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9月至今年5月,我参加了山东省文联、山东省摄协组织的“与人民同行”摄影创作活动,利用假期先后赴青岛、淄博、泰安、德州等地的乡村,扛上大包小包的摄影器材,行走在村庄、小镇、县城,寻访着一个又一个“乡村美术符号”,将乡村墙绘进行了影像化呈现。
拍摄前我先进行前期案头工作,对“乡村美术符号”的素材进行了系统整理,再到网上搜集各种地理信息,依据气候及草木覆盖情况,最终选定秋、冬季进行系统拍摄。拍摄节奏非常紧张,有的乡村非常偏僻,一天要跑数个地点,还要与群众交流,经常是清晨7点多出发,回到住地已经是半夜。可就是这些“不顺利”,让我触摸到了乡村真正的脉搏。
![]()
今年2月15日,我从济南坐高铁抵达青岛,次日早上坐一个半小时地铁到达西海岸新区,当地的摄影师杨同玉老师开车在地铁口接着我,去王台镇沙沟村拍摄墙绘,驱车一个多小时到达沙沟村,村支书骑着电动车过来,热情地带我们来到墙绘地点。这面以桃花和喜鹊为主题的墙绘,把艺术和生活完美融合,形成了颇具本地乡土特色的美术符号,成为村里的打卡点。完成拍摄任务返程路上,村支书热情带路的情景还历历在目,墙绘不仅是一面色彩鲜艳的图画,更是村民对美好乡村的赞美和未来生活的祝愿。
![]()
还是在今年2月,刷到“《哪吒2》票房破3.2亿,淄博周村沈家村哪吒墙绘火了”的新闻,我立刻开车赶往周村。到村里时,不少游客举着手机拍墙绘——那是面80平方米的巨幅画,哪吒脚踏风火轮,火苗喷得有两层楼高,创作者是村里的90后小伙沈靖宇,花了7天才画完。为了拍墙绘全貌,我从村民家借了个3米高的木梯。刚踩上去,旁边两位村民就过来了:“你站稳,俺俩帮你扶着梯腿,别摔着!”我站在梯子上准备拍摄时,听见村里大爷们聊天:“这画火了以后,俺们村每天来几十号人,花生都卖得快了!”按下快门的瞬间,我把画面里的元素都框了进去:哪吒的火苗、扶梯子的大爷、摊位上的花生袋、远处聊天的乡邻、淡蓝色的天空。后来看照片才发现,那些看似“杂乱”的元素,恰恰是最打动人的——这面墙绘的心跳,不是它成了“网红打卡点”,而是村民看到游客来时的热情,是陌生人之间一句“俺帮你扶着”的善意。
现在再看这些照片,我依然能想起每个拍摄瞬间的温度:冬日里村支书递来的热水、村民扶梯子的手掌、老人在墙绘下对弈。原来所谓乡村脉搏,从来不是抽象的词,它藏在墙绘的色彩里,藏在村民的笑容里,也藏在镜头捕捉到的每一个真实瞬间里。而我能做的,就是举着相机,把这些瞬间留住,让更多人听见乡村的声音。摄影工作者要真正做到深入生活、扎根民间,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会到社会生活深处的乐趣。
(作者潘永强系山东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