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张亢 徐慧
11月3日傍晚5点,山东农业大学泮河校区北门小吃街渐入客流高峰,各摊位的灯光次第亮起。一处挂着“黄金脆皮大烤肠”招牌的摊位前,已率先排起长队。这处曾冷清的摊位突然爆火,源于一封农大学生写下的手信——正是这封饱含善意的信,让42岁聋哑摊主的烤肠摊,在寒夜里迎来络绎不绝的顾客。
![]()
为叩开这场“无声”的对话,本报记者提前联系泰安市残联,邀请泰安市特殊教育中心教研室副主任曲园园到场提供手语翻译。“大叔不愿透露姓名,出生时因患病致聋哑,初中毕业后摸索生计,在这儿卖烤肠和年糕刚一年。”曲园园向记者转述了聋哑摊主的手语内容,由于摊主使用的部分手语与通用手语存在差异,两人沟通需结合手势与表情,但核心信息传递无碍。
![]()
泰安市特殊教育中心教研室副主任曲园园与聋哑摊主交流
这场善意的涟漪,源于农大学生“小陈同学”的暖心之举。不久前,“小陈同学”在大叔摊位购买烤肠和年糕后,被5元3根的实惠和干净卫生打动,更心疼他独自守着冷摊的模样。
于是“小陈同学”自作主张拍摄视频发布到抖音,并写下一封手写信交给大叔:“大叔您好!不知道您还记不记得我,我是昨天买粉肠和年糕的同学!昨天吃了您的肠很好吃也很干净,就是有点冷清,我就自作主张把您的摊位发到了网上,没想到会有那么多人看到......我想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你:这个世界很善良很温暖,大家都在用自己的力量帮助你!希望大叔以后出摊可以多穿点,泰安的冬天太冷了,要好好生活,好好爱自己!祝您身体健康,生意兴隆!”
![]()
“小陈同学”手写信
曲园园询问摊主是否看到信,摊主停下手中的活,对着曲园园不停打手语,核心意思只有一个:“谢谢这位同学,谢谢所有来照顾生意的同学们,非常感谢大家。”
记者在现场看到,摊主身着迷彩服,脚穿一双擦得锃亮的黑皮鞋,米白色鸭舌帽的帽檐压得略低,口罩遮住大半张脸,只露出一双含着笑意的眼睛。他动作麻利地完成烤肠、刷酱、装袋等流程。摊位招牌上的优惠信息清晰明了:淀粉肠5元3个,脆皮年糕5元3个,淀粉肠与年糕混搭同样5元3个。即便排队人数不断增加,大叔始终有条不紊,每份餐品都保证足量足味。
![]()
![]()
其实,排队的大学生不是非贪这口烤肠香,是想给认真生活的人撑撑腰。“实惠卫生,我们也想帮帮他。”排队的学生小张和小蒲坦言,自己是刷到视频赶来的,身边不少同学都是如此,“就是觉得他认真做事、干净经营,却一直没人知道,想帮他多卖几份,让认真生活的人能被生活偏爱。”队伍中既有刚下晚自习的学生,也有特意从市区赶来的泰安市民,大家都默契地保持秩序,没人催促。
通过曲园园的翻译,记者拼凑出大叔的日常:每天下午4点多,他赶来出摊,深夜10点后,才收拾妥当归家。“以前生意冷清,现在一天能卖大约500份。”曲园园说,大叔打手语时格外用力,能明显感受到他的激动与感激,“他知道是同学们的宣传让更多人来支持他,所以更要把东西做好,不辜负大家的心意。”
没有华丽的宣传,没有复杂的营销,一根5元3根的烤肠,一封真挚的手写信,一群心怀善意的师生与市民,想让认真生活的人,能多被生活偏爱一点。夜幕渐深,大叔的摊位前依旧排起长龙。他听不见人声鼎沸,说不出感激话语,但他眼前不断变长的队伍、手中不停流转的餐品,都在诉说着:这世间所有沉默的坚守,终会被善意温柔唤醒;所有认真生活的模样,都值得被世间深情以待。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