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注:点击上方蓝字“地产一品塘”,欢迎置顶或设为星标, 快速获取地产干货
大家好,我是地产高富帅。
从刚发布的2025年第三季度业绩报告来看,今年还能赚钱的房企已经不多了,房企业绩下降仍在持续,止跌问题似乎并没有得到实质上解决。
据第三方机构统计,2025年前三季度,50强房企累计销售面积同比下滑25%,7月至9月单月同比降幅分别达27%、14%、25%。 销售额的持续萎缩,直接冲击了房企的利润池。
![]()
2025年三季度,56家房企的经营性现金流量净值跌至-521.83亿元,同比锐减233%。
这意味着,超过六成房企的主营业务“入不敷出”。 以“万保招金”四大龙头为例,其经营性现金流全部转为负值,保利地产甚至低至-261.08亿元。
![]()
近期万科舆论压力仍在继续,万科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560.65亿元,同比下降27.30%;净利润亏损160.69亿元,同比下降98.61%;
2025年11月2日,万科A发布公告,宣布与第一大股东深圳市地铁集团签署框架协议,深铁集团将向其提供总额不超过220亿元的借款。
![]()
截至目前,深铁已实际向万科出借197.1亿元,均为无担保信用贷款。新协议不仅延续了这一支持,还明确未来新增借款将以万科资产提供抵质押担保,有效期三年,可延长。
尽管数据不好看,深铁集团仍然还是官方全力支持万科,深圳企业自己救,这话确实说到心坎了,不过这真金白银投进去几百亿,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是个头。
随着万科持续高层动荡,万科系职业经理人也都面临着大部分择业问题,万科未来的大盘不会倒,但是总归很多岗位确实也不需要人了。
从今年年初开始,万科经营型高管就开启集体离职模式,区域总,城市总级别高管截至目前已经离职了五人。
第三季度开始,核心中高管也开启流动,如今国企央企都进入了一二线豪宅拉锯战,特别是在一二线城市有过重要战绩的万科地产人,这一波市场竞争力仍然在线。
地产一品塘独家获悉:前万科开发经营部本部营销副经理赵然已经离职,挖角对象是近一年名声大噪的贝好家置业,中介头子都开始挖营销总,确实有点意外。
本次贝好家给到赵然的岗位是贝好家总部的营销部门负责人,作为万科地产总部的营销部门B角,赵然一直作为辅助万科首席营销官对万科全国项目经营营销系统化管控。
赵然,女,出生于1986年,2008年本科毕业于西南财经大学,同年以万科新动力身份加盟万科成都,开启地产营销职业生涯。
2011年之后,赵总从万科离职加盟招商蛇口成都公司,从万科营销起航到招商蛇口操盘多项目,这一时期也是多数地产营销人最能积累经验的几年。
后续四年,赵总转战蓝光发展与绿都地产,这一时期也是很多营销人顶不住高薪酬诱惑时期,几乎所有地产黑马都在全国批量高薪酬引进人才。
这四年时间虽然不算稳定,但是对于从经营视角看营销,很多地产人仍然还是有一些心得体会的。
2017年8月,赵总加盟正荣地产总部,正式开启当时都让很多地产人羡慕的闽系房企职业生涯,从总部营销对接总监一直做到了分管长三角区域的营销总经理。
在正荣地产六年时间,可以说是赵总职业生涯最有含金量的,几乎都在总部视角,对总部的营销各大部门人才培养与体系建设,都是很宝贵的行业经验。
2024年初,万科再次招手老将回家,当时的万科还不是现在的万科,开发经营本部也刚刚成立,急需要总部视角多年的地产人加盟。
不过,谁也没想到,不到一年半,万科集团组织调整,这一波二进宫的大佬们又要面临职业选择,有人选择留下继续奋斗,自然有人选择挥泪离开。
贝壳旗下的贝好家置业,这两年几乎把万科,龙湖,融创等强产品企业的研发人员挖了一个底朝天,据小编统计,最少有40位产品高手加盟贝好家。
从2024年到2025年,贝好家直接在地产圈扔了一颗炸弹,早期中介巨头似乎要跟开发商抢饭碗,各位甲方爸爸们也都没想明白,贝好家已经牵头拿了十几个项目。
与此同时,贝好家大力通过入股方式推动C2M模式落地项目。2025年以来,贝好家以此方式共进入了6城6个项目,超过了贝好家自己下场拿地的项目数量。
要知道,贝壳成立贝好家的基本逻辑就是依托自家的营销大数据,渠道自然是最大竞争力,如今哪家开发商说没与贝壳合作,估计也是吹牛逼。
因此,这几年贝壳在地产圈是横着走,很多项目甲方都要预支佣金,否则这些贝壳的经纪人估计都要拉黑甲方。
本次贝好家在总部居然成立了营销部,类似甲方开发商营销中心的角色,毕竟旗下有几个项目是自己独立操盘,如果失败,这一套C2M理念恐怕要搞砸。
很显然,贝壳对于自家的营销水平有点不太自信了,毕竟如今都是豪宅操盘思路,价值营销时代已经来临。
在贝好家自操盘项目里面, 第一个关键项目就是成都的地王项目:成都贝宸S1,如今一年多了,开盘消息似乎也没有等到,但是市场口碑形成了两极化争议。
![]()
要知道,所谓的贝壳大数据驱动,在很多刚需项目可能会有一定的效果,但是作为千万量级以上的豪宅项目,这一批客户关注的东西是非常综合性的,很难用一些数据去简单衡量。
尽管硬件看起来非常吸睛,但是很多户型总价都已经超过2000万级,对于一个完全陌生的开发团队,这部分业主会不会押宝,这都是会存在不确定性。
要知道,纯豪宅赛道如今整体操盘思路已经不仅仅是硬件的比拼,而且是开发商作为甲方综合的运营服务能力,单看服务能力,贝好家就有明显短板。
在贝壳中期业绩通报会议上,贝壳高层还透露,贝壳内部已经在自有资金总投资峰值金额上进行了明确限制,下一步可投增量自有资金规模不超过10亿元。
“成都和上海两个自操盘项目退出后,我们的资本占用峰值限制会递减,这两个项目的投资金额、资金占用总额限制会进一步下降。”
可以预见的是,贝好家成都与上海两个项目公司将是压力太大,如果不成功,这套贝壳打造的地产界“安卓系统”就不会成立,或许也是大家最不想看到的结局。
如果真的成功,贝壳将会躺着赚钱:项目拿地前的“供应链金融”、项目开发中的“数据服务费”、项目销售时的“分销佣金”。
关于今天分享的内容,大家对贝壳有什么评价?欢迎留言告诉我们。
您的认可,是对我最好的鼓励
地产一品堂,80后 工科理工男 深漂19年 19年猎头从业经历,16年以上地产行业沉淀,关注地产战略布局,产品运营,持续研究健康管理,个人微信:luyipin000;各位朋友可以加我随时交流探讨 共同进步;近期新增地产一品堂官方微信群,大家也可以加入,与更多的地产人+再创业者交流沟通,共同进步,还可以讨论资产配置与大健康管理。
另外地产一品塘新增人才服务模块,有兴趣的朋友也可以添加联系方式,一对一咨询业务具体流程细节,私人定制职业发展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