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2023年10月31日夜晚23时44分,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夜空被一道耀眼的光芒划破,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船腾空而起,直冲云霄。张洪章与战友张陆、武飞并肩踏上这场为期半年的太空征程。
这次飞行不仅标志着中国空间站任务进入新阶段,也让张洪章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二位以载荷专家身份进入太空的科研人员。
![]()
当全国人民的目光聚焦于神舟二十一号乘组时,许多人第一眼便记住了张洪章——在清一色体格健硕、神情坚毅的航天员队伍中,他鼻梁上架着一副眼镜,透出浓厚的书卷气,显得格外与众不同。
这副看似普通的眼镜背后,承载着一个全新类型的航天角色:载荷专家。这一岗位对身体条件中的视力限制有所放宽,却对学术造诣和科研能力提出了近乎极致的要求。
![]()
张洪章的成长之路
将时间拨回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在山东省邹平市临池镇望京村的一户农家小院里,一个名叫张洪章的孩子正悄然开启他不平凡的人生旅程。
每逢集市日,这个瘦小的身影总会出现在乡间各个赶集点。他的父母是朴实无华的农民,农闲时节便推着手推车或驾驶老旧三轮车,装载塑料盆、凉鞋、桌布等日用杂货,走村串镇谋生计。
![]()
从小学到初中九年光阴,其中有七年,张洪章都是在喧嚣嘈杂的集市摊位旁度过的。
他不像其他孩子那样追逐嬉闹,而是安静地坐在货物边,帮父亲招呼客人、收钱找零。父亲负责吆喝揽客,他则成了家中生意运转不可或缺的小帮手。
长期耳濡目染的实践锻炼,让他练就了惊人的口算本领,账目从不出错,速度之快令大人惊叹。
![]()
生活的重担早早压在这个少年肩头。为了多赚些收入,一家人常常凌晨出发,辗转多个乡镇赶集,风雨无阻。
最深刻的记忆来自那些突如其来的暴雨天。雨点倾盆而下,父母慌忙用塑料布遮盖货物,张洪章也跟着手忙脚乱地抢收商品,泥泞中一家人狼狈不堪,只为保住那点微薄的希望。
![]()
尽管环境艰苦,他对知识的渴望从未熄灭。每当顾客散去,他总会在摊位角落掏出课本埋头苦读。
书籍是他逃离现实困顿的精神港湾,也是他心中唯一的出路。正是这些年的磨砺,让他深深领悟到一句话:唯有读书,才能真正改变命运。
![]()
怀揣这份信念,张洪章凭借优异成绩考入全县最好的高中——邹平一中。
寄宿生活让他更加自律独立,也将全部心力投入到学习之中。高中期间,他在全国物理竞赛中脱颖而出,一举夺得一等奖,成为学校引以为傲的尖子生。
![]()
2004年,高考如期而至,这是决定他人生走向的关键一年。
为了让辛劳多年的父母不再奔波,他坚持独自前往考场应试。
临行前,母亲紧紧塞给他50元作为几天的生活费。考试结束回到家,他竟将这笔钱原封不动地交还给了双亲。
![]()
这份懂事与节俭的背后,是一份令人震撼的成绩单——670分。
这个分数顺利为他打开了山东大学的大门,进入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深造。
一个从望京村走出的重点大学生,一时之间成为乡邻口中津津乐道的励志典范。
![]()
进入研究领域
大学毕业之后,张洪章的人生轨迹仿佛开启了加速模式。因学业出众,他被保送至中国科学院大学攻读硕士,并继续攻读博士学位。
博士期间,他已不再依赖家庭经济支持。通过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他不仅解决了自己的生活开支,还在某次结项后,将辛苦攒下的500元汇款寄回老家。
对于仍靠摆摊维持生计的家庭而言,这笔钱不仅是物质上的援助,更是精神上的巨大慰藉。
![]()
2013年7月,张洪章顺利完成博士学业,正式获得博士学位。
一个世代务农的家庭,竟然培养出了一名顶尖科研机构的博士,这在当地掀起不小波澜,也让他的父母倍感荣耀。
毕业后,他入职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从副研究员做起,逐步成长为研究员,并最终担任科研团队负责人,同事们开始尊称他为“张博导”。
![]()
他的研究方向集中在膜材料结构优化与先进储能电池技术,属于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凭借一系列突破性成果,他荣获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并入选“大连市杰出青年科技人才”计划。
也正是在这里,他邂逅了人生的伴侣。
他的妻子同为中国科学院系统的科研骨干,同样拥有卓越的专业背景。
婚前,张洪章坦诚地向她讲述了自己的一切:农村出身、务农的父母,以及一个坚定的决心——婚后将继续供养父母,让他们彻底告别田间劳作。
![]()
他内心其实做好了被质疑甚至拒绝的准备,担心会被贴上所谓“凤凰男”的标签。
但妻子的回答让他热泪盈眶。她认为,一个男人懂得感恩与回馈家庭,恰恰体现了最可贵的责任感。她的理解与支持,让两人的感情根基愈发牢固。
这份彼此认同的承诺,也成为他们婚姻生活中最温暖的底色。
![]()
工作稳定后,张洪章立刻兑现了自己的诺言。
他坚决阻止父母再外出赶集风吹日晒,每月按时寄去生活费,确保两位老人能够安享晚年,不再为生计发愁。
![]()
转折点
人生的重大转机发生在2018年。国家启动第三批航天员选拔,首次面向全国科研院所公开招募具备深厚科研背景的专业技术人员。
这一消息如同一道闪电击中了张洪章的心灵。飞向太空,是多少科学家梦寐以求的终极理想。
他鼓起勇气向妻子说出这个大胆的想法。一如往常,她毫不犹豫地站在他身后,给予全力支持。
两人立下新的约定:她承担起照顾家庭的全部责任,让他可以心无旁骛地追逐星辰大海。
![]()
在家人的鼓励下,张洪章正式报名参选。
经过严苛的身体检测、心理评估和专业考核,2020年9月,他凭借扎实的科研资历和综合素养,成功入选第三批航天员,身份为载荷专家。
从实验室里的研究员转变为预备航天员,意味着一切归零,重新起步。
![]()
抵达北京航天员大队后,他才真正体会到转型的艰难。
由于长期从事案头科研工作,他的体能水平远低于其他队员。跑步成了他面临的首个难关。
为了迎头赶上,白天训练结束后,他主动加练,深夜仍在跑步机上挥汗如雨。有时体力耗尽,他甚至用应急绳绑住腰部防止摔倒,直到彻底虚脱才停下。
![]()
引体向上最初一个都做不了。
他没有退缩,而是采用最原始的方法反复练习。手掌一次次磨破结痂,最终长出厚厚的老茧,如今已能一口气完成25个标准动作。
面对高达8个G的离心机超重训练,他创造性地运用太极拳中的呼吸调控技巧,有效缓解内脏压迫感。
水下模拟失重训练中,身穿沉重航天服的他在复杂环境中冷静应对,逐一攻克操作难点,最终圆满完成任务。
![]()
整个训练过程枯燥且高压,为了集中精力,他曾婉拒妻子来京探望的提议。
所有对家人的思念都被转化为训练的动力。因为他清楚,自己肩负的不只是国家赋予的使命,还有那个与爱人许下的郑重约定。
2024年,他的坚持终于迎来回报——正式被确定为神舟二十一号任务乘组成员。
![]()
结语
从乡村小路到浩瀚星空,张洪章的脚步踏过泥土,也迈向宇宙。这条路上写满了艰辛、执着与蜕变,更闪耀着普通人通过不懈奋斗实现梦想的光芒。
每当我们看到一个人靠着坚韧与智慧突破阶层壁垒、抵达常人难以企及的高度时,总会由衷为之动容、为之喝彩。
信源:
1.山东卫视
2.央视新闻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