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通讯员 章晟
11月3日,一场跨越地域的生命接力在武汉某定点造血干细胞采集医院温暖上演。来自湖北某地市三级综合医院的青年职工龚星(化名),历经数小时的采集,成功捐献了271毫升珍贵的造血干细胞,为华东地区一位素未谋面的成年血液病患者送去了重获新生的希望。龚星由此成为湖北省第756例、中华骨髓库第21456例非亲缘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龚星今年30岁,2017年大学毕业后便回到家乡,进入当地一家医院从事综合管理工作。早在求学时期,龚星便开始了他的献血之路,还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各类公益活动。从校园到工作岗位,他将这份对生命的关爱坚持了下来。据统计,从2014年至2025年间,他累计捐献全血5次,总量达1700毫升,并捐献成分血6个治疗量。其间,他虽因身体原因一度中断献血,但恢复后,他再次义无反顾地回到献血队伍中。
谈及加入中华骨髓库的契机,龚星回忆,正是在一次常规献血过程中,他了解到了捐献造血干细胞可以挽救血液病患者生命的相关知识。“当时没多想,觉得如果能有机会救人一命,是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于是,他毫不犹豫地留下了血样,成为一名光荣的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
当2025年5月,他接到孝感市红十字会配型成功的通知时,内心既感意外又觉得高兴。“配型成功率那么低,能被选中也是一种缘分。”他没有丝毫犹豫,当即表示愿意履行当年的承诺。随后,他顺利通过了高分辨配型检查和全面健康体检。
为了以最佳状态完成捐献,原本生活作息规律的龚星,更加注重饮食健康和适度锻炼。几天前,他在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陪同下,入住采集医院,开始接受动员剂注射,以促进造血干细胞大量释放到外周血中。尽管动员剂带来了一些类似感冒的腰酸症状,但他始终乐观面对,“想到远方有一个生命在等待,这点不适完全可以克服。”
11月3日,是造血干细胞采集的日子,在定点采集医院的病房里,龚星躺在病床上,鲜红的血液从他的手臂缓缓流出,通过血细胞分离机循环、提取,富含生命种子的造血干细胞被一点点收集到储血袋中,剩余的血液成分则经由另一侧手臂回输体内。经过几个小时的采集,他成功捐献了271毫升的造血干细胞混悬液。这袋凝聚着爱与希望的造血干细胞悬浮液,被小心翼翼地封装,由专人以最快速度送往华东地区患者所在的医院。一场生命的紧急接力,在无数人的祝福中顺利完成。
龚星的成功捐献,是湖北省自开展非亲缘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以来的第756例。这个不断增长的数字背后,是七百多位如同龚星一样的普通人,用他们非凡的勇气和无私的奉献,编织起一张日益密集的生命救助网络。每一例捐献,都是一个生命的重启、一个家庭的拯救,也是一次社会正能量的强劲脉动。
龚星憧憬着,通过自己的行动,能感染和号召更多人,“不管是无偿献血,还是从事别的公益活动,都能为他人、为社会,贡献出一点力所能及的力量。”
![]()
![]()
(来源:极目新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