逊克县积极推动法学会基层法律服务站点与综治中心深度融合,着力构建基层法治建设新模式,通过整合专业资源、优化服务机制,有效畅通法治惠民 “最后一公里”,为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注入坚实法治动能。
整合专业力量,夯实服务基础。通过构建县乡两级服务网络、统一站点运行标准、配强专业人才队伍,持续筑牢基层法治工作根基。目前,全县共建立基层服务站点10个,其中县级1个,乡镇级9个,服务站全面入驻县乡综治中心并实现统一标识和规范化管理,形成了覆盖全县、标准一致的法律服务网络。各站点严格落实办公场所、工作程序、职责任务和运行机制等部署要求,全面融入一站式综治中心体系,成为综治中心功能的有力补充和服务群众的前沿平台。注重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全县已发展法学会个人会员77名、团体会员4个,吸纳法学专家21名,为基层法律服务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
创新工作机制,提升服务效能。积极推行“预约服务、定期值班与主动上门”三位一体服务模式,组织法律专家和工作人员轮流坐班接待群众。今年以来,已接待群众咨询200余人次,解答涉及婚姻家庭、土地流转、劳动争议等民生领域的法律问题180余件。作为综治中心的专业支撑力量,服务站积极参与各类矛盾纠纷调解工作,共参与处理纠纷68件,已办结65件,办结率达95.59%。其中,成功调解奇克镇一起长达20年的父子间土地租赁合同纠纷及欠款问题,有效避免了诉讼,充分体现了法治在基层治理中的重要作用。
培育特色品牌,提升服务品质。着力推动基层站点打造特色调解品牌,形成“一地一品”生动格局。各品牌充分发挥“法律明白人”熟悉民情、精通法律的优势,通过典型示范带动基层法治效能整体提升。车陆乡“五老说和团”成功调解多起邻里纠纷,推动村“两委”修整道路、种植绿植,有效改善人居环境;育才社区“红姐说和室+居民议事厅”品牌效应显著,社区干部胡本康、王昌红分别获得全省普法工作先进个人、全省优秀人民调解员;金融社区创新建立“秀敏说和室”,总结提炼出“1+N+和”调解工作法,社区荣获“全国民主法治先进社区”称号。
创新普法形式,增强法治素养。紧扣“八五”普法规划要求,基层法律服务站不断创新普法宣传形式,实现从灌输式向互动式转变。县法学会在中秋节期间开展“情满中秋团圆日 法治护航国庆安”主题普法活动,通过设置法律小游戏等互动环节,让群众在寓教于乐中学习法律知识。围绕“3·15”“4·15”等重要时间节点,持续开展送法下乡、进校园等主题活动。针对老年人、青少年等重点群体,采取“走村入户讲解+线上平台推送”模式,利用微信公众号、村微信群等渠道发布普法短视频、图解,让法治宣传融入日常生活。今年以来,全县累计开展各类普法活动30余场,发放宣传资料1.5万份,覆盖群众1.2万人次,有效增强群众依法维权意识与能力。(记者 韩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