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我去参加一位高中同学母亲的葬礼,在那里,我和同宿舍的另外六个同学有机会聚在了一起。
![]()
晚上,当年的舍长崔广才做东,我们七个人在镇上一家饭店里,喝了个一醉方休。
时光荏苒,当年的青葱少年都已经早生华发,最令我们遗憾的是,当初我们宿舍里八个人如今再也无法聚齐了,我们八人当中年纪最小的闫志刚,已经在三年前离世。
席间,我们多次谈到了他,因为在我们班五十四名同学中,他是最早离世的一个,谈起他当年的遗书,多饮了几杯的我们,更是忍不住潸然泪下。
我们读高中那会儿,我和志刚是上下铺,当时正是校园民谣流行的年代,老狼的独特嗓音,把一首《睡在我上铺的兄弟》的伤感演绎得淋漓尽致。
我们虽然体会不到那种感觉,但却是真真切切地喜欢这首歌,因为志刚比我小一岁,所以我总称说他是睡在我上铺的弟弟。
不止于此,我们两个还都喜欢意大利球星巴乔那忧郁的眼神,因为有这层关系,所以在八个人当中我们两个显得更亲密一些。
我们都来自农村的家庭,在当时温饱绝对没有问题,但真的说不上有多么富裕,志刚的家庭则更困难一些,因为他的父亲早早地因为中风,丧失了劳动能力。
可能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吧,在高中那会,志刚就不止一次地对我说过,他一定要努力学习,跳出农门,在农村像他这样的家庭,是永远没有出路的。
相比而言,我家的条件要比志刚家里好不少,我的母亲是个中学语文老师,父亲在村子里做会计,我家的条件,在当时的农村属于中等偏上,那时我还真难理解他急于跳出农门的心情!
因为家庭的压力和明确的奋斗目标,志刚在学习上十分刻苦,成绩在全年级从未掉出过前十名。
在1992年的高考中,志刚考入了省城的一所大专院校,而我则是在复读了两年高三之后,才步其后尘。
毕业之后的志刚被分配到县城的一家工厂,他再次感到了社会的不公,因为许多学历不如他的人,都去了机关单位。
那年暑假我放假回家,已经挣工资的他,请我在他们工厂附近的一家饭店小酌,意气难平的他,一再跟我发牢骚,我无言以对,不知该如何安慰他。
社会就是这样,不可能让每个人都能被公平以待,有的人一出生就在罗马,有的人生来就是牛马,哪怕穷极一生地去追求,一辈子也到不了罗马。
![]()
不过,志刚最后还是找到了改变命运的机会,在他工作的第三年,有人给他介绍了一个女朋友,学历只有初中毕业,但因为是县某单位一把手的千金,虽然学历的差别巨大,但志刚还是勇敢的跨越了这条鸿沟。
很难想象一个本科生和一个初中生会有什么共同语言,就像一个解微积分的和一个连解一元一次方程都困难的人没有共同语言一样,但为了自己能有个美好的前景,志刚拼了。
据说志刚迎娶了那位千金后,曾在他们村里引起了轰动,也迎来了很多欣羡的目光,就连志刚村里的同族,都因为他攀上了这门亲戚而觉得脸上有光。结婚后的志刚,很快跳出了企业,在岳父的扶持下调到了城关镇政府工作。
婚姻的幸福与否,真的是如鱼饮水冷暖自知,局外人是很难体会的。结婚以后多年,志刚的妻子回志刚老家才三四回,偶尔回去一次,就抱怨村里的路太难走,老家的厕所太脏,婆婆做的菜不卫生,院内到处都是跳蚤等等。
志刚妻子回老家的次数少,志刚的父母去县城的时候也少得可怜,志刚有了孩子以后,老两口去县城去看看孙子,每次前往都是来去匆匆,在那里没有吃过一次饭。因为,他们不愿意看到儿媳妇那凌厉的眼神,和儿子可怜无助的模样。
![]()
在家里,志刚的妻子无时无刻不用行动提醒他,他能有今天全是拜她家所赐。尤其是在两个人有了矛盾吵架时,志刚的妻子更是赤裸裸地口不择言,让志刚立马滚蛋,妻子的话,如刀一样直戳他的自尊。
心烦意乱的志刚偶尔会找我喝酒,浇浇心中的愁烦。
他说也曾想过离婚,可又担心对孩子的成长不利。我则总是劝他凡事想开一些,时间就是治愈痛苦的良药。
让人想不到的是,志刚在他四十岁那年,以一种决绝的方式离开了人间。那是一个周末,我突然接到一个同学的电话,他说志刚去世了。闻听我大吃一惊,匆匆赶到他的家里,才知道他服下了剧毒的农药,当人们发现时,已经无力回天了。
事后我才慢慢了解到志刚自杀的原因。原来在他自杀之前,他的母亲患了脑瘤,动手术需要七万元左右的费用。志刚和妻子商量,想把母亲的医疗费承担下来。
志刚的妻子听了他的想法后,想都没想,就直接否定了。她说:“当年咱俩结婚,我没要你家的一分钱,如今想让我拿钱给她治病,亏你想得出来,你别忘了,你能有拥有今天的位置,是因为有我,还是因为有你娘?这件事你必须听我的!”
一番争吵无果后,志刚觉得自己活得太压抑,也太窝囊,回想起自己这十几年的忍辱负重,志刚的情绪彻底崩溃了,他给儿子留下遗书之后,随即服下农药,去了另一个世界。
志刚在遗书中,他除了交待儿子要好好学习之外,还特意提到了婚姻,一定要选门当户对的,不要像自己这样,盲目地去攀附高门,却落了个如此下场,其实一般化的女孩就足够了!
是的,婚姻的美满决定了一生的幸福,很多人因为选择了”门不当户不对“的另一半,从而让自己的人生成为了悲剧。
![]()
志刚用生命的代价写成的遗书,曾在我们同学群中引起轰动,很多人感叹:志刚终于明白了,可明白得太晚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