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 “图纸买房” 到 “实景验房”,从 “交付焦虑” 到 “安居无忧”,住建部力推的现房销售制度正在重塑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底层逻辑。烂尾楼这一曾吞噬无数家庭财富与安居希望的市场痛点,在政策 “组合拳” 的持续发力下正逐步退出历史舞台。这场以 “所见即所得” 为核心的销售制度革命,不仅是对购房者权益的根本保障,更是中国房地产从 “高速扩张” 迈向 “高质量发展” 的标志性转折。
![]()
烂尾楼的滋生,本质是预售制下资金链断裂与监管缺位的双重产物。1994 年引入的预售制曾在住房短缺时代发挥关键作用,通过提前回笼资金支撑房企快速扩张,巅峰时期预售资金占房企到位资金比例超 40%。但随着市场转向买方,制度漏洞日益凸显:部分房企将本应用于工程建设的预售款违规挪作拿地、跨界投资,一旦资金链断裂便导致项目停工烂尾。2021 年 “停工停贷” 潮的爆发,让无数购房者陷入 “首付掏了、贷款还着、房子烂尾” 的困境,既冲击了金融稳定,更透支了市场信任。
住建部推动的现房销售改革,并非对预售制的简单否定,而是构建 “现房为主、预售为辅” 的二元体系,从根源上切断烂尾风险传导链。这一政策逻辑清晰展现了 “长短结合、标本兼治” 的治理思路:短期通过应急措施化解存量烂尾风险,长期以制度革新阻断新增风险。在存量化解层面,国家建立三级工作专班与保交房信息系统,实现 “一套房一档案” 精准管理,截至 2024 年底全国已交付住房 338 万套,6 个城市交付率达 100%。金融支持体系同步升级,297 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铺开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白名单” 项目贷款审批金额已达 3.6 万亿元,确保资金直达建设端。
现房销售制度的核心价值在于重构市场权力平衡,将风险从购房者端转移至开发商端。在传统预售模式下,购房者需承担资金占用、市场波动与工程质量三重风险;而现房销售要求房屋竣工验收合格后方可销售,房企必须以实物品质赢得市场认可。湖北荆门城控・易居苑项目 106 套房源开盘即售罄的案例,印证了市场对 “零交付风险” 的强烈需求。数据显示,全国现房销售占比已从 2020 年的 12.7% 跃升至 2024 年的 30.84%,2025 年前三月更是达到 36%,市场基础的成熟为政策落地提供了坚实支撑。
![]()
对于保留的预售项目,监管力度的空前加强形成了 “留后门、堵漏洞” 的务实设计。2024 年多地曝出的预售资金挪用案例推动监管机制升级,第三方托管、节点拨付、全程审计等措施全面落地,实现预售资金 “专款专用、闭环管理”。北京已实现监管资金流水实时可查,从制度上堵死资金挪用漏洞,既兼顾部分房企的资金需求,又通过刚性约束防范新风险产生。这种渐进式改革路径,体现了政策在改革力度与市场承受力之间的精准平衡。
现房销售的全面推进正在引发行业生态的结构性变革。高杠杆、高周转的扩张模式因资金占用周期延长而难以为继,倒逼房企转向精细化运营。海南全域现房销售五年后,头部房企市场份额已升至 75%,超 50% 资金实力薄弱的中小房企面临出清。行业竞争焦点从 “规模竞赛” 转向 “品质比拼”:北京能建东誉府以 3.05 米层高、83% 得房率等产品力创新成为豪宅市场销冠,深圳现房地块竞拍中,产品规划与品质承诺已取代 “高溢价拿地” 成为核心竞争力。7 万亿低息贷款定向支持优质现房项目,更形成了 “降杠杆 + 保品质” 的良性循环。
对购房者而言,现房销售彻底重塑了消费逻辑,让住房消费从 “赌预期” 转向 “验实物”。海南试点五年后新房投诉量下降 67%,上海试点半年现房销售占比从 7% 升至 26%,这些数据背后是 “烂尾焦虑” 的消解与市场信任的重建。购房者无需再面对期房 “交付盲盒”,可实地查验楼间距、绿化实景、墙面平整度等细节,买房决策从 “依赖宣传” 变为 “亲身体验”。泉州、武宁等地推出的公积金额度上浮、契税全额补贴等政策,更降低了现房购买门槛,让 “为品质买单” 成为更多家庭的选择。
![]()
值得注意的是,现房销售的推进呈现明显的区域差异化特征,加剧了楼市的梯度分化。北京、上海等人口持续净流入的核心城市,因改善需求旺盛且房企资金实力雄厚,现房成为 “硬通货”:朝阳东三环现房项目凭借稀缺区位与品质优势持续热销,上海核心地段现房价格虽较期房高 8%-12% 仍保持高去化率。而营口、荆门等三四线城市,因中小房企占比高、资金承压能力弱,正通过 “商品房转保障房”“竞现房面积” 等梯度策略,在去库存与防风险间寻找平衡。这种 “分类指导、梯度推进” 的实践,避免了 “一刀切” 可能引发的系统性风险。
当然,现房时代的全面到来仍需破解多重挑战。房企面临的资金压力显著增加,需加大金融支持力度,通过提高开发贷额度、延长期限等措施缓解转型阵痛;部分复杂烂尾项目的处置仍存在难点,需强化政府、企业、金融机构的协同发力;配套制度仍需完善,需将现房销售与绿色建材标准、智慧社区建设等品质要求深度绑定。但从政策演进来看,“再无烂尾楼” 的目标已具备清晰的实现路径。
从 “保交楼” 到 “保交房” 的表述升级,从资金纾困到制度重构的逻辑递进,住建部推动的这场销售制度革命,本质是让房地产回归民生属性的必然选择。当购房者能亲手触摸墙体质感、亲身丈量阳台尺度、亲眼见证社区配套,住房的居住本质便得以彰显。随着政策红利的持续释放与市场生态的逐步优化,“所见即所得” 将从理想照进现实,烂尾楼终将成为历史注脚,中国房地产市场也将在高质量发展轨道上实现更可持续的增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