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800多年建都史
是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
深度交融的历史
各民族在北京汇聚交融
字里行间蕴藏团结密码
器物图形筑牢认同根基
传达着
“和合共美”“天下一家”的精神内核
北京中轴线以东的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里
“史叙共同体——
北京建都史中的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专题展览正在进行中
![]()
金奔巴瓶
通体以莲瓣纹、如意头纹、缠枝纹等图案组成
体现着清朝中央政府
对西藏地方政教事务的有效管辖
是雪域高原长治久安
和多民族文化交融的见证
![]()
徐扬是清代著名宫廷画家
《京师生春诗意图》
绘制于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
采用鸟瞰式构图
描绘了北京中轴线上的宫廷与市井生活
民众生活跃然纸上
讲述了各族人民交往交流交融的街头故事
![]()
瓦当是中国古建筑独有的装饰品
是屋檐头那块筒瓦的底
该瓦当纹样见证了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
《三字经》是中国古代传统启蒙教材
直至清末
满汉、满蒙合璧的启蒙读物
一直在民间广泛流传
是中华民族海纳百川
兼收并蓄包容特性的历史见证
![]()
在宫、殿、楼、阁、门、亭等建筑
悬挂或镶嵌的雕有文字的木板或石板
统称为“匾额”
清代紫禁城的各禁门匾额的多语文书写
与清朝“大一统”政治格局相表里
是巩固和维系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实物例证
本次展览由北京市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携手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民族文化宫共同主办
北京市民族团结进步促进中心承办
将持续展出至12月31日
制度共建、经济共荣、文化共育、社会共生
一部部档案、一件件史迹
唤醒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记忆
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故事
在今天的北京城里依然生生不息
![]()
策划:胡国香
统筹:王文源
记者:陈钟昊
设计:姚锦声(实习)
专家支持: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中国民族史系主任 丁慧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