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美国太空部队和Vantor签了监测合同,让私营企业帮军方在太空搞“邻里守望”——这已经不是新鲜事了。现在全球军事卫星的玩法彻底变了:政府包办成了老黄历,商业公司正用更低成本、更快速度把卫星送上天,连情报收集、战场通信这些核心任务都开始外包。
![]()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看看俄乌战场就知道多夸张。SpaceX的星链成了乌克兰的通信命脉,前线部队靠它指挥无人机、规避俄军干扰;Maxar和Planet的商业卫星图片直接曝光俄军部署,连云层和黑夜都挡不住雷达成像。这场仗干脆被叫做“第一场商业太空战争”——私营企业提供的根本不是辅助服务,而是决定胜负的关键能力。
美国玩得最溜。SpaceX早和情报机构签了18亿美元大单要组间谍卫星网,Slingshot Aerospace直接用AI算法监控敌对卫星。但别以为只有美国在搞:俄罗斯拉拢私企建观测卫星星座;印度更狠,直接让私营公司TASL造出首颗国产间谍卫星,还帮澳大利亚造监视卫星赚外汇。
![]()
背后逻辑很简单:军方自己搞研发又贵又慢,商业公司却能用互联网思维迭代技术。比如星链短短几年部署六千颗卫星,传统国防承包商十年都干不完。现在连印度都学乖了,修订太空政策让私企承包半数军用卫星——谁更快用上商业创新,谁就能在太空竞赛抢到先手。
但隐患也来了。今天商业公司能给乌克兰提供卫星通信,明天就可能被对手视为合法打击目标。国际法根本没规定私企参战算不算“军事目标”,这简直是在火药桶上开超市。更别说AI监控卫星可能自主决策,商业数据被转卖给第三方——太空战场的规则正在被重写,而人类连裁判员都没选好。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