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盘锦国家气候观象台发展研讨会暨学术委员会会议在我市举行。会议的成功举办,标志着这座位于辽河三角洲核心区的“湿地气候观测明星”,在规范有序推进创新发展、深化开放合作方面迈入新阶段,为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湿地气候观测科研高地奠定坚实基础。
作为中国气象局首批设立的国家气候观象台之一,盘锦国家气候观象台近年来成效显著。“十四五”期间,我市气象部门在湿地生态监测、农业气象服务、科研技术攻关等领域取得亮眼成果。依托“一站五址”的创新观测模式,观象台已构建起覆盖苇田、稻田、红海滩等多元生态系统的综合监测网络:苇田观测场通过无人机遥感技术实现湿地下垫面厘米级建模,填补高分辨率生态资料空白;红海滩观测场聚焦滨海蓝碳监测,为生态修复提供科学支撑;稻田观测场的精准气象数据,直接服务于全市165万亩稻田的科学灌溉与盐碱化治理,筑牢粮食生产安全屏障。
科技创新成为观测能力升级的核心驱动力。观象台在辽河口自然保护区运用无人机高光谱技术,获取翅碱蓬、芦苇带的三维“CT”数据,为湿地健康评估配备“生态听诊器”;建成的滨海湿地海陆气通量试验站,持续监测碳通量变化,为国家“双碳”目标落地提供关键数据支撑。目前,观象台的观测数据已实现气象灾害预警、生态修复支撑、农业生产指导等多元应用。
与此同时,同步编制的《盘锦国家气候观象台2026—2030年发展规划》,明确未来五年发展路径。观象台将聚焦环渤海区域高影响天气监测、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粳稻农业气象灾害防控等关键方向,重点推进“陆—海—空—天”一体化综合观测网建设,打造数字孪生智能决策平台,深化科学试验与开放合作,加强研究型业务与人才培养,全力建设服务国家生态安全与粮食安全战略、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湿地气候观测科研高地。
“未来,盘锦国家气候观象台不仅是气候观测的前沿阵地,更将成为服务国家生态文明战略的科研高地。”市气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观象台将持续强化科技支撑,为应对气候变化、保障区域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来源:辽河晚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