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东京的房价,没有回头路

0
分享至



东京楼市彻底疯狂!

普通人一辈子的买房梦正在这座城市快速蒸发。

最新数据显示,东京核心区新房均价竟已突破1.33亿日元,一年暴涨超20%!更扎心的是,连二手公寓都有16%卖到上亿日元——这价格三年前想都不敢想。

外资正像潮水般涌来,趁着日元贬值疯狂扫货。

而日本的年轻人却只能眼睁睁看着工资纹丝不动,房价一飞冲天。现在东京已经分裂成两个世界:一个是富豪们轻松购置豪宅的乐园,另一个是普通上班族连七千万公寓都望尘莫及的现实。

而且这种疯狂还在蔓延。

不仅房价疯涨,连租金都飙升了8%。想靠贷款?对于首付都凑不齐的普通人毫无意义。

对此,日本有些专家直言:根本不是泡沫,而是残酷的新常态!

无数家庭正在被迫离开生活多年的社区,向更远的郊区迁徙。

而留在市中心的,只能是那些手握巨额资产的幸运儿。

日本的网络论坛上,讨论最多的是那句「もう庶民は買えない」(普通人已经买不起了),有人在网上贴出70平方米却要价1.5亿日元的小公寓清单,有人在Reddit上计算着独栋住宅五年内上涨45%的悲催曲线。东京的房价收入比已经达到12倍,远高于8倍的全球警戒线。

要让住房回归「可负担」,房价需要暴跌40%——但谁都知道,这几乎不可能。

于是,一场大规模的人口迁徙正在上演。越来越多的家庭选择「缩小规模」,搬往更远的埼玉、千叶,在那里掀起了一波迷你繁荣。这些被迫远离都市核心的居民,每天花费数小时通勤,只为换取一个还能负担的住所。

1. 资产分层固化

许多人一看到房价飙升,第一反应就是“泡沫”,并期待着它像上世纪90年代那样轰然破裂,让市场回归“正常”。然而,如果我们用这种旧地图,注定找不到新东京的坐标。

今天在东京上演的,并非又一场全民狂欢后必然醒来的迷梦,而是可能将会变成永久性的“资产分层固化”。这其中的逻辑,与三十年前有着根本性的不同。

当年日本的泡沫时代,是全体日本人的集体亢奋。

银行无节制地放贷,企业盲目投资,普通职员也坚信“土地神话”永不落幕,纷纷加杠杆冲进市场。

那时的繁荣,建立在流沙之上,是由内部过度膨胀的信贷和虚妄信心吹起的巨大气球,一戳就破。

而今天,驱动东京房价,特别是核心区域房价的,是一股完全不同的、更为强大的合力。

它的一端,是来自全球的顶级资本,它们为这座城市的顶级资产重新标定了价格;另一端,是东京都心区几乎无法逆转的土地供应紧张这一现实瓶颈;而贯穿其中的,是日本央行长期维持的超低利率环境,它为这场资本的盛宴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廉价燃料。

这是一个“价值回归”与“价值溢出”并存的过程。

全球资本认识到东京核心资产被长期低估的价值,从而推动其“回归”到与全球同类城市相匹配的水平;同时,这种高价值又从最顶端的资产“溢出”到次一级的资产,但这种“溢出”并未惠及所有人,反而将市场清晰地切割成了不同的层级。

有人说,这是分割成了“两个东京”。

贫与富,是最大的分野——它划出了一道“资产持有者”与“非持有者”之间的鸿沟。

在港区、千代田区这样的核心地带,房产作为“家”的物理属性已经削弱得可怕。它不再仅仅是一个为你遮风挡雨的居所,其金融属性已经彻底压倒了居住属性。它变成了一件全球富豪和机构投资者资产配置清单上的“安全资产”,一份以日元计价的、能够有效对冲通胀和全球不确定性的“实物债券”。

要知道,全世界的资金都在寻找安全、稳定且有增值潜力的避风港啊,这时东京入了资本的眼——这个普遍公认的国际都市,其核心资产自然就成了抢手货。

如此例,从“居住空间”到“金融工具”的异化过程,我们已经在香港中环、纽约曼哈顿、伦敦肯辛顿目睹了其全部剧本。如今的东京,正以惊人的速度和确定性,步上这些城市的后尘,完成从一个国民市场向一个全球资本平台的蜕变。

2. 是什么原因导致?

要理解东京的房价为何一骑绝尘,就不得不提至少三股决定性的力量所影响。

其一,是来自全球资本的“降维打击”。当人们看到疲软的日元让东京豪宅对海外买家如同“打折奢侈品”时,往往只看到了表象。真正的核心在于,在一个充满地缘政治冲突和经济不确定性的时代,全球资本正在疯狂寻找安全的“避风港”。

而东京,以其特色,成为了亚太地区乃至全球范围内一个令资本安心的选择。于是,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中国买家寻求资产避险,或东南亚新贵进行财富多元化,这更是一场规模宏大的“战略性资产置换”。

如果真像我们预见的那样,全球前1%的富人和手握重金的主权财富基金成为东京核心资产的主要竞标者时,那房产的定价权,从此与本地工薪阶层的工资收入彻底脱钩。

一套港区公寓的价格,不再由东京上班族的年薪决定,而是由纽约、伦敦、新加坡和上海的资金池来共同定义。

这意味着,本地居民被迫与全球资本巨鳄同台竞技,其结果不言而喻。

其二,是日本央行陷入了自己亲手设计的“囚徒困境”。

它被两难抉择所折磨:一方面要小心翼翼地维持来之不易的经济复苏势头,另一方面又要面对资产价格飙升带来的社会压力。

要维持近乎于零的利率,看似福利,实质残酷。它是对全日本储蓄者和工薪阶层的“隐形征税”,同时却慷慨地“补贴”了所有借款人和资产持有者。

关键概念在于“实际负利率”。即使名义利率从零略微上调,只要通胀率持续高于利率,实际利率就依然为负。

也就是说,在当下这个时代,只要能借到钱,本身就是一种盈利。因为通货膨胀和资产升值会帮你侵蚀掉债务的实际价值。这一魔力强烈刺激着所有尚有贷款能力的人——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不惜加杠杆涌入房地产市场,因为迟一步,就意味着被财富列车无情抛下。

这种恐慌性需求,又反过来为房价的上涨添了一把干柴。

而所有这些需求,最终都撞上了一道无法逾越的“结构性供应瓶颈”。

东京的问题,“土地稀缺”已经不能概括了。

我认为它更深的矛盾在于“供应错配”。飞涨的建筑成本和严峻的劳动力短缺,使得开发商只有瞄准利润最高的奢侈品市场,才能保证项目的盈利。

于是,新建公寓纷纷极尽奢华之能事,目标客户直指国内外精英阶层。与此同时,像港区、千代田区这样的核心地带,其顶级的城市规划、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本就是为全球精英量身定制的。这些区域的土地资源是绝对稀缺的,几乎不可能大规模增加供应。

然而,对它们的需求却来自全球每一个角落。当全球性的需求,撞上本地化的、近乎刚性的供给限制时,价格飙升就不再是偶然,而是市场经济规律下的必然结果。

所以,这三个因素已经形成了一个自我强化的闭环。

外国投资推高了资产价值,使央行在加息时投鼠忌器;低利率环境又进一步刺激了国内外购买力;而所有这些需求在供应瓶颈的挤压下,只能通过价格的不断上涨来寻求平衡。

我觉得或许这才是东京房价问题的真正核心,一个环环相扣、难以破解的困局。

3. 最后几点看法

基于以上,在最后也谈谈几点看法。

政策干预是必然的了,但收效也会很微。其中最大可能,便是限制外国所有权,这类政策在香港、温哥华等地已有先例,而实际实行的效果也很有限。

资本会找到绕开的方法(如通过本地公司、信托持有)。而且,过于严厉的政策可能吓跑推动城市发展和税收的全球人才与资本,政府投鼠忌器。

随之而来的,是东京都市圈地理概念的重新定义。那道环绕着城市核心的山手线,将不再仅仅是条铁路,它会日益清晰地成为一道划分社会阶层的“物理结界”。线内,是资本、权力与顶级资源高度浓缩的“精英领地”;而线外,则成为被价格驱逐的中产阶级和年轻一代不得不奔赴的广阔腹地。

“通勤一小时以上”将从部分人的辛苦选项,变为整整一代人被迫接受的、冰冷的新常态。生活品质的压缩、家庭陪伴时间的牺牲、活力从中心被抽离,注入遥远的郊区,而中心则在夜晚沦为精英与访客的华丽空城。

这一过程,势必会在日本社会内部催生一个影响深远的结构性变迁:稳固的“食利阶层”加速形成。

这个群体的财富,不再主要来源于当下的劳动所得,而是源于他们早年置下的产业,或是从父辈继承的房产。他们无需投入新的劳动,仅凭资产的自然增值和租金收益,其财富积累的速度就远远将依靠薪水生活的工薪阶层甩在身后。

一个依靠“劳动”创造价值的社会,与一个依靠“资产”增殖财富的体系,便撕裂开来了。这将彻底颠覆了日本战后相对平等的社会共识,极大地压制了社会流动性,并正在潜移默化地重塑年轻一代的价值观:当努力工作的回报远不及早早买对一套房时,奋斗的意义何在?

最终,所有这些压力都将汇聚到一点,直指日本最根本的危机:人口悬崖。

东京极高的居住成本与极不稳定的居住预期,成为了最有效的“避孕药”。

当组建家庭、养育后代意味着难以承受的经济负担和空间窘迫时,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会选择推迟,甚至彻底放弃。

这个国家已经低至1.2的出生率,很可能因首都的这场住房危机而进一步失速。

本文作者 | 东叔

审校 | 童任

配图/封面来源 | 腾讯新闻图库

编辑/出品 | 东针商略(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豪掷150亿,特斯拉要“去中国化”!

豪掷150亿,特斯拉要“去中国化”!

金投网
2025-11-07 16:20:25
蒋万安被问到对郑丽文祭拜吴石一事的看法时,彻底撕下伪装

蒋万安被问到对郑丽文祭拜吴石一事的看法时,彻底撕下伪装

放开他让wo来
2025-11-08 22:35:20
澳洲地产大亨之子重病赴华求治,老中医开口一句令男子彻底傻眼

澳洲地产大亨之子重病赴华求治,老中医开口一句令男子彻底傻眼

红豆讲堂
2025-10-14 09:30:03
这届网友要「造反」了!雷军抖音视频首次遭举报下架

这届网友要「造反」了!雷军抖音视频首次遭举报下架

汽车有文化
2025-11-07 20:33:15
我在广州退休后,在苏州定居的真实感受,全是实话

我在广州退休后,在苏州定居的真实感受,全是实话

小虎新车推荐员
2025-11-09 01:44:28
他防不住我!威少连造亚历山大两犯喊话曝光 主帅再次强调做自己

他防不住我!威少连造亚历山大两犯喊话曝光 主帅再次强调做自己

罗说NBA
2025-11-09 07:18:04
浙江温州一河道有两人跳河,搜救现场聚集大量围观群众,知情人透露:已救起一人,另一人仍在打捞中

浙江温州一河道有两人跳河,搜救现场聚集大量围观群众,知情人透露:已救起一人,另一人仍在打捞中

新浪财经
2025-11-09 14:07:30
美国30年为何没下死手?奥巴马揭开真相:是中国人没给机会

美国30年为何没下死手?奥巴马揭开真相:是中国人没给机会

普览
2025-11-10 00:34:31
上海交大发现:不吃酱油和味精的人,血压马上就降低了?真的吗?

上海交大发现:不吃酱油和味精的人,血压马上就降低了?真的吗?

南权先生
2025-11-08 14:52:26
发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30岁往后的大龄剩女,最后基本都嫁给了

发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30岁往后的大龄剩女,最后基本都嫁给了

荷兰豆爱健康
2025-11-10 02:40:38
沙特王子离奇重病赴华求医,中医把脉3分钟,1句话让随行医生傻眼

沙特王子离奇重病赴华求医,中医把脉3分钟,1句话让随行医生傻眼

小哥很OK
2025-10-14 17:59:41
莫文蔚演唱会,到这个年纪了,感觉没有这个必要了吧!

莫文蔚演唱会,到这个年纪了,感觉没有这个必要了吧!

喜欢历史的阿繁
2025-11-07 09:59:45
瞒不下去了?特朗普在众目睽睽之下,承认关税不是由中国来承担

瞒不下去了?特朗普在众目睽睽之下,承认关税不是由中国来承担

现代小青青慕慕
2025-11-10 00:02:16
1000场不都是里程“悲”!瓜帅复仇,穆帅狂奔,温格6球惨败

1000场不都是里程“悲”!瓜帅复仇,穆帅狂奔,温格6球惨败

奥拜尔
2025-11-10 02:29:00
张柏芝前老板曝猛料:为了钱像狗一样舔我!到手后马上翻脸不认人

张柏芝前老板曝猛料:为了钱像狗一样舔我!到手后马上翻脸不认人

八星人
2025-11-07 10:49:22
爆冷!孔蒂气炸了,卫冕冠军轰然倒下,霍伊伦又哑火:4场0进球

爆冷!孔蒂气炸了,卫冕冠军轰然倒下,霍伊伦又哑火:4场0进球

足球狗说
2025-11-09 23:57:05
49岁经理被调岗看门,当晚退出微信群,次日领导找遍10个经销商

49岁经理被调岗看门,当晚退出微信群,次日领导找遍10个经销商

兰姐说故事
2025-10-17 20:05:03
医院17分钟视频瓜后续,疑似因吃醋被偷拍,女方与前夫合影被扒

医院17分钟视频瓜后续,疑似因吃醋被偷拍,女方与前夫合影被扒

大双
2025-11-09 22:52:39
曾医生的问题,从来不是“太主动”,别再拿“医术好”当遮羞布

曾医生的问题,从来不是“太主动”,别再拿“医术好”当遮羞布

吃瓜盟主
2025-11-08 15:48:21
赶在坐飞机来陆前,郑丽文率先发出邀请,解放军轰6K飞抵台岛周边

赶在坐飞机来陆前,郑丽文率先发出邀请,解放军轰6K飞抵台岛周边

书中自有颜如玉
2025-10-30 03:41:02
2025-11-10 04:32:49
东针商略 incentive-icons
东针商略
聚焦科技趋势,分享商业新知,关注世界变化
134文章数 12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房产要闻

封关倒计时!三亚主城 2.3 万 /㎡+ 即买即住,手慢无!

头条要闻

25岁女孩海岛求生赛吃老鼠蜈蚣 35天暴瘦28斤

头条要闻

25岁女孩海岛求生赛吃老鼠蜈蚣 35天暴瘦28斤

体育要闻

他只想默默地拿走最后一亿美元

娱乐要闻

《繁花》事件影响:唐嫣工作被取消

财经要闻

10月CPI同比涨0.2% PPI同比下降2.1%

科技要闻

黄仁勋亲赴台积电“讨要更多芯片”

汽车要闻

钛7月销破2万 霜雾灰与青峦翠配色正式开启交付

态度原创

艺术
游戏
本地
旅游
公开课

艺术要闻

探索风情万种的高级美,优雅与野性并存!

《暗黑四》又在藏什么?官方暗示TGA有新内容!

本地新闻

这届干饭人,已经把博物馆吃成了食堂

旅游要闻

上海博物馆东馆:古今撞个满怀,逛一次就难忘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