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纪实小说】黑铁山抗日烽火(连载六十二)
湖田地区人民不能忘却日军侵华罪证
鲁中腹地的湖田,曾是一片被战火蹂躏的土地。1938至1945年间,侵华日军的铁蹄踏碎了这里的宁静,烧杀抢掠的滔天罪行,如同镌刻在岁月深处的伤疤,永远铭记着那段山河泣血的过往。
1938年深秋,日军为巩固铁路沿线的侵略据点,在湖田地区的铁轨两侧大兴土木。他们疯狂砍伐上湖村、官庄村的成片林木,用于修筑碉堡、埋设木桩,短短一年间,17880棵历经风霜的古树轰然倒地,曾经郁郁葱葱的林地沦为满目疮痍的废墟。自1939年起,日军更强迫湖田周边的百姓充当民夫,日复一日地修筑碉堡、挖掘战壕、看守铁路,累计强征的劳工日高达30万个——这串冰冷的数字背后,是无数家庭的流离失所,是无数民夫在皮鞭与枪口下的血泪劳作。
 ![]()
1941年6月,暑气蒸腾的鲁中大地暗流涌动。张店盘井部队的特务队如恶狼般扑向联五庄,将乡长翟维勋、村常委刘洪臣、商思芝强行逮捕,常委陈友三因外出幸免于难,其弟却被日军误抓,沦为阶下囚。农历六月十六日,这个本该是农忙时节的寻常日子,却成了联五村百姓的梦魇。日军将全村男女老少驱赶到红庙街,威逼他们参加所谓的“公判会”。枪口之下,共产党员、老乡长翟维勋大义凛然,怒斥日军的侵略行径。穷凶极恶的日军当场将他枪杀,鲜血染红了脚下的土地,随后竟嚣张地威胁群众:“谁再抗日,翟维勋就是他的下场!”冰冷的枪声与狰狞的恐吓,却压不垮湖田人民反抗侵略的决心
 ![]()
这是当年日军宪兵队扣押群众的水牢(现张店铁路小学西楼)
更早之前的1940年,西张村与杜科村之间的日军炮台,遭二区区中队队长张勋臣、张乃俊带领队员袭击,损失惨重。日军在战场上讨不到便宜,便将怒火发泄到无辜百姓身上。他们重兵包围东、西张村,将村民强行驱至指定地点,用灌水、鞭抽、烙铁烫等酷刑逼问区中队下落。一无所获后,日军抓走张仁水、王世荣等10余名村民,将他们关押在炮台之中。1941年2月27日深夜,寒星惨淡,两名村民被日军秘密杀害于炮台之下,他们的鲜血浸透了泥土,连性命都未能完整留存。
1941年的寒冬,日军的“扫荡”愈发频繁。11月,鬼子闯进店子村,纵火焚烧民房,4间房屋在熊熊烈火中化为灰烬,3000斤粮食、25件衣物、15件家具尽数被毁,村民们在寒风中无家可归,啼饥号寒。腊月二十,年味渐浓,12岁的下湖村少年刘小星,在村北沟旁玩耍时惨遭日军枪杀,稚嫩的生命永远定格在寒冬里。同年12月,官庄村村民毕衍民被日军掳至金岭火车站,冰冷的刺刀穿透了他的胸膛;村民赵桂英的父亲远在辽宁锦州修筑铁路,因重病无法劳作,竟被日军活活烧死在工棚中——异地他乡的孤魂,成了侵略战争中又一个破碎的家庭记忆。
1942年,苦难仍在延续。6月,太平岭上,16岁的官庄村少女赵巧子正与乡亲们一起砸石头谋生,日军的冷枪突然响起,花季少女应声倒地,再也没能醒来。7月,店子村再次遭遇日军“扫荡”,数间民房被焚,2500斤粮食付诸一炬,村民们刚刚重建的生活又一次被摧毁。9月的一天,下湖村村民张敬修在家中安然度日,一枚从湖田火车站射出的子弹突然击穿墙壁,夺走了他的生命——侵略的阴影,连自家屋檐都无法遮挡。
这一年的3月6日拂晓,天刚蒙蒙亮,张店、湖田、金岭镇、卫固、街子五处的日军与汉奸相互勾结,兵分几路包围了军屯村,一场大规模的抓捕就此展开。村民们闻声四散奔逃,邢祥本、孙玉堂、邢福本等9人因来不及逃脱被捕,随即被押往张店审讯。敌人的酷刑没能撬开他们的嘴,最终将邢本福、邢祥本等4人关进死牢,从此杳无音信,生死不明;其余5人或侥幸逃回,或经家人变卖家产赎回,却都已被折磨得不成人形。8月10日,金岭镇汉奸队长岳振帮带人突袭军屯村,意图抓捕邢干卿、邢乐文,未能得逞后,竟将青年邢善居抓走。面对敌人的吊打逼供,邢善居始终守口如瓶,最终趁乱越狱逃回,身上的伤痕成了不屈的见证。
1943年,侵略的硝烟仍未散去。7月,商家村村民刘三虎在“商家林”劳作时,被日军无故开枪打死;12月,村民商立申在铁路桥洞下途经,惨遭日军刺刀杀害,冰冷的桥洞成了他的葬身之地。
1944年4月24日,张店、湖田、金岭镇的日军与汉奸再次突袭军屯村。桓台四区区长陈方兰(卫固西尹村人)当时正转移至村北大沟洞内,敌人发现后点火熏烧,陈方兰被浓烟呛得无法呼吸,被迫走出山洞。鬼子汉奸将他押至村中,威逼他指认八路军负责人,陈方兰坚定地说自己刚从鲁南而来,并不认识任何人。暴怒的日军向他腿上连刺数刀,鲜血直流,他却始终咬紧牙关,未曾泄露半分秘密。敌人不甘罢休,又抓捕了孟兆龙、陈龙宇、解本州等人押往金岭镇,陈方兰则被押往张店,后经亲友多方筹措钱款,才得以赎回,而他腿上的伤疤,永远铭记着那段坚贞不屈的岁月。
如今,湖田的铁轨早已换了新颜,当年的碉堡遗迹在荒草中沉默,古树重新成林,炊烟袅袅升起,岁月抚平了土地的创伤,却抹不去那段浸透血泪的记忆。翟维勋倒下的红庙街,如今人流如织;刘小星殒命的村北沟,早已繁花似锦;陈方兰受刑的晒谷场,如今稻浪翻滚——这片曾被苦难浸泡的土地,终于迎来了安宁与繁盛。
但那些逝去的生命,那些不屈的灵魂,从未远去。它们化作风中的低语,在每一片麦田里回响;化作碑上的铭文,在每一个清明时节被缅怀;化作民族的脊梁,在代代相传的故事中愈发挺拔。就像一部厚重的史诗,湖田的往事不是冰冷的记述,而是带着温度的警示——警示我们,和平从来不是历史的常态,而是需要用鲜血与勇气守护的珍宝;那些山河破碎的伤痛,那些舍生取义的壮举,终将成为民族前行路上最坚硬的铠甲。
愿我们永远记得,鲁中大地的每一寸土壤,都曾浸染过先烈的热血与百姓的泪水;愿我们永远敬畏,那些在黑暗中坚守正义、在屠刀下不曾低头的灵魂;愿这段历史如同一盏明灯,照亮未来的征程,让“以史为鉴,珍爱和平”的信念,在岁月长河中永不褪色。
【本文选自微信公众号 “遵义空间”特此感谢原作者 王遵义老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