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股市财报风云
马后炮:广发证券保荐的2022年12月上市的清越科技2023年2024年2025年连续亏损,问题不断,如今被立案,上市前没问题?
![]()
![]()
在科创板闪亮的星空中,清越科技(股票代码:688496)如同一颗划过的流星,2022年12月28日闪亮登陆资本市场,却在不三年内迅速黯淡。这家由广发证券保荐的企业,如今已被证监会立案调查,涉嫌财务数据虚假记载。翻开这部上市不满三年就问题缠身的剧本,不禁让人质疑:难道这一切,上市前真的毫无征兆?
一、发行定价:一场高市盈率的魔术
2022年12月,清越科技以每股9.16元的价格成功发行9000万股,募集资金总额高达8.24亿元。但这一定价背后的市盈率,却令人瞠目结舌。
根据发行公告,清越科技发行价格对应的市盈率高达121.49倍(按照2021年经审计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除以发行后总股本计算)。
与此同时,当时证监会《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将其划分的“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最近一个月平均静态市盈率仅为27.24倍。清越科技的发行市盈率,高达行业平均水平的4.5倍!
这波操作堪称一场魔术般的估值表演,保荐机构广发证券是如何为如此高的估值提供合理解释的?在上市公告书中,发行人和保荐机构轻描淡写地提示了“存在未来股价下跌给投资者带来损失的风险”,如今看来,一语成谶,却成了发行人与券商的“免责护身符”?
二、业绩变脸:上市即巅峰的魔咒
清越科技上市后的业绩表现,可谓是一出精彩绝伦的“变脸”大戏。
![]()
![]()
上市首年,公司业绩便显露疲态。2022年,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50.40%,达到10.44亿元,但归母净利润已同比下降5.72%。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2023年,公司业绩突然大变脸,营业收入同比大幅下降36.69%至6.61亿元;归母净利润更是由盈转亏,亏损1.18亿元,同比下跌311.02%。
公司对此的解释可谓面面俱到:税务事项影响净利润4442万元、消费电子市场需求疲软、存货减值增加、研发费用占比增加等等。但这让人不禁疑问:这些风险,难道在上市前的尽职调查中都没有被预见吗?
三、立案调查:冰山浮出水面
![]()
2025年10月31日,清越科技发布公告称,公司近日收到证监会的《立案告知书》,因公司涉嫌定期报告等财务数据存在虚假记载,证监会决定对公司立案。
公告中明确提示了最严重的后果:若后续经证监会行政处罚认定的事实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公司股票将被实施重大违法强制退市。这意味着,清越科技可能面临强制退市的命运。
此次立案并非毫无征兆。2025年8月,清越科技及相关人员已收到江苏证监局下发的警示函,以及上交所科创板的监管警示决定。更引人注目的是,在公司2023年年报中,独立董事耿建新对年度报告持部分保留意见。
异议的焦点集中在2023年发生的一起税务事项上。报告显示,公司全资子公司义乌清越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于2023年2月收到金华市税务局第二稽查局的《税务事项通知书》,经自查,公司承认相关出口退税文件与规定存在差异,并补缴了约4442万元税款。
独立董事耿建新当时直言不讳地表示,“难以认定此事项是否真实、完整、正确”,并且“不能确定此事项这样进行处理是否合法、合规”。连自家独立董事都无法确认财务数据的真实性,这怎能不让投资者心惊胆战?
四:招股书中的美好蓝图:必要性与可行性的完美论述
![]()
在清越科技的招股说明书(注册稿)中,、广发证券对募投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论证,其严谨程度和前瞻眼光令人叹为观止。根据招股说明书“第八节 募集资金运用与未来发展规划”部分,公司本次发行募集资金将投资于以下项目:新建面向专用显示、车载等领域的新型显示器件项目,拟投入募集资金3.60亿元;超高清显示模组及终端产品研发与产业化项目,拟投入募集资金2.35亿元;补充营运资金及偿还银行贷款,拟投入募集资金1.50亿元。关于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广发证券在招股说明书第P384页前后用了非常大的篇幅进行了系统阐述。核心论点包括:抓住新型显示产业快速发展机遇、完善产品结构布局、提升智能制造水平、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综合竞争力等。特别是在市场前景分析中,招股书引用了多家第三方机构的数据,预测全球新型显示市场规模将从2021年的约1,500亿美元增长至2025年的约2,00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7.5%。中国显示面板产业在全球的市场份额也有望从2021年的55%提升至2025年的70%以上。
![]()
在可行性分析方面(招股书第285页前后),广发证券从技术积累、客户资源、人才团队、管理经验等多个维度进行了论证。招股书特别强调,公司在PMOLED、电子纸等显示技术方面拥有深厚积累,已获得授权专利158项,其中发明专利36项,与多家行业领先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五、项目变更与调整:可行性与必要性被打脸更为引人关注的是,清越科技在2024年对部分募投项目进行了实质性变更。根据公司2024年4月发布的《关于部分募投项目变更及延期的公告》,公司将原计划投入“超高清显示模组及终端产品研发与产业化项目”的部分募集资金1.10亿元,变更用于建设“硅基OLED微型显示器件生产线项目”。公司对这一变更的理由是:把握元宇宙市场发展机遇,布局下一代显示技术。公告中,公司引用了市场研究机构的数据,预测全球微显示市场规模将从2023年的25亿美元增长至2028年的105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33.2%。这一变更不禁让人质疑:原募投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是否充分?市场环境变化是否在项目规划时就应该有所预见?为何上市不到两年就需要对募投项目进行如此大幅度的调整?
六、募投项目效益:预期与实际的巨大反差
募投项目的经济效益预测是招股书中最吸引投资者的部分,也是与实际对比最鲜明的部分。
![]()
在招股说明书P387页前后,公司对主要募投项目的经济效益进行了预测:新建新型显示器件项目建成达产后,预计可实现年均销售收入12.50亿元,年均净利润1.20亿元;超高清显示模组及终端产品研发与产业化项目建成达产后,预计可实现年均销售收入8.00亿元,年均净利润0.60亿元。
然而,现实情况是,截至2025年第三季度,公司不仅未能实现这些预期收益,反而陷入了连续亏损的困境。2023年亏损1.18亿元,2024年中期报告显示继续亏损0.52亿元,2025年前三季度累计亏损0.43亿元。
这种预期与实际的巨大落差,让人不得不重新审视当初广发证券在招股书中对项目可行性的论证是否充分,效益预测是否合理,风险提示是否到位。
七、保荐人的责任:勤勉尽责还是过度包装?
作为保荐机构,广发证券在清越科技IPO过程中扮演了关键角色。根据《证券发行上市保荐业务管理办法》,保荐机构应当尽职推荐发行人证券发行上市,对发行人进行充分尽职调查,对招股说明书及其他信息披露文件进行审慎核查,并对文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负责。
在清越科技的案例中,广发证券在招股书中对募投项目的必要性、可行性和经济效益进行了详尽论述,其专业性和前瞻性令人印象深刻。然而,上市后募投项目的实际进展和效益实现情况,与招股书的预测相去甚远。
这是否意味着保荐机构在尽职调查过程中存在疏忽?或是对市场风险和技术风险的评估不足?还是对募投项目的可行性研究过于乐观?
值得注意的是,在招股书“风险因素”章节,公司确实提示了募投项目实施风险,包括“项目实施后面临着市场开拓风险,如果市场环境发生重大不利变化或公司市场开拓未达预期,募投项目可能无法实现预期效益”。但这一公式化的风险提示,与实际情况的严重程度相比,显得轻描淡写。
八、马后炮:难道上市前真的没问题?
清越科技上市后问题层出不穷,让人不得不怀疑:难道上市前真的没问题?
从发行时高高在上的市盈率,到上市后业绩迅速变脸;从子公司补缴巨额税款,到独立董事对财务数据持保留意见;从连续亏损,到因涉嫌财务造假被立案调查。这一系列事件串联起来,构成了一条清晰的疑点链条。
我们不禁要问:保荐机构广发证券在上市辅导和尽职调查过程中,是否勤勉尽责?发行定价所依据的财务数据,是否已经埋下了隐患?上市审核过程中,这些潜在风险为何没有被充分识别和披露?
清越科技在上市公告书中曾信誓旦旦地表示:“公司及全体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上市公告书所披露信息的真实、准确、完整,承诺上市公告书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依法承担法律责任”。
如今看来,这些承诺是否得到了切实履行?当投资者看着持续亏损的财报和一日不如一日的股价,再回味这些庄严承诺,心中作何感受?
结语:科创板的质量成色需经受考验
清越科技的案例,无疑为科创板的准入和监管质量敲响了警钟。
科创板作为中国资本市场改革试验田,承载着支持科技创新、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使命。但科技创新不等于可以放松对财务真实性、公司治理规范性的要求。面对清越科技这样的案例,市场有理由质疑:还有多少问题企业混入了科创板?保荐机构是否为了高昂的保荐费用而降低了尽职调查标准?
对于清越科技本身,现在最重要的是配合监管部门查清事实,给投资者一个明明白白的交代。而对于资本市场,则需要反思如何进一步完善上市审核和持续监管机制,防止类似事件重演。
毕竟,保护投资者利益,从来不应只是一句空洞的口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