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星巴克今日宣布与博裕投资达成一笔股权交易——星巴克将其于中国市场运营的8000家星巴克门店等中国资产“装进”双方所成立的一家新合资公司,博裕以约40亿美元代价控股持有这家合资公司至多60%股权(不计现金与债务);星巴克则持有剩余40%股权,但星巴克仍将拥有星巴克品牌及知识产权,进而,星巴克未来能从这家合资公司获取源源不断的品牌授权等收入。
根据星巴克发布的公开信息,星巴克对其中国零售业务做出的整体估值是:超过130亿美元。
这130亿美元的总价值由三部分构成:1、向博裕出让合资企业控股权益所得;2、星巴克在合资企业中保留的权益价值;3、未来十年,或更长时间内持续支付给星巴克的授权经营收益。
至于星巴克中国130亿美元的估值,是贵,还是便宜,目前不好判断,要看博裕接盘后,能否把星巴克中国做出更大的市场价值。根据星巴克发布的公开计划,此笔交易过后,新成立的合资公司计划将星巴克在中国的门店数从当下的8000家逐步拓展至20000家。
对此,也有一线市场人士对《商业观察家》评价称:“星巴克中国如果在未来三到五年内能实现独立上市,且整体估值能做到250亿美元,这就将是一笔非常好的交易,就像之前的百胜中国分拆独立上市那样的好交易。”
整体来说,博裕投资“接盘”星巴克中国,对于中国整个消费零售市场,可能也有一些启示意义。
《商业观察家》总结了以下三块内容。
一、资本市场活跃度提升。
能成功达成百亿级人民币的股权交易,这样的交易体量显示中国资本市场日趋活跃。现制咖啡因赛道也依然有吸引力。
二、有拓展空间,但竞争激烈。
一方面,星巴克“卖身”中国业务,显示市场竞争激烈。如果没有竞争,且预期很赚钱,那“正常人”都不会选择出售。
另一方面,博裕敢花大代价“接盘”,可能也是因为它看到了现制咖啡因饮品市场的成长空间,觉得这个赛道还有机会。
目前来看,星巴克的护城河是它的强势品牌价值,与先入为主所建立起来的“第三空间”消费心智、消费习惯与高线市场的门店网络布局。强势的品牌则意味着背后有相当高的管理水平,可以做管理输出,可以有基础架构输出。
不足的地方可能是:“岁数”大了、本土化“落地”不足,及现有的成本结构限制了其的下沉,进而在3-5线市场“跑输”中国本土竞争者,没能“分享”到中国下沉市场的城市化发展红利。
博裕近期则投资了很多中高端商业,投资了很多强势但“岁数”比较大的商业品牌。之前其收购了奢侈品商场——北京SKP约45%股权,此次接盘星巴克中国,又是一家中高端商业强势“老牌”,看起来,博裕当下对中国的中高端商业发展、强势消费品牌年轻化,以及中国市场的消费升级,有特别大的兴趣。
三、控股型、并购型投资渐成主流。
随着人口红利、赛道红利的逐步“退场”,基于巨量空白市场空间的“野蛮生长”时代机遇逐步进入到尾声。而通过提升精细化运营水平、整合提效“存量”,而做的控股型投资、并购型投资,则渐成主流。
而这意味着深度的投后管理,投资机构会直接领导公司治理,直接参与从财务到供应链、数字化、组织架构、营销、成本绩效优化等工作环节与相关能力的培育提升。
那么,博裕有可能从哪些方面来提升星巴克于中国市场的经营表现?
可能会有以下四块内容。
1、降本增效——通过降本增效提升现金流、利润表现,并拉低消费门槛。
2、持续的品牌年轻化、本土化——已在中国经营26年时间的星巴克,或许也需要外力“导入”来扭转一些过往惯性了。
3、市场及资源整合。通过横向市场整合来提升连锁、数字化、供应链等运营效率。通过杠杆收购增厚投资收益。
4、技术应用提升效率。比如应用AI等数字化技术来支撑更大规模的连锁体量;来更好拓展分散的下沉市场;来让“重”连锁变“轻”;让“规模发展”与“小总部化”的“协同”成为可能。
商业观察家
本号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