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红和我血脉地都在一马平川的渭河以北。发红在临渭区的最西端,我在最东端,横跨几十公里。他上初中时,我已高中毕业。两个时空差距较大的人,本无交集。但近几年,共同的爱好,却把我们紧紧地拴在一起。
也许我们都是吃苞谷和红苕长大的,从小见了麦面馍都如获佳肴;也许我们都有一双靠体力劳作,供养我们上学的双亲;也许我们都饱尝了人间的世态炎凉,历经了岁月的沧桑……甚为接近的情感基础,使我们一见如故。在后来的交往中,我对他的为人为文有了较为深刻的了解。
未见发红前,先见他发在平台上的文章。那会,他平台的发稿量很大,文章真挚感人,文风醇厚,文字的行间显露着博学真诚,睿智灵动。我很欣赏,就在下面做几句简单的点评。尽管不多,但发红却认真起来,在设宴答谢文友时,便邀了我,并赠与两本自己印刷的书。
发红很用心,在编辑书时,把大家的点评文字特别地摘录在正文的右边。送我的书中,把我点评的地方还折起来。他在酒桌上满是感激和谦逊的话,仿佛他真的就是一位未谙世事的小学生。如此懂得感恩和谦虚之人,我还是第一次遇到。
回来后,读罢一些文章,我感觉他的文化底蕴很深,大多文章都是依据国学里的一个词语或者一句话生发开来,深入挖掘,追根溯源,据经引典。我把它称为文化散文。至于准不准不必探究,反正他就写出了这类散文,这就是他的文学个性。渭南鲜有人。
后来发红每次从上海回渭南,都要宴请大家,感激之情,溢于言表。有几次竟让我邀人一聚,使我诚惶诚恐。
![]()
在后来的写作中,发红除了写文化散文外,把笔触伸向他的童年、少年和工作及创业经历,伸向他的父母师长、同学朋友。发红写了几篇小小说发在平台,适时我也正在学习写小小说,便做了简单的点评,提出了一点看法和建议。没想到就这点,他对我另眼相看。大凡在他认知里,真正的文友看作品不是相互奉承,你好我好,大家都好。要真心帮朋友进步,就要直言不讳地指出作品的不足和建议。
近年我们有一个默契,就是作品不要先发平台(因为纸媒要求原创首发),要经过纸媒的检验,并互相鼓励,互相督促。在这个认知下,他的作品频频发表于省市报刊,每年都有几十篇作品发表,发表量可谓渭南之首。我也有一定数量的作品发表。这不是空话,他刚出版的散文集《一切会好起来的》里面大部分作品都是省市报刊公开发表的佳作。
有人说,作者的第一部散文集都能找到自己过往的屐痕,发红亦如是。打开发红的散文集,不难看出,他的散文集分三个板块:屐齿留痕、一路有你、纸上故乡。
《屐齿留痕》里《荷包蛋》写出了失语母亲在艰苦的岁月,多次用荷包蛋作为对他学习进步的奖励,读来令人动容。我想:这就是发红从小树立跳出农门的理想,发奋学习的动力。母校之一之二分别写了他在庙里初中和水校的求学经历,艰苦的历程中带有少年的梦想和追求。《背面》叙写了他参加工作成了双职工后,迫于生活,无奈回老家背面的历程,期间的心酸令人唏嘘。我想:这就是发红后来辞职下海,最后成立公司的触发点。《一切会好起来的》既是发红的一篇散文题目又是他这本书的书名。这篇散文叙写了发红的打工经历和下海成立公司的历程,虽然发红经历了人间沧桑,但含有人生期望的标题,也让他如今真的“一切会好起来的”。
在《一路有你》版块,发红回忆了水校的《班长王海》,把班长的温度、脾气、歌声、至孝等以及对他的影响入木三分地表达出来,留给大家的是一个有个性、立体的人物形象。还有一起办刊物对他文学影响巨大的德平,和他在水校的同学和顺,一块工作的老李等,这些人物尽管着墨不多,但都各有特质,栩栩如生。
《纸上故乡》这个版块,主要用十几个篇幅,书写了渭南本土风物、人文等。在行文中,发红用他积累的国学知识,着眼于渭南本土的元素,据经引典,深挖其文化内涵,让人读后既获得了丰富的人文知识,又享受了国学作为中国文化的根基的魅力,使人耳目一新。这是发红散文集和别的散文集的最大区别,也是他这本散文集的最大亮点。
纵观发红的散文,我们既能读出他对过往的珍爱,又能感受到他文字背后跳动的时代脉搏,能体味到个人记忆和社会变迁交织迸发出来的力量。
![]()
他用敏锐的笔触,扎进生活的褶皱里,捕捉平凡生活中的细节,把故土的滋味、亲朋的温度、个人的经历酿成一坛老酒。那些易被忽略的日常,成为他文本叙事里不可磨灭的细部印记。
作为渭南人,发红甘为渭南代言。他用自己丰富的国学知识,深挖故乡的文化富矿,打捞渭南的历史碎片,娓娓道来,让渭南的文化根系在纸上深扎,展现出浓厚的文化厚度。
发红的散文文笔流畅。语言朴实,能以小见大,通过细腻的描写传递深刻的情感和思想。同时,他还善于运用诙谐幽默的语言写出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人生和心路历程,达到“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发乎情,止乎于礼”的艺术效果。
细数红花因坐久,晚来相识怨知迟。这是我对发红最为深刻的感受。愿发红在文学的路上坚持己任,越走越远,并以此为契机,越写越红,成为名副其实的“发红”。
作者简介:徐玉虎,中国微型小说学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有一百多篇小说、散文发表于省市报刊杂志。其中小小说散见于《西安日报》《自学考试报》《天池小小说》《微型小说选刊》《特别文摘》《故事会》《微型小说月报》等省市报刊。有小小说入选年度选本和中考训练试题。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