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与好诗,不期而遇!
![]()
原诗
流水就是父母心
文/汤养宗
再一次明白也再一次说:流水就是父母心
荒山上的乱坟岗,到处留存着
大脾气与小命运的遗迹
附近树上的鸟窝里,依然是未来的翅膀
与倾覆之下岂有完卵的难题
却都不及这流水中的拳拳念念
和随流赋形。
每回望见天边落日,我都依依不舍
还将自己划归于谁
遗落下的最后一批亲人
在悬而未决与了犹未了之间
与身旁的人轻声说到归去来
附随着时隐时现的,流水中的这颗父母心
赏析
今天分享的是鲁奖诗人汤养宗的诗《流水就是父母心》,就这诗题而言,就有哲思的深意。诗歌正文对诗题也做了诠释,即“流水中的拳拳念念和随流赋形”,这是父母之心的具体化,也是本诗最核心的思想观点。诗人用乱坟岗、鸟窝等意象,以及运用典故做对比,不断高举父母心的独特和爱意,深化了父母之爱的伟大和无私,是其他人之爱都无法比拟的。父母这种时隐时现,随流赋形之爱,仿佛一直在身边,这伟大的暗示,是对为人父母的最大赞扬。
诗歌一开始点明主题“流水就是父母心”,从明白到宣扬,再一次说明,体现了理解的深入和感受的深化,从理解到确定的过程,就是生命体验和验证的过程。诗歌中心思想的确立,为全诗奠定了情感基调和创作的方向。
接着,诗人写荒山乱坟岗的大脾气和小命运,仿佛是对已故之人的追忆。这里的“大脾气和小命运”如同父母命运的特征,他们看似渺小的命运,藏着大大的爱,而这大脾气正是对教育子女爱的诠释,他们用自己原始的方式爱着子女,诗人称之为“遗迹”,是一种独特的定义。
紧接着,诗人借鸟窝以及“覆巢之下,安有完卵”这一成语典故,是为了说明命运与共,相互依存的关系,诗人视“未来的翅膀”和“倾覆之下岂有完卵”为难题,这是对养育子女和子女安危的担心。然后,又与“流水中的拳拳念念和随流赋形”作对比,体现了父母之爱的时刻包围。当爱心大过担心,一切难题都迎刃而解。诗人做的这种对比,是为了彰显父母之爱的伟大。
在结尾处,诗人提到天边落日和将自己划归于谁,这种困惑或许是因为父母的离去,产生了迷茫之感。接着写“遗落下的最后一批亲人/在悬而未决与了犹未了之间/与身旁的人轻声说到归去来”,这是诗人对划归于谁的思考和抉择,用悬而未决、了犹未了,和归去来,这样的字词表现与亲人身旁人的关系,这充满不确定性的思绪,间接与父母之心做了对比,从人情关系上,再次决定父母才是最好的归宿,父母之爱才是最伟大的。最后这句“附随着时隐时现的,流水中的这颗父母心”,体现了诗人对父母之心的念念不忘,对父母之爱的渴望。
整首诗的情感推进,都是建立在抽象概念具体化的基础之上,通过自然意象表现父母之心的挂念与爱,最后又通过人际关系的困惑,更加坚定了父母才是最可依靠的归属。这首诗带有诗人深刻的哲学思考,以及情感的对比和深化,将似流水一样的父母心最大化的表现,体现了爱的伟大和无私。诗歌在各种对比之下,体现了现实的情感张力,让我们感受到诗人对父母之爱的渴望,诗歌最后将父母之心放置在流水之中,更是爱的蔓延和绵长的体现,让人意犹未尽。
抛砖引玉,就诗论诗,以写代学,至此,就结束了。如果您有不同的看法,欢迎评论区交流。
诗人简介
![]()
汤养宗,男,汉族,出生于1959年9月27日,福建霞浦人,当过导弹护卫舰的声纳兵。退伍后在一个剧团里写了八年的剧本,后又在县文联坐了八年的班,主要从事诗歌写作。2018年8月,作品《去人间》获得了第七届鲁迅文学奖诗歌奖。
格命草
![]()
格命草,自称诗者,读睡诗社创办人,《读睡诗选》主编,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主编出版诗集《读睡诗选之春暖花开》《读睡诗选之草长莺飞》,目前选评经典诗歌,名人名诗700余首,《格命草诗评(一)(二)(三)(四)(五)(六)(七)》已完成,诗评系列丛书正在持续创作中。
关注格命草,一起读经典
赠送您电子诗集《读睡诗选》
《春暖花开+草长莺飞》
《格命草诗评(第一辑)(第二辑)(第三辑)(第四辑)(第五辑)(第六辑)(第七辑)》历时一年多,共收录诗评700篇,95万多字,目前头条阅读量130多万次,微信公众号阅读量150多万次,百度阅读量70多万次,时机成熟会正式出版。关注格命草微信公众号,阅读最新诗评,如需付费评诗,付费推广诗歌,付费写诗评集,个人诗集出版,购买《格命草诗评全辑》电子版,可加格命草微信:gemingcaoa详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