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我日更的第250天,点击蓝字关注
“吃面包补气血,喝奶茶调脾胃”不再是玩笑。2025年药食同源市场规模已突破3700亿元,全产业链估值超2万亿元,越来越多年轻人用“零食化养生”替代传统保健品 。这场穿越千年的养生革命,早该换种打开方式了。
别再把药食同源等同于“熬药膳”。重庆烘焙店的“七白莓莓包”藏着茯苓、百合,刚出炉就售罄;北京同仁堂的枸杞原浆牛角包,成了打工人下午茶新选 。哈药、修正等巨头也纷纷下场,把黄芪、罗汉果做成便携饮品,撕开包装就能补元气 。从《黄帝内经》的古老智慧到现代零食货架,药食同源终于摆脱了“老气横秋”的标签。
不同场景早有“专属食养方案”。熬夜党必备酸枣仁晚安片,茯苓+百合的配比助眠安神,比褪黑素更安心;办公室抽屉里备上参芪含片,会议连轴转时含一片,快速回血不犯困;宝妈们爱用山药猴头菇营养餐,天然健脾养胃,解决孩子挑食难题。这些藏在日常里的食材,才是最好的养生方。
但跟风前得避开误区:药食同源≠随便吃。羊肉偏温热,热性体质者需搭配萝卜中和;黄芪虽补气,感冒时食用反而可能加重症状。记住“寒热温凉,四性调和”的原则,根据体质选食材,才能吃出效果。
从厨房煲汤到零食柜囤货,药食同源的本质从未变——用天然食材守护健康。如今3700亿市场的爆发,不过是年轻人读懂了老祖宗的智慧:养生从不是苦行僧,而是藏在烟火气里的日常。
写在最后:目前在做百年老字号的中医食养,滋养脏腑,调体质,适用于6个月以上全家庭覆盖,未来将会走进家家户户。(注意非下方平台推荐的广告)
养生馆儿推馆产康类已经跑通,外调+内养 1+1>2,快速提升门店口碑,生意范围不再局限店面三公里范围,生意空间一下打开。
从0开始如何从0到1去拿到结果,我会通过日志的形式每天记录,我觉得这个记录的过程很有意义;也是对长期主义,做事之发生发展客观规律的践行。
我的微信:15138459201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