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
当地时间10月31日,美国国防部突然松口,同意向乌克兰提供“战斧”远程巡航导弹。
11月1日,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硬核回应,称此举既无益于解决俄乌冲突,还会违背美国现任领导层的竞选承诺。
特朗普政府此前对乌克兰的“战斧”请求一再推脱,如今却意外“豪爽”,直言“不会对美军库存造成负面影响”,这场牵动三国的武器博弈,到底藏着多少猫腻?
![]()
特朗普此前推脱援乌,从“库存焦虑”到“谈判筹码”
其实特朗普一开始推脱对乌克兰的援助,并不是单纯“不愿帮忙”。
他始终强调“美国优先”的国防逻辑,10月与泽连斯基会晤时直言“不愿拱手让出保护美国所需的武器”,这种对本土安全储备的顾虑,本质是对美国全球军事部署平衡的考量。
![]()
“战斧”巡航导弹
最关键的是,“武器援助”在美方看来,是一种强制乌克兰妥协的筹码。早在今年3月,特朗普就直接暂停对乌所有军事援助,要求泽连斯基展现和谈诚意,否则“不会恢复援助”。
这种策略,本质是希望以最低成本掌控俄乌冲突走向,避免美国陷入无休无止的“武器输血”泥潭。
此外,特朗普对普京“愿结束冲突”的误判,也让他一度认为无需通过重型武器援助就能推动局势降温,这与其“让双方打完战争”的消极态度形成呼应。
![]()
制裁俄罗斯与援助乌克兰的矛盾
近期特朗普批准对俄罗斯石油公司的新制裁,并取消与普京的原定会晤,表面上是对俄施压,实则是因“普京不愿认真考虑和谈”感到失望后的报复性举措。
![]()
而“战斧”援乌的传闻,则是这种施压策略的升级,通过向乌克兰提供能打击俄境内目标的远程武器,进一步削弱俄罗斯的战略纵深优势。
对此,俄方的态度很强硬,既不会“低头”,也不会“求和”。
![]()
这种“制裁+军援”的组合拳,本质是美国在俄乌冲突中的“极限施压”逻辑:既通过制裁打击俄罗斯经济命脉,又通过武器援助提升乌克兰的战场能力,迫使俄罗斯在谈判桌上让步。
但值得注意的是,特朗普的政策始终围绕“美国利益最大化”,一旦援乌成本超出预期,或俄罗斯的反制威胁加剧,他的态度也会发生再次反转。
![]()
特朗普的“大饼”
尽管五角大楼已为“战斧”援乌开绿灯,但特朗普的最终决策仍存在极大不确定性。
从支持因素来看,欧洲盟友的积极态度是重要推力,欧盟官员认为,既然美军库存无虞,就没有理由拒绝乌克兰的请求,这种外部压力可能影响特朗普的政治考量。
最关键的是,还能借此削弱俄罗斯的实力,对美国来说一箭双雕。
![]()
但制约因素同样突出。首先,特朗普本人多次表态“并未真正考虑” 援乌,且坚持“普京愿结束冲突”,这种认知偏差可能导致其拒绝推动该计划。
而且乌克兰缺乏“战斧”的发射平台,陆基发射装置的供应还没到位,短期内难以形成实战能力,这让援乌的实际意义大打折扣。
更重要的是,普京已明确警告,援乌“战斧”将导致冲突“质变升级”,甚至损害俄美关系,这是特朗普不得不忌惮的风险。
![]()
实际上,此时的“援乌计划”更像是特朗普在给乌克兰画大饼,本质上是美国在俄乌冲突中的战略试探。
特朗普政府的政策摇摆,既反映了美国对俄乌局势的矛盾心态,也凸显了其“利己主义”的核心逻辑,而俄乌冲突的结束,不仅取决于战场胜负,更取决于大国之间的战略平衡与利益妥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