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深秋的朝鲜半岛,战火纷飞,硝烟弥漫,志愿军150师已经入朝,即将展开进攻。
![]()
就在云山一带,一韩军名将得知志愿军150师的师长竟然是自己曾经的老上级。
接到情报后,他没有选择迎战,而是连夜撤军逃走。
这位韩国名将是谁?志愿军师长又是谁?他们二人曾经有过怎样的交集?
![]()
旧识重逢
1950年10月末,朝鲜战场上,一个被俘的志愿军士兵被带进营地,身上满是尘土,军装破损,脸上却没有丝毫惊恐。
他被推搡着押到审讯室门前,大声嚷道:“我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我是王家善将军的兵,我们是来帮朝鲜人赶走美国鬼子的!”
这话一出口,本还有些嬉笑的哨兵顿时收起笑容,警觉地看向士兵,随即将此情报告知了上层。
几个小时后,一名身着笔挺韩军制服、神情严肃的中年军官匆匆赶来。
![]()
来者正是韩军名将白善烨,他呆立在原地,脑海中迅速浮现出二十年前的深远回忆。
白善烨1920年出生于朝鲜平安南道,父亲早亡,家境贫寒,母亲曾一度带着子女准备投江自尽。
他见过真正的绝望,也因这份苦难而对“活下去”格外执着,在他看来只有投靠强者,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
于是,他考入伪满奉天军官学校,不惜放弃自己的姓氏,给自己取了个日文名字“白川义则”,向侵略者跪下以求庇护。
![]()
而王家善出生在黑龙江的一个农户之家,自幼便展现出极高的悟性与胆识。
他认为国弱民辱,要想改变命运,必须强军强国,他带着这个信念东渡日本,先学铁路,后转军校,最终进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
在日军称霸东北之时,王家善没有选择归顺,他表面接下伪满职务,实则暗中建立“真勇社”,以教官之名行地下抗日之实。
那些年,他一边教学生格斗与战术,一边挑选志同道合者编入秘密组织,搜集情报、破坏日军部署,几度险象环生。
![]()
白善烨在伪满奉天军官学校求学期间,王家善正是这所学校的教官。
白善烨的军事才能,若在正常的军队中,或许能有所成就,但他太急于得到肯定,太渴望抬头做人,于是不断讨好、不断下跪。
他成了“间岛特设队”的一员,专门打击抗日武装,成为日本侵略者手中最顺从的一把刀。
王家善早已察觉白善烨的性格,他看得出这个学生聪明却圆滑、勤奋却缺乏骨气。
或许正因如此,他从未重用他,更未将他拉入“真勇社”。
![]()
连夜撤军
多年以后,二人再次相逢,地点却已从课堂变成了战场。
那一刻,白善烨心中的羞耻、惊恐与矛盾交织成一股难以言表的巨大压力。
他知道王家善十分了解韩军的作战模式,如果他与其对立开战,最后的结局只会如卵击石。
于是,当晚白善烨便匆匆赶往美军指挥所,神情紧张、言语急促地通报情况。
![]()
他不惜放下自尊,提出撤离云山阵地的请求,却被美军当场否决。
当晚他一夜未眠,他一边下令紧急换防,一边暗自祈祷王家善的部队还没有抵达云山,否则,他将亲手把自己和部队推进火海。
1950年11月1日,志愿军展开了入朝作战以来第一次大规模正面攻击行动,目标直指云山阵地。
云山不大,却是朝鲜中北部的交通咽喉,扼守汉江南北的枢纽之地,对志愿军南下形成屏障。
而此刻驻守在云山的,是美军第一骑兵师第8团,一支自诩为“王牌”的美军主力部队。
![]()
美军指挥官们自信到几近盲目,认为中国不过是一个刚打完内战的穷国,装备落后、补给不足,军队训练更是远不如西方正规军。
在白善烨紧急通报志愿军即将发动攻击,并请求换防时,美军高层依旧嘲笑他是“草木皆兵”。
他们一边嘲讽白善烨的“胆小”,一边调来第8团顶替韩国第一师的防区,试图以此“树立榜样”。
而此时的志愿军,却已悄无声息地穿越丛林,趁夜潜伏在云山周边的山丘、沟壑之间。
![]()
39军、40军、50军三路并进,层层包围,犹如铁桶合围,静待一声号令。
凌晨4点,志愿军的前锋部队突然如猛虎出山,冲破夜幕,朝着云山阵地发起猛攻。
第一批攻上云山南坡的,是志愿军第39军的尖刀连。
他们不言不语,如影随形地靠近阵地,待进入射程后,一颗颗手榴弹悄然落入敌人碉堡、帐篷之间。
![]()
下一秒,连绵不绝的爆炸声响起,把美军第8团打得措手不及。
战斗开始仅十分钟,美军阵地上的通讯指挥中心就遭到破坏,内部通讯一片混乱。
第8团指挥官急忙下令组织防御,可刚一露头,便被一颗流弹击中肩部。
失去指挥的美军士兵在混乱中四散奔逃,纷纷向后方呼叫支援,但后方美骑一师总部同样陷入慌乱,一时间无法调集有力援军。
![]()
料事如神
志愿军如潮水般涌入云山阵地,一波接一波,迅猛推进。
不到两个小时,志愿军已经控制了云山东南角的大部分制高点,而西北侧的包围圈也已悄然合拢,美军的退路被逐渐切断。
当天午后,志愿军第150师赶到战场,迅速投入战斗,王家善站在山岭高处,望着战况地图,一言不发。
他早已判断出云山是敌人“纸糊的铁壁”,只要给足压力,它就会自行崩塌。
![]()
他甚至预料到白善烨的撤退,不过是为美军埋下一场更大的败局。
果然,美骑一师第8团很快陷入志愿军密不透风的合围圈。
尽管他们依仗重火力一度负隅顽抗,但面对志愿军贴身近战、夜袭突击、分割围剿的打法,终究力有不逮。
到傍晚时分,第8团大部被歼,阵地上一片狼藉,残躯遍地。
![]()
而此时的白善烨,正率部仓皇退至后方,尽管他因为提前换防,侥幸避开了这场大溃败,但他并未露出喜色。
白善烨清楚王家善对敌人从不手软,眼前的志愿军也绝非平庸之辈,所以他明白自己一定打不过王家善。
但他没有退路,只能硬着头皮做一做姿态,而王家善不仅了解白善烨的战术习惯,更清楚他的心理底线。
那种从精神层面压倒敌人的气场,不需要多言,只需一个名字,就足以摧毁对手的信心。
![]()
这一战,志愿军歼敌两千余人,缴获大量美式装备,更让美军首次感受到这支来自东方的钢铁军团的锋芒。
他们不靠先进武器,不凭制空优势,却以灵活、坚韧和惊人的战术素养,在第一战中就打得美军哑口无言、溃不成军。
这一战,是肉体与意志的较量,更是理念与信仰的碰撞,白善烨代表着苟活与投降,而王家善代表着理想与牺牲。
![]()
一个在侵略者与新霸权之间周旋求生,一个在战火中燃烧生命,只为换来民族的尊严。
在历史的激流中,有人选择随波逐流,有人却逆流而上。
云山之战不仅是志愿军首战告捷的荣耀时刻,更是一场信仰与意志的胜利。
![]()
历史不会忘记那些在战火中挺身而出的身影,正如王家善的名字,至今仍在云山的山风里,被后人低声传诵。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