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很多人每天都在担心吃的有问题,用的有问题,单单没想过一直在用的洗脸巾,也会出现问题。
近期央视曝光了一起骇人听闻的产品暴雷案件,在市面上流通的23款洗脸巾中,竟有21款有化学残留。
这些残次品每天都在超市中流通,甚至你正在用的可能就是这些有问题的洗脸巾。
那这些有问题的商品,究竟会对人体产生怎样的危害?我们又该怎么筛选呢?
![]()
从“刚需神器”到“隐形炸弹”
洗脸巾已从几年前的“网红单品”变成全民日常消耗品,走进了绝大多数家庭的卫生间。
数据显示,仅线上渠道的柔巾/洗脸巾商品数量就曾在短期内飙升436%,超过60%的大学生因传统毛巾易滋生细菌而选择使用一次性洗脸巾。
不止年轻群体,许多家庭主妇、婴幼儿家长甚至中老年人群也逐渐依赖这类产品,将其视为卫生生活的“标配”。
![]()
洗脸巾的使用场景早已超出基础洁面范畴,卸妆时用它擦拭残留彩妆,护肤时用它轻按吸收多余精华,给宝宝擦手擦脸、清洁辅食污渍时也常能见到它的身影。
不少人每天使用次数达到3-5次,与皮肤的接触频率远超普通护肤品和日用品,成为名副其实的“贴身之物”。
就在消费者对洗脸巾的依赖度不断提升时,央视网的一则检测报道敲响了安全警钟。
广州检验检测认证集团对市面在售的23款洗脸巾进行专业检测,结果显示21款产品均检出二硫化碳残留,仅有2款明确标注“100%棉”的产品未发现有害物质。
更令人担忧的是,这些存在安全隐患的产品并非小众品牌专属。
![]()
![]()
它们多以“植物纤维”“再生纤维素纤维”为卖点,通过电商平台、连锁超市、社区便利店等多种渠道广泛销售,不少消费者已长期使用却对潜在风险浑然不觉。
也就是说,你自己正在用的,和小宝宝擦身子用的那些洗脸巾,有很大的几率就是这些产品。
而很多人一直都蒙在鼓里,长期使用而不自知。
从“卫生刚需”到“健康隐患”,洗脸巾市场的这一反转令人警醒。
消费者选择洗脸巾本是为了追求更洁净的生活方式,却没想到可能陷入化学残留的包围中。
那这些东西究竟是怎么混进市场的呢?
![]()
化学纤维冒充的隐秘伤害
央视曝光的问题产品中,几乎所有含化学残留的样品都存在“原料造假+概念混淆”的套路。
商家常常将“粘胶纤维”制成的产品命名为“绵柔巾”,刻意与“棉柔巾”混淆,还把这种化学纤维包装成“木原纤维”“植物纤维”等听起来更天然的噱头概念,让消费者误以为买到的是植物原料制品。
江苏省消保委的检测更揭开了行业乱象:50批次受检产品中,9批次纤维名称和含量不符合标准。
其中7批次标注“100%植物纤维”的产品实测为化学纤维,另外2批次用“植物棉”“棉质植物纤维”等规范术语中根本不存在的表述误导消费者。
更有甚者,22批次标注“棉柔巾”的产品中,7批次几乎不含棉纤维,涉嫌明显的虚假宣传。
![]()
商家铤而走险的核心原因在于成本差异,粘胶纤维的生产成本仅为天然棉的1/2到1/3,涤纶等其他化学纤维成本更低,用化学纤维冒充天然棉能让商家轻松实现“低成本高利润”的盈利模式。
更关键的是,粘胶纤维生产过程中必须使用硫酸、二硫化碳、氢氧化钠等化学物质,若工艺不达标或处理不彻底,就会导致有害物质残留,这也是问题产品中普遍检出二硫化碳的根源。
这些化学残留对人体的伤害不容忽视,非棉洗脸巾的化学残留会破坏皮肤微生态屏障,短期可能引发刺痛、红肿、瘙痒等不适,长期使用则可能导致反复过敏、脱皮,甚至诱发“激素脸”。
![]()
从全身健康来看,国家卫健委制定的职业接触限值标准显示,二硫化碳具有神经毒性,可通过皮肤渗透积累,长期接触会影响神经系统,导致记忆力下降、手脚发麻,还会加重肝肾功能负担。
上海消保委的检测还发现,部分产品甲醛含量最高达到45mg/kg,离安全上限仅一步之遥,进一步加剧了健康风险。
商家用文字游戏掩盖原料真相的行为,本质上是对消费者健康的漠视。
化学纤维本身并非不可使用,但刻意隐瞒成分、放任化学残留超标,无疑是将消费者置于健康险境。
这种只追求利润而无视安全的行业乱象,既需要监管部门重拳整治,也需要消费者擦亮双眼。
![]()
四步挑对安全棉柔巾
面对混乱的洗脸巾市场,普通消费者并非无计可施,掌握科学的选购方法就能有效避开健康陷阱,关键在于做好“看、查、辨、避”四个步骤。
挑选的第一步是看“身份标识”,即包装上的成分说明和执行标准。
我国2021年实施的GB/T40276-2021《柔巾》国标,从内在质量、安全性等多方面对产品提出明确要求。
2025年起主流电商平台已要求商品必须上传该标准的检测报告,选购时优先选择标注此国标的产品,若标注Q开头的企业标准,通常要求更高,也可放心选择。
![]()
成分栏是核心判断依据,只有明确标注“100%棉”“全棉水刺无纺布”的才是真正的天然棉柔巾,遇到“绵柔巾”“植物纤维”“再生纤维素纤维”等表述时需格外警惕,这些大多是化学纤维制品的“伪装”。
第二步是做“感官筛查”,通过简单的看、闻、摸、烧四种方法就能初步辨别真伪。
视觉上,纯棉产品色泽自然柔和,不会过分洁白,而化学纤维产品可能因添加荧光剂显得异常鲜亮,且国标明确要求柔巾中不得检出荧光增白剂。
嗅觉上,纯棉产品无异味,浸水后也不会散发怪味;化学纤维产品可能带有隐约的刺激性气味,打湿后异味会更明显。
![]()
手感方面,纯棉柔巾绵软细腻,摸起来有自然的棉绒感,韧性较好;化学纤维产品则偏硬或有假滑感,拉扯时易变形。
最准确的是燃烧法:取一小块产品点燃,纯棉燃烧时无黑烟,气味类似烧纸,灰烬呈灰白色粉末状;化学纤维燃烧时会冒黑烟,散发刺鼻气味,灰烬呈黑色硬块。
第三步是查“安全认证”,有条件可优先选择带有权威认证标志的产品。
OEKO-TEX®Standard100是目前国际公认的严格认证标准,对甲醛、重金属、化学残留等多项指标都有严苛要求,能通过该认证的产品安全性更有保障。
![]()
同时正规产品应能提供清晰的检验报告,明确标注纤维成分、添加剂、有害物质含量等信息,若商家无法提供则需谨慎选购。
第四步是避“选购禁忌”,减少使用风险。
坚决拒绝无成分表、无执行标准、无生产信息的“三无产品”,这类产品往往是问题重灾区。
敏感肌和婴幼儿群体需格外注意,应避免选择含酒精、CIT、MIT等防腐剂的产品,优先选独立包装、密封性好的单品,防止储存过程中滋生细菌或发生变质。
柔巾产品有保质期,且长时间存放可能影响品质,建议随用随买,不要大量囤货。
![]()
结语
选购洗脸巾的过程,本质上是对自身健康负责的过程。
未来将进一步规范成分标注等问题,但在标准落地前,消费者更需要主动掌握避坑技巧。
记住“成分优先、标准为纲、感官辅助、认证加持”的原则,就能在琳琅满目的产品中挑到真正安全的棉柔巾,让这个日常必需品回归“卫生保障”的本质。
![]()
有人说,股市是成年人的修罗场——有人暴富,有人爆仓。可就在这个“浮躁的江湖”里,有个财富园丁,
她是那种——能一边分析K线,一边背李清照的人;能把“资产配置”,讲得像“带娃”一样生动的人;服务于许许多多高净值人群,却依然愿意蹲下来和你唠嗑的人。
她不追热点,不讲神秘战法,只教你听得懂、用得上的“真话”。
如果你也厌倦了那些虚头巴脑的预测、晦涩难懂的术语——那就来这里。
她在股市的风雨里,和你一起从从容容,笑谈风云。点击下方公众号名片,一起来聊聊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