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巴林举行的“麦纳麦对话会”期间,约旦与德国两国外交负责人联合发声,为美国牵头推动的加沙“国际部队”构想划出关键红线:任何此类行动必须首先取得联合国安理会的正式授权。这一表态不仅反映了对国际法框架的坚定维护,也揭示了当前全球在加沙安全未来安排上的深层裂痕。
2
约旦副首相兼外交大臣萨法迪与德国外长瓦德普尔所展现的一致立场,标志着部分重要国家对单边主导安全部署的高度警惕。他们强调,缺乏联合国背书的军事存在难以具备合法性基础,也无法赢得广泛信任。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已公开申明,未来进入加沙的外国维和力量名单将由以色列政府全权决定。
![]()
3
他进一步表示,“美方已经认同我们的观点”,试图强化其主张的国际接受度。这种一边倡导多边共治、另一边坚持排他性审批权的对立格局,使得原本旨在缓解紧张局势的“国际部队”计划自提出之日起便陷入结构性僵局——既难满足合法性要求,又无法摆脱地缘政治操控的嫌疑。
4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中东地区具有影响力的国家,约旦虽坚决主张联合国授权不可或缺,但同时明确排除自身向加沙派遣军队的可能性。萨法迪解释称:“我们与该问题的历史关联过于紧密,若参与驻军,将难以被视为中立行为体。”这番措辞透露出一种审慎的平衡策略:支持机制建设,却规避直接介入,折射出区域国家面对敏感议题时普遍存在的现实顾虑与身份困境。
报道截图
5
从授权到执行:国际部队面临的多重挑战
6
即便搁置授权争议,“国际部队”的实际运作仍面临重重障碍。根据华盛顿提出的“20点方案”,该部队将承担包括协助训练巴勒斯坦治安力量、守卫边境通道、拦截非法武器流通等多项高风险职能,任务范围之广、环境之复杂前所未有。
7
然而,谁有资格成为这支力量的一员,依然是一个极具争议的核心议题。
8
据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中东研究所副所长秦天分析,目前公开表达参与意愿的国家数量有限,潜在成员主要集中在两类:一类是已在加沙停火谈判中担任担保角色的国家,如美国、土耳其、卡塔尔和埃及;另一类则是长期与以色列及美国保持良好关系的西欧国家。如此构成可能削弱部队的整体代表性,使其被视作特定阵营的延伸而非真正中立的和平守护者。
![]()
9
更值得警觉的是,多名美国官员已透露,这支多国部队的组成必须基于“以色列可接受”的前提。这一设定实际上赋予以方实质性的否决权,极有可能导致整支队伍呈现出明显的亲以倾向。一旦落地实施,这类安排极易引发哈马斯及其他本地势力的强烈抵触,非但难以促成稳定,反而可能激化对立情绪,使安全局势进一步恶化。
10
从实地情况来看,加沙目前仍处于极其脆弱的停火状态之中。随着以军逐步撤出部分区域,哈马斯正在加快恢复地面控制力,而以色列仍实际控制着加沙超过五成的领土。这种“半占领、半自治”的并存格局,构成了极为复杂的权力真空地带。
![]()
11
在此背景下,任何外部武装力量的进驻都将面临巨大不确定性。多数国家因此采取观望态度,担忧一旦协议破裂、战火重燃,其派出人员或将深陷敌对火力之下,造成不可挽回的政治与人道后果。
12
归根结底,围绕加沙“国际部队”的争论,本质上是一场关于未来治理主导权的战略博弈。
13
美国希望通过主导部队组建延续其在中东事务中的影响力;以色列则意图通过掌握准入门槛来确保国家安全不受外部干预;而约旦、德国等国坚持联合国授权原则,则意在借助多边体系制约单边行为,防止强权逻辑凌驾于国际共识之上。
14
这场角力短期内看不到破局可能,各方立场根深蒂固,利益盘根错节。而在外交谈判桌之外,最无辜也最无助的群体——加沙平民,仍将承受持续动荡带来的沉重代价。他们的和平期盼,在大国博弈与地缘算计面前,依旧显得格外微弱。
15
信源来自:2025-10-26 闪评丨“国际部队”不久进驻加沙?由谁组成受谁影响是关键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