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为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切实将未成年人法治教育落到实处,帮助青少年树立“知法、懂法、守法、用法”意识,11月3日,净月高新区关工委联合区教育局,在长春净月外国语实验学校华润校区举办“知权利、明风险、守底线”专题普法讲座。活动特邀执业多年的资深律师主讲,八年级的150名学生现场参与,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撑起“法治保护伞”。
![]()
讲座中,律师以贴近校园生活的视角,围绕“不良行为界定、学生欺凌防范、法律责任划分、自我保护技巧”四大核心板块展开。结合《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具体条款,律师详细解读了吸烟饮酒、多次旷课、沉迷网络等9类不良行为的表现,以及结伙斗殴、携带管制刀具等11类严重不良行为的法律后果,明确“教育引导”与“司法矫治”的适用边界;针对学生欺凌,他通过案例对比,清晰区分肢体欺凌与网络欺凌的不同危害,尤其强调网络欺凌“传播快、溯源难、创伤深”的特点,提醒同学们警惕“社会性死亡”风险。
![]()
在法律责任环节,律师重点梳理了刑事责任年龄的调整标准,还结合北京网络诽谤案、陕西课间围殴案等真实案例,直观展示了欺凌者需承担的民事赔偿、行政处罚乃至刑事责任,让同学们深刻认识到“小错不纠必酿大错”的道理。此外,律师还现场传授“风险识别三技巧”——警惕不当身体接触、拒绝隐私询问、远离诱导独处场景,并详解了向老师求助、报警、申请法律援助等司法救济渠道,帮助同学们掌握“遇事不慌、依法维权”的方法。
![]()
讲座现场互动氛围浓厚,同学们围绕“如何区分网络诈骗与网络欺凌”“遭遇欺凌后如何保留证据”等问题积极提问,律师逐一耐心解答,将抽象的法律条文转化为易懂的“校园生存指南”。不少同学表示,此次讲座让自己明确了行为“底线”,也学会了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
未成年人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开展“法治进校园”活动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下一步,区关工委将联合区教育局,持续创新普法形式,通过模拟法庭、法治手抄报比赛、家长法治课堂等多样化活动,推动法治教育从“课堂宣讲”向“日常融入”延伸,联动家庭、社会构建“三位一体”保护网络,确保每一名青少年都能在法治阳光下健康成长。
来源:净月高新区关工委
初审:王 丹
复审:魏兴瑶
终审:孟 楠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