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有人生最困惑、最无助的时刻,哪怕心理再强大的人也是如此,就连毛主席也有自己的“至暗时刻”。
1960年10月22日,那个写下了《红星照耀中国》的美国记者斯诺再次来到中国,对毛主席进行了一番采访。
作为很早就已相识的故人,两人的交流非常愉快,因气氛到位,斯诺就询问出内心深藏已久的问题:什么是你一生中最黑暗的时刻?
斯诺是专门研究过毛主席的,他本以为主席会回答在中央苏区受到排挤的那几年,或是抗战初期命令无法出延安,亦或是解放战争之初转战陕北日夜面临轰炸...
结果毛主席沉思半晌回答:那是在1935年的长征途中,左路军右路军时,内部出现了斗争。能让主席一直记住了几十年,当初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
1935年6月,红一方面军、红四方面军会师于懋功,14日时两部携手举行了庆祝大会。
这本来是一件万分高兴的事,可惜当时两部实力有些不对等。红一方面军已转战大半年,经历了湘江血战、四渡赤水、金沙江、大渡河等等一系列战事,自身伤亡很大。
包括毛主席在内的万余指战员都风朴尘尘、一脸憔悴,一眼看上去情况就不乐观。
而红四方面军才从川陕根据地转出没多久,先前又拿下几个胜利,麾下的八万人员精神都较为饱满。两相一对比,就出现了“弱干强枝”的表象。
红四方面军张某见此情况,内心的欲望瞬间膨胀,他仗着兵强马壮不断向中央要权,迫使中央在很多方面妥协。
![]()
不过,在涉及到原则性问题时,毛主席还是坚定拒绝了。张某见一时难以得手,便假意赞同中央北上的决定,只是,他的内心还在另择时机。
中央军委随后做出决定,以红5军、红9军、红31军、红32军、红33军等部为左路军;以红1军、红3军、红4军、红30军等部为右路军,两路一同按照夏(河)洮(河)战役计划进发。
当时为达成统一,军团番号统一改为军,左路军的红5军、红32军(即红九兵团)、右路军的红1军、红3军都是原中央红军的部队,其余皆是原红四方面军。
领导班子方面也混合了,毛主席、周总理、徐向前、陈昌浩等在右路军,朱德和刘伯承等人则被安排到了左路军,红四方面军领导人张某也在左路军。
实质上就形成了左路军以红四为主、右路军以红一为主的情况。
![]()
1935年8月26日,右路军成功过草地到达班佑、巴西地区,由于红3军尚在途中、红1军减员过多,前敌指挥部总指挥徐向前建议由红4军、红30军执行攻取包座的任务。
一番激战过后,包座被顺利拿下。按照约定,右路军已经将前进的道路打通,左路军也可以赶来汇合了。可现实是,左路军迟迟未动,好不容易刚进入草地,张某又发电报反悔:
上游侦查70里,亦不能徒步和架桥,各部粮食能吃三天,二十五师只两天,电台已绝粮,茫茫草地,前进不能,坐待自毙,无向导,结果痛苦如此,决于明晨分三天全部赶回大坝。
这些话,完全是借口,右路军已经帮忙将草地的情况摸清楚,左路军在此基础上情况会好很多。且包座已被攻占,左路军过草地不用担心敌情。
至于说涨水无法渡河,左路军中有一支规模不小的造船队,完全能应付。粮食方面他们出发的阿坝也远比右路军出发的毛尔盖更好筹集物资。
![]()
所以,并不是外在原因让左路军无法过草地,纯属张某自己有了其他想法。很快,他还将想法变成行动。9月8日,张某给詹才芳发了一封电报:
“才芳:
甲、91师两团,即经梭磨直到马尔康、卓克基待命,须经之桥则修复之。望梭磨、康猫寺路,飞令军委纵队政委蔡树藩所率 人马移到马尔康待命。如其(不)听则将其扣留,电复处置。
朱、张 8日”
落款的“朱”是朱德总司令,此时朱老总在左路军中备受排挤,没什么权力,电报仅仅挂个名,实际还是张某的意思。
内容里的蔡树藩一直是中央红军的干部,从这封密电可以看出,张已做好武力相向的准备,凡是不听他命令的人都可能会被扣留。
![]()
次日,右路军的叶剑英在开会时见到一封张某发给陈昌浩的电报,内容颇为严厉,当晚中央机关就率红1军、红3军单独北上了。
同在右路军的徐向前是次日起床才得知这一消息,他当时心情特别沉重,陈昌浩发电报来问怎么办,他回答:哪有红军打红军的道理!叫警戒部队听指挥,无论如何不能打。
在回忆录中,徐帅也给老搭档证明了一点,陈昌浩也明确了不能打。当时陈是政委,拥有最后决定权,此事这个态度还是值得肯定的。功是功,过是过。
那天徐帅整个人都非常低落,到底该带红4军、红30军北上还是南下?考虑到陈是跟随张某的,自己一个人没办法带队走,最终他还是率部去跟红四方面军汇合了。
![]()
在《历史的回顾》里,徐帅记下了当天自己的想法和心态:
“那天早上,前敌指挥部开了锅,人来人往,乱哄哄的。“男儿有泪不轻弹”,然而那两天我想来想去,彻夜难眠,忍不住偷偷哭了一场。我内心很矛盾。走嘛,自己只能带上个警卫员,骑着马去追。
那时陈昌浩的威望不低于我,他能说会写,打仗勇敢,又是政治委员。我一个人是带不动队伍的,最多只能悄悄带走几个人。想来想去,还是决定和部队在一起,走着看吧!”
这个决定,对徐帅后来的影响很大,对当时的红4军、红30军影响也很大,他们去跟左路军会合时,调头又走了一次草地,增加了无谓的非战斗减员。
![]()
10月5日,两部汇合后,张某在卓木堡召开会议,会上争论得很激烈。
红军总司令朱德说:“大敌当前嘛!天下红军是一家。不论发生多大的事情,都是红军内部的问题,大家要冷静,要找出解决办法,可不能让敌人看我们的热闹。”
之后刘伯承也发表了看法,呼吁团结。奈何此时大权在张某手里,他们的话没起到作用。
张某说“打下成都吃大米”,但部队在百丈关遭遇了巨大损失,只好转而向西进驻甘孜。
后来,红二方面军赶到会师、张浩又带回了共产国际支持毛主席的指示,张某只好放弃错误想法,三大主力得以会师于陕北。
最后还是感慨一下,毛主席的眼光真是远超他人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