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星标”暂存文章,查找更方便!
听全文↓
环球零碳
碳中和领域的《新青年》
![]()
摘要:
现在华尔街选择科技公司,不再问你用户数有多少,年增长率是多少,而是问你机房里堆了多少H100显卡,有稳定的清洁电力供应吗?
撰文 | 维小尼
编辑 | 小雨
→这是《环球零碳》的第1737篇原创
华尔街与硅谷的估值模型发生了变化,公司的市值不再看你常青藤大学的博士有多少,而是看你布局了多少算力,建了多少电站。“电力+算力”,成为企业新的竞争力。
这个趋势,已经在资本市场开始显现出来。10月28日,亚马逊宣布裁减3万个工作岗位。这是亚马逊自2022年底开始裁员约2.7万人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裁员。
这几年,大厂裁员的消息并不新鲜,但亚马逊这次的逻辑和结果好像不太一样,它不是业绩出现了问题,而是要重新塑造业务结构。
一边宣布史上最大规模裁员,一边立马宣布投入千亿美元级别豪赌人工智能(AI)。亚马逊坚信,其巨额的AI投资将获得丰厚的财报。
在当天的财报电话会上,首席执行官Andy Jassy宣布,公司预计2025年全年资本支出将达到约1250亿美元,并将在2026年进一步增加,其中绝大部分投资将流向AI所需的数据中心、电力和芯片。
他还强调:“我们增加产能有多快,我们就在多快地将其变现。”
亚马逊宣布裁员,豪赌AI的消息后,股价迎来久违的飙升,估值立马上升。
![]()
图说:亚马逊股价在宣布裁员后大幅上涨。
华尔街投资者的评论说,公司靠名校精英撑场面吸引投资的时代过去了,斯坦福毕业生不再稀缺,电力+算力才是新的硬通货。投资者已经从看“博士人头”转向机房里的“显卡集群”。
所以,今年以来,美国股市上涨最快的,除了像英伟达这种做芯片的和AI概念股,就是电力公司。像核裂变初创企业OKLO,最近5个月的涨幅接近900%;NRG能源今年以来,也上涨了75%。
![]()
图说:Oklo近一年股价上涨近900%
全球AI竞争,三年前大家焦虑的是“缺芯”,但现在变成了“缺电”。AI不再是虚拟的算法、数据,而是要落地到电力这一物理层面。
你每在ChatGPT问一个问题所消耗的电量,几乎是传统谷歌搜索的10倍。有数据显示,目前ChatGPT每天要响应大约2亿个请求,消耗超过50万度电,相当于美国家庭用电量的1.7万倍。
AI模型越大,推理越多,数据越复杂,对能源的消耗就越吓人。据彭博数据显示,现在全球几大云厂商一年要耗掉超过400太瓦时电力,这相当于一个中型国家的年用电量。
如果用资金来衡量,电费成本在很多AI项目里,已经能占到支出的30%以上。
所以,现在华尔街选择科技公司,不再问你用户数有多少,年增长率是多少,而是问你机房里堆了多少H100显卡,有稳定的清洁电力供应吗?
科技巨头们基本都对电力瓶颈发出过警告,黄仁勋、马斯克、奥特曼,都说过类似的话:AI的尽头是能源,缺芯之后是缺电。
在美国、日本、欧洲等地,很多数据中心排队等电网接入指标——钱有了,地有了,设备有了,就是没电。加拿大甚至开始立法限制数据中心扩张,要优先保证居民用电。
落后的电网和电气设备,正在成为这些经济体在AI竞赛中巨大掣肘。
算力和电力已经捆绑在一起了,有人开玩笑说,下一个硅谷的黄金地段,不是写字楼,而是变电站旁边。
在这场AI竞赛中,中国显然是最重要的玩家,尽管芯片和算力上比美国略逊一筹,但在电力供应上,中国肯定是少数能做到“供得上,用得稳”的国家之一。中国的电力体系,是目前全球规模最大、成本最低、发展最快的国家。
从传统的发电、设备和电网,到最新的特高压、柔直工程、新能源、储能、智能调度,中国几乎掌握了整个链条。这才是AI时代最硬的基建。
根据《中国电力发展白皮书2025》的数据,截至2025年8月,中国年发电量预计突破10.2万亿千瓦时(度),相当于全球总发电量的32%,这个数据是美国、欧盟和日本的总和。
![]()
这还没结束,中国电力的超级周期才刚刚开始,未来还有更大的增长空间。
10月27日,瑞银发布了一份报告,名为《China Energy Transition》。瑞银预测,中国电力需求将在2028-2030年达到8%的年增长率,几乎是此前预测4%的两倍,远超市场普遍预期的4%-6%。
瑞银认为,有三大结构性驱动因素共同推动了这一增长预期的上调。
首先当然是AI数据中心的爆发式增长,预计在2028-2030年贡献2.3个百分点的年增长,成为最大的单一驱动力。
报告认为,中国科技巨头如华为、阿里、百度、腾讯正加快自研AI芯片的步伐,这些自主芯片的推出,将为数据中心的长期规模化扩张奠定坚实基础。这些投资预计将在2028年迎来集中爆发,届时AI数据中心对电力需求的贡献将达到峰值。
![]()
来源:瑞银、华尔街播客
其次是出口拉动因素,预计贡献1.4个百分点。这一预测基于中国长期年出口增长率维持在4%左右的乐观预期。电子设备、机械设备、工业设备等电力密集型制造产业的出口量增长,与整体电力需求增长呈现强正相关性。
第三个驱动因素是电气化提速,预计贡献1.2个百分点。这主要受电动汽车快速普及和电力密集型制造的推动。预计2025-2030年期间,电动汽车生产和充电消费的电力需求复合年增长率将分别达到33%和39%。这种指数级的增长不仅改变了交通能源结构,也对整个电力系统的容量和调度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这三大结构性驱动因素的共同作用,使得中国电力需求的增长模式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以前主要靠传统产业拉动,这一次更多来自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的需求。
其实,瑞银还忽略了另一个重要的电力需求,那就是新能源的非电利用途径。在“十五五”规划以及国家能源局的多次表态中,都提出推动风光电制绿氢实现规模化应用,并向绿氢冶金、绿色合成氨、绿色甲醇、绿色航煤等方向延伸,这些被称为“新石油”,是电力的另一个重要消纳途径。
所以,瑞银将中国“十五五”规划期间的年新增装机容量预测上调14%至438GW,也许是一个保守预测?
瑞银说,中国将迎来一场“电力超级周期”。
说白了,未来的电力,不仅仅是日常家庭消费和工厂机器运转的动力,也是智能体运转的底盘基座,更是“新石油”转化的原材料,代表一种新型生产力。谁有电,谁就有未来。
![]()
参考资料:
[1]瑞银:China Energy Transition
[2]AI+能站:2025,迎接电力超级周期
[3]WEGO研究院:全球电力,进入史诗级大周期
[4]华尔街播客:中国电力需求预测上调至8%,瑞银看好能源设备投资机遇
[5]华尔街见闻:亚马逊电话会:一边裁员一边千亿投资豪赌AI,CEO称“我们增加产能有多快,变现就有多快”
热门阅读
(点击图片跳转阅读)
![]()
联系和关注我们↓(公众号后台留言联系小编)
免责声明:
本文仅用于学术交流和传播,不构成投资建议
点击“环球零碳”,设为“星标”,后台回复“星标”,将有定制礼品相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