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会把《了凡四训》当作一本劝善之书,也就是劝人做好事的书,事实也确实如此。《了凡四训》的后面三篇分别是劝人们改正自己的过错、去做好事以及保持谦逊。我们要如何改正自己的过错呢?袁了凡说,我们要有羞耻心、敬畏心、勇猛心。羞耻心让我们意识到自己的过错,敬畏心让我们不放松警惕,勇猛心让我们勇于去行动、勇于去改正错误。我们要怎么做好事?袁了凡在书里面讲得很仔细,有很多的条目。但总的来讲,袁了凡强调,在做好事的同时,要分辨清楚什么才是真正的好事。
举个例子,春秋时期,鲁国有个法律规定,凡是本国人能够从别国诸侯那里,把虏过去的百姓给赎回来,都可以得到官府的奖励。孔子的学生子贡有一次把人给赎回来了,却谢绝了官府的奖励,因为子贡很有钱,不差钱。这事听起来好像很高尚,但是孔子听说之后很不高兴,他说子贡做得不对。孔子说,现在鲁国的富人少而穷人多,照你这么做了,以后如果有人去赎人并领了赏金,就会被指责为贪钱,那谁还愿意去赎人呢?我很担心以后不再有人愿意去赎人了。
一个相反的例子是子路。子路有一次救了一个溺水的人,那个人为了答谢送了一头牛给子路,子路高兴地接受了。孔子听完之后高兴地说,从此以后,鲁国会有更多的人愿意去救掉到水里的人了。其实这也是袁了凡的一个洞察。道德,当然不能完全地功利化。但是对于普罗大众而言,践行道德能够获得现实的回报,这件事情会激励更多的人去践行道德。所以,袁了凡本身,就是在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们,你做好事之后会得到好的回报,然后就能改变你的命运。最后是关于谦德,袁了凡讲得很简单,主要还是强调了谦虚会使人受益。
关于《了凡四训》的后三篇,我就这样简单地给你做了一下归纳。坦白来讲,关于如何改过、如何做好事之类的方法,我们早在幼儿园的时候,就已经听到耳朵都起茧子了。所以,核心还是他的第一篇,也就是立命之学。通篇来看,《了凡四训》都透着两个字,叫“心安”。如果是四个字,那就是“心安理得”。
那为什么说《了凡四训》它最后能够给我们传递的价值是心安,能帮我们把心安定下来呢?这是因为,我们很容易会被外界给扰动。我已经确立目标了,我发个大愿,我要做这个事情。但这个过程肯定有很多声音来干扰你,比如有人可能会说:你这样做不对,你这样做挣的钱不够多。举一个我自己的例子,我自己早先是在新东方工作,后来离开新东方创业,再到后来我开始尝试在短视频赛道上发力,也做到了职场类的头部博主。乍一看,我好像做了不同的事情,但是你如果分析,你会发现我做事情的主线,是没有任何变化的,我一直在使用我的优势,去做我觉得正确的事情,那就是表达、思考、影响。在做这个事情过程当中,可能有人会说,你不要这么表达,我不见得要去听他的。也有人可能会说,别的事情可能更挣钱,那我也未必一定要去做。因为我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
立命,其实是心有定性。不是说别人讲什么我就要做什么;也不是说别人做什么我就做什么;更不是说,因为干这个更有钱,或者说别人可以用更佩服的眼光看我,我就要去做。这些都不重要。所以,我推荐内心安定不下来的人,都可以来看看这本《了凡四训》,毕竟心安了,路就清晰了。哪怕看完,最后你只记住一句话:“我就是要做个好人,坚持对的事。”那也已经很有价值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