“战略模糊”表态。拜登时期的政策偏向“清晰防卫”,而特朗普则回到了老路:不承诺“保台”,但保留威慑。从表面上看,这种模糊似乎是降温,但实际上更危险。因为模糊给了两面解读空间:华盛顿可以向台当局传递“美国仍会支持”,也能向中国大陆暗示“美方没公开承诺”。特朗普此举既可安抚国内鹰派,又能维持与中国谈判的灵活度。
对此,国台办发言人朱凤莲的回应非常明确:台湾是中国的台湾,解决台湾问题只能由中国人自己决定。朱凤莲在新闻发布会上指出,民进党当局与外部势力勾连谋“独”,是台海和平的最大威胁。大陆仍坚持“和平统一”的最大诚意,但不会为“台独”留空间。这种表态是对特朗普含糊言论的定调:中方看得清美国的意图,不会被表面温和所迷惑。
![]()
值得一提的是,特朗普在台湾问题上虚张声势之际,加拿大突然插手南海事务。11月2日,加拿大国防部长麦金蒂与菲律宾防长特奥多罗在马尼拉签署《访问部队地位协定》。该协议允许加拿大军队在菲律宾参与军事演习、情报共享和灾害救援。这是加拿大首次与亚太国家签署此类协定,此举显然是为配合美方在该地区的战略部署。
针对这一情况,中方早有准备。10月底,菲方拉拢域外国家组织所谓“联合巡航”时,南部战区就迅速反制。发言人田军里大校表示,菲方的行为严重破坏地区和平稳定,解放军全程严密监控,保持高度戒备。从现实来说,解放军的行动比外界看到的更稳健。南部战区的巡逻频次持续增加,卫星监控覆盖整个南海空域。中方以“掌握态势”为基础,既防止冲突升级,又防止外部势力误判,同时对任何越界行动都保留及时反制能力。
![]()
综合来看,这场72小时的外交风波,其实是一场多线合围的演练。美国在经贸上试图用“稀土牌”维持压力,在安全上以“台湾议题”制造牵制,而加拿大、菲律宾则充当外围配合角色。但与此前不同的是,这次中国并未被动应对,而是以稳制动。暂停稀土出口限制不是退让,而是主动设置缓冲;在台海问题上保持原则底线,同时不给对方炒作空间;在南海上则以行动证明掌控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