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头条”是运营商/通信人都在关注的高端IP
全球视野 / 深度有料 / 专注于TMT领域
设为星标,一起嬗变成长!
通信头条观察近期,国务院国资委正式印发《关于新时代中央企业高质量推进品牌建设的意见》,将品牌价值纳入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体系。这意味着,三大运营商董事长在完成营收、利润等传统指标的同时,品牌建设成效正式成为影响其业绩评价的关键因素
这也是国资委首次将品牌价值这一“软实力”转化为央企负责人的“硬约束”。以往仅靠财务数字衡量企业优劣的时代正式落幕,品牌建设已成为三大运营商必须全力攻克的刚性指标。
![]()
游戏规则变了:品牌价值成为硬性考核指标
国资委发布的品牌建设意见提出了一系列具体措施,明确要“全面加强品牌目标管理,锻造品牌价值提升核心能力”。 这一政策的核心在于打破通信行业长期依赖的“老三样”竞争模式。
以往,运营商比拼的是营收规模、网络覆盖和用户数量。2024年,三大运营商全行业实现利润1920亿元,中国移动营收近8900亿元,中国电信4820亿元,中国联通3460亿元。
但在行业同质化日益加剧的当下,单纯靠降价、套餐翻新维系增长的路径已然收窄。
国资委提出的“六个全面”任务举措——品牌战略、目标、管理、资产、国际化、组织保障,实则指向同一个方向:让品牌渗透到企业运营的每一个毛细血管。从高层决策到一线服务,从产品设计到用户体验,都要接受品牌体系的重塑与检验。
到2030年,中央企业品牌引领意识将明显增强,品牌价值大幅提升;到2035年,将形成一批管理先进、贡献卓越、价值引领、享誉全球的卓著品牌。
品牌考核动真格:董事长钱袋子与用户满意度挂钩
此次国资委的新规之所以被称为“动真格”,在于它直接关系到企业负责人的“钱袋子”。品牌价值不再是一个虚幻的概念,而是直接影响三位董事长的经营业绩考核。
以前这些高管只要管好业绩、利润就行,现在不行了,他们必须让用户觉得这个牌子值钱、靠谱、有温度。 说白了就是:光赚钱不行,你得让人家心甘情愿给你钱。
品牌价值的考核可能包括用户投诉率、服务响应时间、套餐透明度、携号转网便利度等一系列指标。这些指标虽然难以完全反映用户的真实感受,但至少标志着正确的方向。
有网友反映:“上周去营业厅,工作人员居然主动帮我推荐便宜的套餐,我人都傻了。” 这些细微变化显示,董事长的KPI已经悄然改变了一线员工的行为模式。
从规模导向到品牌导向:运营商转型的未来路径
品牌价值纳入KPI,标志着三大运营商开始从“规模导向”向“品牌导向”转变。 这一转变的背景是电信市场增长放缓——2025年前两个月,电信业务收入累计完成2950亿元,同比微增仅0.9%。
未来的竞争将是软实力的较量。服务体验的颗粒度、品牌在用户心智中的分量,这些难以复制的“隐形护城河”,远比硬件规模更能决定企业的长远地位。
真正的品牌价值体现在多个方面:用户遇到问题时客服的暖心回应、网络故障时工程师的深夜抢修、推出新服务时真正站在用户角度的贴心设计。 这些看似细微的瞬间,才是品牌最坚固的基石。
长远看,这一改革将推动三大运营商从同质化价格战转向价值竞争,从追求用户规模转向提升用户满意度,从通信服务提供商向数字生态引领者转变。品牌价值考核不只是又一个KPI,而是推动行业健康发展的指挥棒。
关于通信头条
全球视野 / 深度有料 / 专注于TMT领域
你的点赞、转发和关注是我持续更新的动力
56万从业者关注,通信路上,一起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