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底,中日双方举行了一场官方性质的会晤,期间,针对日本近期在台海问题上咄咄逼人、干涉中国内政,中方借用日本冲绳打了个比方:“如果中方说冲绳本来是属于中华文化圈的琉球国,要让冲绳独立,日方会作何感想?”这个比方令日方大受刺激,一位与会的日本议员急得赶紧表态说:“(冲绳)绝不会独立。”
冲绳,旧名琉球,历史上从明代洪武年间开始,琉球国主动向明朝中央政府进贡,由此成为中国的藩属国,直到清光绪五年(1879),日本强占琉球群岛,改名为冲绳。
从历史的视野看,中国人的确有理由对冲绳(琉球)怀有特殊的感情。在琉球作为中国藩属国的五百多年时间里,琉球向中国进贡是象征性的,出于一种诚心寻求中国保护的姿态,而中国回馈给琉球的,则是像大海一样的赠予,物产援助、技术输出、人口支援、制度册封、政治保护等,三百六十度无死角的照料,某种意义上,明清时期的中国就是琉球国的监护国。
![]()
清咸丰年间(1851年2月-1862年1月),是清政府照例对琉球国实施“保姆式”监护的最后十年,因为从同治年间起(1862年2月),随着日本的步步紧逼,清政府逐渐失去了对琉球国的影响力和控制力。
在日本强占琉球以前,福州口岸是中琉往来的必经之地,因此福建官府被清政府指定为管辖琉球事务的全权机关,相当于琉球事务“外交部”,一切中琉往来船只和人员须经闽浙总督、福建巡抚、福建布政史等向上奏请和批示后,才能出入关。
以琉球朝贡船为例,正常情况下,它们在福州口岸入关,履行前述手续后,才能继续沿陆路或水路北上,直至抵达北京。但由于受台风等影响,琉球船只经常偏离方向,漂至其他地方如广东、浙江、山东等,如果是朝贡船,各地一般也允许它们入关过境;而若是难民船,则一律护送至福建,让它们从福州出关回国。
窥一斑而见全豹,今天的我们,回顾考察咸丰朝清政府对琉球国事务的管理档案,就能感知得到,明清中国对琉球的保护,可谓事无巨细。
![]()
清代琉球国图
以下断续摘录清代咸丰年间有关琉球事务的官方档案。
咸丰元年(1851年)2月:“著礼部传谕琉球使臣已交徐广缙查办英人在琉事上谕。”咸丰元年(1851年)3月:“著徐广缙随时察看情形劝谕英人自琉撤回事上谕。”
众所周知,在清代中晚期,广东口岸是西洋船只入境中国的主要关口。根据上述档案,可知有一批英国人擅自闯入了琉球国,他们是英兵还是商人,档案未载明。而中国是琉球国的宗主国、监护国,有责任保护琉球,因此由时任两广总督徐广缙,出面查办英国人擅闯琉球事宜、劝说他们离开。
但彼时清政府显然拿英国人没什么办法,徐广缙所谓的“查办”只是例行公事发函劝告,擅闯琉球国的英国人不予理会。这一拖就是两年,直到咸丰三年,广东巡抚叶名琛继续敦促英国人离开琉球岛。
![]()
两广总督徐广缙、广东巡抚叶名琛联名题匾【拔魁】
咸丰三年(1853年)6月:“著叶名琛等再向英人开导英人久羁琉球事上谕”。
看到没有,清政府广东方面处理英国人擅闯琉球国事宜,从先前两广总督徐广缙的“查办”,生生拖到了两年后广东巡抚叶名琛的“开导”。显而易见,英国人不买清政府的账,清政府也无计可施。
但清代中国政府对琉球国的保姆式监护,是事实存在的。
咸丰五年(1855年)6月:“两广总督叶名琛为送琉球国遭风难民回国日期事题本。”
这就很明显了,广东方面遇到了遭台风影响漂流至广东的琉球难船,已从广东巡抚升任两广总督的叶名琛,亲自处理了派人护送琉球难民回国的事宜。
我们再看福建方面,咸丰年间的闽浙总督、福建巡抚、福建布政史等,他们要处理的琉球事务就更多了,基本上是持续不断。
![]()
时任福建巡抚王懿德题匾【进士】1853年
咸丰三年(1853年)6月:“福建巡抚王懿德为琉球国贡船回国事题本。”
咸丰四年(1854年)2月:“闽浙总督兼署福建巡抚王懿德为琉球国遭风难民照例抚恤事奏折。”
咸丰四年(1854年)9月:“闽浙总督王懿德为琉球贡使暂缓进京事奏片。”
咸丰四年(1854年)10月:“著王懿德宣谕琉球贡使此次毋庸来京事上谕”、“闽浙总督王懿德等为琉球国贡使恳请仍准其入都事奏折。”
咸丰五年(1854年)7月:“闽浙总督王懿德为琉球贡使起程进京日期事奏折。”
咸丰七年(1857年)4月:“闽浙总督王懿德为琉球国贡船进口循例免税事奏折。”
咸丰九年(1859)2月:“闽浙总督王懿德等为琉球国贡船尚未到闽筹议办理事奏片。”
上述档案仅为选录,重复或类似的涉琉球事务,已略。由此可见,从咸丰三年到咸丰九年,王懿德从福建巡抚任上,一路提拔直到闽浙总督,从未间断过处理琉球事务,涉及事务涵盖了琉球国朝贡船往来、琉球难民抚恤处置、琉球国货船免税等各个方面。
类似的事务,所有清代福建“省级”以上官员都要经历一大堆,因为他们是代表清政府管理琉球事务的主要官员。
咸丰四年(1854年)4月:“福建布政使庆端为琉球国贡使尚未抵闽不能依限到京事奏片。”
如前述,琉球国朝贡船正常情况下由福建入关,如果对方在特定期限内没有抵达福州,福建“省长”即布政使必须及时报告。
咸丰七年(1857年)7月:“福建巡抚庆端为琉球国贡船回国事题本。”
咸丰七年的档案表明,原福建布政使庆端早已升任福建巡抚,他处理的琉球事务也不外乎琉球国贡船往来事宜。
![]()
时任福建巡抚庆端题匾【州司马】1858年
咸丰七年(1857年)8月:“江苏巡抚赵德辙为琉球国遭风难民护送赴闽回国事奏折。”咸丰八年(1858年)1月:“福建巡抚庆端为江苏省送到琉球国遭风难民照例抚恤事奏折。”
档案显示,咸丰七年发生了琉球国船只遇台风漂至江苏海岸的事件,而江苏巡抚按例将琉球难民护送到福建,福建巡抚庆端负责接洽处置:照例抚恤琉球难民,并于次年初送他们出境回国。
这一任福建巡抚庆端,或许是有史以来处理琉球事务最“轻松”的福建主官,所涉琉球事务不多,大概是因为时局混乱,英、法、俄、美等列强入侵中国,清政府无暇顾及琉球事务之故。
但清政府对琉球国的“冷落”并未持续多久,很快琉球事务又恢复了繁忙景象。原福建布政使瑞瑸(咸丰八年下半年接任福建巡抚)的名字,频繁载入中琉关系史档案。
![]()
时任福建巡抚庆端、福建布政使瑞瑸题匾【昭武大夫】1858年
![]()
时任福建巡抚庆端、福建布政使瑞瑸题匾【州司马第】1858年
咸丰八年(1858年)9月:“福建巡抚瑞瑸为琉球国接贡船回国事题本。”
咸丰九年(1859年)8月:“福建巡抚瑞瑸为遣发琉球国船长行回国日期事题本。”
咸丰十年(1860年)3月:“福建巡抚瑞瑸为琉球国遭风难民照例抚恤事奏折。”7月:“福建巡抚瑞瑸为琉球国船长行回国日期事题本。”
咸丰十一年(1861年)5月:“福建巡抚瑞瑸为陈琉球国贡使缓期进京缘由事奏片。”6月:“福建巡抚瑞瑸为琉球国贡船到闽及贡使入京事题本。”10月:“福建巡抚瑞瑸为琉球国船回国日期事题本。”
同治元年(1862年)1月:“福建巡抚瑞瑸为进京道路阻滞恳将琉球贡物存储司库俟下届汇同恭进事奏折。”
由上可见,清代福建大吏如闽浙总督、福建巡抚、福建布政使,是代表清政府主管琉球事务的主要官员,涉及事务包括但不限于琉球朝贡船往来、朝贡物资存储运送、朝贡人员往返、琉球难民抚恤处置等,这也见证了历史上中琉关系的特殊性。
从清同治年间起,中琉关系受到日本侵略势力的掣肘和破坏。光绪五年,日本吞并琉球,对其强制改名为冲绳,至此琉球群岛脱离了中国的怀抱。
如果,未来某一天,让冲绳(琉球)回归中华文化圈,您觉得可行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