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政府恐怕做梦都没想到,这场精心策划的“夺权”,最后竟变成了笑话。
他们原本以为能一石二鸟——既讨好美国,又能掌控关键技术。
结果呢?不仅夺走的是个空壳,把巴西给坑惨了,自己也被“公开处刑”……
![]()
8天完成的夺权“剧本”
全球汽车产业链里最离不开的芯片,安世半导体绝对得算头一号。
这家企业可不是半路出家的新手,前身是大名鼎鼎的飞利浦半导体业务,在二极管、晶体管领域摸爬了几十年,早就是行业里的“老资格”。
![]()
这类器件的全球市场份额被它占了超80%,说是垄断级存在也不为过。
不仅如此,安世的生产能力堪称“芯片印钞机”,每秒就能造出3000颗芯片,算下来一年产能能达到700亿颗。
![]()
2019年,闻泰科技以340亿元全资收购了这家前飞利浦半导体业务子公司,通过“欧洲研发+中国制造”的模式,让安世营收增长60%,利润翻了数倍。
2024年10月还清所有债务,一跃成为全球第三大功率半导体企业。
可谁能想到,这样一家成功的跨国企业,会突然成为美荷打压中国半导体产业的“靶子”。
![]()
2024年12月,美国先将闻泰科技列入“实体清单”。
2025年9月29日,美国又抛出“50%关联企业规则”,把中企控股超50%的海外子公司也纳入管制,安世半导体成了首个被瞄准的目标。
美国早就在6月的美荷会谈中放话:“想拿豁免资格,必须换掉中国籍CEO张学政”。
![]()
9月30日,也就是美国发布规则的第二天,荷兰经济事务与气候政策部就援引1952年的《商品供应法》。
一项几乎被遗忘的老法案,冻结了安世全球30个实体的147亿元资产和知识产权,理由是“供应链安全”。
更离谱的是,10月1日,安世三名外籍高管突然向荷兰法院提交紧急申请,要求罢免张学政。
![]()
10月7日,阿姆斯特丹法院就火速裁决:暂停张学政职务,托管闻泰科技99%的股权,还安插了一名有“决定性投票权”的外籍独立董事。
从规则发布到夺权完成,前后只用了8天。
![]()
《华尔街日报》指出:“发生在安世半导体的接管和罢免事件,凸显出美中紧张关系对整个科技行业的影响,也表明美国正毫不避讳地利用其贸易实力拉拢盟友站队。”
荷兰打的算盘很精:背靠欧美市场,就算得罪中国也没关系,只要拿到股权,就能掌控这家全球市场份额超80%的芯片巨头。
可他们忘了问一句:没有产能,股权难道不是一张废纸?
![]()
毕竟这家被他们视作“欧洲资产”的企业,早已把核心命脉扎根在了中国。
安世主营的二极管、晶体管是汽车的“神经末梢”,方向盘、车灯等关键部件都得靠它控制,每辆车至少要用20颗,而且根本没有替代方案。
而安世80%的核心产能都集中在东莞工厂相比之下,欧洲工厂设备老化,产能只有中国的1/3。
![]()
闻泰科技收购后,早就把封装测试等核心制造环节搬到了中国,东莞工厂成了全球车企的“芯片粮仓”。
荷兰法院10月17日试图切断中国区薪资系统、要求东莞工厂停供非欧美客户。
事实很快会给他们上一课:没有东莞工厂的芯片,手里的股权证书连擦屁股都嫌硬。
![]()
两小时反制!
荷兰的夺权令刚下达,中方的反制就来了,速度快得让他们措手不及。
安世中国团队两小时内就召开全员大会,宣布由闻泰科技直接发薪,生产计划不受任何影响,同时发布公开信划清界限:“荷兰托管的只是股权,管不了中国的产能”。
光稳住人心和生产节奏还不够,要保住产能主动权,供应链这条“生命线”必须牢牢攥在自己手里。
![]()
闻泰科技早有准备,毕竟从2024年12月被列入美国“实体清单”起,就开始推进供应链的国产替换和闭环构建。
面对荷兰的资产冻结,闻泰迅速打通了独立供应链体系,小到芯片封装用的金丝、塑封料,大到生产设备的维修备件,全换成了国内供应商或不受管制的替代资源。
靠着这套“备胎转正”的预案,东莞工厂的产能不仅没掉链子,反而稳稳维持着全球80%的核心供给。
![]()
这下轮到荷兰傻眼了,他们费尽心思抢走的,就只是个空壳。
然而更狠的反制来自国家层面的出口管制。
国庆过后,中国商务部直接出手,对安世东莞工厂实施出货限制。
![]()
这一招直接戳中了全球供应链的“七寸”,很快就引发连锁反应。
11月1日,商务部发言人公开表态:“荷兰的不当干预导致了供应链混乱,中方会考虑给有困难的企业豁免,但前提是认清现实”。
不仅如此,中方还拿出了更长远的牌。
![]()
安世中国官宣扩产:东莞和上海临港工厂要新增12英寸功率器件产线,2026年一季度就能实现月产6万片的增量,能承接欧洲工厂90%的产品线。
大众、宝马这些国际车企也不含糊,立马签订“双厂备案协议”,约定欧洲供应一旦中断,48小时内就能切换到中国产线。
这等于直接告诉荷兰:就算你把欧洲工厂关了,全球车企照样有芯片用。
![]()
荷兰成了“全球公敌”
荷兰想讨好欧美,结果却把自己变成了“众矢之的”。
德国机械设备制造业联合会(VDMA)直接发了警告:这芯片危机要是收不住,可不只汽车业遭殃,发电机、建筑机械、农业机械都会跟着断供,荷兰必须负全责。
要知道,这些设备里的微型处理器,十有八九都得用安世的器件,一旦断供,整个工业体系都得抖三抖。
![]()
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总干事SigriddeVries更是气不打一处来,直言“局面令人震惊”,带着一大帮车企老板组团给荷兰政府施压。
她之前还没公开反对过,可现在不得不承认,原本以为最安全的安世芯片,反倒成了最大的不稳定因素,欧洲车企的产线停工可能就剩几天了。
![]()
更打脸的是美国这个“幕后推手”——本田北美工厂先扛不住了,加拿大安大略省的装配厂从减产到停工一周,福特等车企也跟着遭了殃,自家产业链的脆弱性暴露得明明白白。
荷兰本想做欧美“马前卒”,到头来却把盟友都得罪了。更严重的是,它多年经营的“开放营商环境”招牌彻底碎了。
![]()
多家跨国企业看到荷兰能随便冻结中资资产,干脆暂停了在荷扩张计划——谁也不想哪天自己的工厂也被“老法案”盯上。
盟友的怒火还没平息,荷兰自己的信任根基也跟着塌了,这场夺权闹剧从头到尾就是一场自导自演的骗局,所谓“监管”的面具被撕得干干净净。
![]()
之前荷兰首相还嘴硬,污蔑中企“转移欧洲产业链”。
可他压根不提安世是中企子公司,“欧洲研发+中国制造”是人家自己闯出来的成功模式,而且是闻泰收购后才让安世营收涨了60%、还清了债务。
![]()
更露骨的是,安世其实早就想过妥协,提议引入西方股东、设立监事会,可荷兰根本不买账,非要索要“一票否决权”,连中国区的招聘、百万美元级的投资都要插手。
这哪里是“维护供应链安全”,分明就是赤裸裸的夺权。
![]()
等到全球车企追责、盟友施压,荷兰经济部才急着找中方谈,可中方提出“撤销非法措施、归还治理权”的前置条件,直接让他们卡了壳。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说得很明白:“反对泛化‘国家安全’概念,经贸问题不能政治化”。
荷兰这波操作,真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不仅没拿到产能控制权,反倒把自己的信誉和发展根基都砸了。
免责声明:本文发布的图片、文字等素材来源于网络,我们尊重所有原创作者的权益,如有侵权、信息有误或其他异议,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即修改或删除
参考资料
![]()
![]()
![]()
![]()
![]()
![]()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