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马官宣“好事将近”,真能从破产堆里爬起来?
今天刷到威马汽车的微博,时隔一个多月更新就放了个大招:“好事将近,敬请期待”配着“念念不忘,必有回响”的图,瞬间勾起不少讨论。作为最早的造车新势力之一,它既当过销量黑马,也是最早栽了跟头的,如今想当“破产重组第一人”,听着励志,但现实恐怕没那么简单。
![]()
威马当年是真风光过。2015年成立,创始人带着吉利沃尔沃的光环,2018年EX5上市就卖爆,连续40个月稳坐A级纯电SUV销量前列,累计交付超10万辆,2019年销量能和蔚小理掰手腕。那时候温州、黄冈两个自建基地说建就建,规划产能25万辆,连IPO都提上了日程,谁能想到几年后会走到破产这一步。
![]()
转折点出在2022年,工厂停产、经销商闭店的消息不断,2023年直接申请破产重整,留下200亿负债和一堆烂摊子:4000多名员工被欠薪超4000万,供应商平均每家被欠1000万,老车主更是惨,车机断网、APP失效,承诺的充电桩没影,“终身质保”被调侃成“终身自保”,售后全靠第三方维修点续命。
![]()
现在的“新威马”是深圳翔飞接盘的,9月就说温州基地复产,已经下线十几台车铺市场,工厂400多人在岗,一边召回老员工一边招人。还放了个野心勃勃的“三步走”规划:2025年卖1-2万辆,2030年要冲100万辆、1200亿营收,5年还要推10款新车,甚至要布局泰国工厂开拓海外市场。知情人士说月底可能开新车发布会,产品、网络、供应商都会有动作。
但官微评论区早成了“讨债现场”,员工集体要欠薪和社保,老车主催着恢复车机和兑现充电桩,这些真实诉求比规划更戳心。新能源汽车和燃油车不一样,售后、系统升级全靠企业存续,当年威马掉链子的恰恰是这些,现在想重建信任,得先把旧账算明白,光画大饼没用。
![]()
更难的是现在的市场环境。2025年新能源渗透率早不是当年的水平,前十五车企就占了95.1%的份额,马太效应特别明显。威马复产的还是EX5、E5这些老车型,没提任何新技术突破,而现在消费者买车都认大品牌,小众品牌生存空间越来越小。何况汽车是资金密集型行业,翔飞初期只投10亿,要复产、建售后网、搞研发,这点钱恐怕不够烧。
![]()
说句实在话,威马能重新启动生产已经算不易,但“复活”和“活好”是两码事。月底的发布会要是还只讲规划不讲解决老问题的实招,恐怕难赢回人心。毕竟在新能源赛道,消费者和市场都不会再给新手太多试错机会,曾经的辉煌换不来现在的信任,威马真要翻身,得先放下身段把欠的账还上,再谈100万辆的梦想。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